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肩部手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每组15例。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次肌间沟臂丛阻滞,术后行自控静脉芬太尼镇痛。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同时合用与B组患者相似的自控静脉芬太尼镇痛作为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静息及运动)、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术后12、16、24、32、40、48h的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段的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8~48h各时段的芬太尼消耗量及术后48h的芬太尼总消耗量均显著小于B组(P〈0.05或P〈0.01)。A组的镇痛满意率(13/15)显著高于B组(3/15)(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肩部手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布比卡因与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后臂丛神经区域镇痛(PCRA)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拟行上肢手术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C3组,手术后采用PCRA法镇痛。采用20-22号静脉套管针斜角肌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以0.375%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20ml(B,C组含0.05mg芬太尼)行臂丛神经阻滞后接PCA镇痛泵持续量2ml/h。A组25例:镇痛泵镇痛药为0.125%左布比卡因;B组25例:镇痛泵镇痛药为0.0004%芬太尼;C组25例:镇痛泵镇痛药为0.125%左布比卡因+0.0004%芬太尼。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术后上肢活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BCS评分则低于C组,提示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结论:0.125%左布比卡因+0.0004%芬太尼行上肢手术后臂丛神经区域PCRA切实可行、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邹满英  林平信  苏中文 《海南医学》2013,24(21):3234-323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镇痛效果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8h、12h、24 h及术后24h内VAS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具有确切效果,能够延长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连接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芬太尼0.5㎎加0.25%布比卡因镇痛;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镇痛.两组镇痛剂量均为2ml/h.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观察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自控镇痛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小儿上肢手术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小儿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B 2组(n=40),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行臂丛阻滞静脉PCA术后镇痛和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及术后持续臂丛镇痛,观察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 2组完全阻滞例数分别为35、38例,术后镇痛满意例数分别为32、37例。与A组相比B组在完全阻滞例数和术后镇痛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及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前臂手术及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置管镇痛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158例患者,分别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置管镇痛法和连续静脉镇痛法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置管镇痛法的患者,手术前后的BP、HR、SPO,无明显变化,镇痛评分结果优良率为90%,而且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采用连续静脉镇痛法的患者,镇痛评分结果优良率为85%,其中2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恶心、呕吐以及谵妄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置管镇痛法,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此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一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后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锁骨及肩关节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组。结果:A组和B组在手术中的镇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循环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功能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都能够提供安全良好的镇痛效果;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及肩关节手术,有麻醉并发症少、对循环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术是外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s Analgesia,PCNA)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有关硬膜外腔阻滞术后镇痛术(PCEA)和经静脉给药术后镇痛术(PCIA)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而对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鲜有报道.我科自2001年8月-2002年7月间开展臂丛阻滞术后镇痛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mg/2分钟)到患者Ramsay 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后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分钟HR较给药前显著增快(P〈0.05),SB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穿刺前后BP、HR平稳,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率高,麻醉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斜角肌间沟留管臂丛阻滞在手外科术后的应用覃纲(广西民族医院麻醉科)关键词臂丛阻滞麻醉;斜角肌颈斜角肌间沟(以下简称肌沟)法壁丛神经阻滞早已广泛用于临床,且麻醉效果肯定;肌沟穿刺留管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临床少有报道。作者用深静脉穿刺留置针给2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II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脱管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组术后多个时间点(8,12,16,24,36h)镇痛评分均优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脱管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4.
李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28-128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B组穿刺前不注射任何药物。比较两组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的变化、麻醉效果以及患者的效果。结果:A组穿刺前后的MAP、HR平稳,术后对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率高,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与传统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P组)和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同时留置神经阻滞导管,操作完成后于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通过神经阻滞导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放置神经阻滞导管时间、穿刺深度和神经阻滞导管留置深度;记录术后6、12、18、24、36、48h 静息和运动VAS;记录术后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更换敷贴次数及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运动阻滞、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I组比较,P组穿刺及置管深度更深(P<0.01),术后12、18、24、36h静息及运动状态VAS更低(P<0.05);与I组比较,P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更换敷贴次数更少,导管移位、脱出及穿刺点渗液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后路与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但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导管位置更加稳固,不易移位、渗液及脱出,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9~67岁的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毕行皮下镇痛,镇痛药配方以全身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为主;实验组使用外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毕接镇痛泵,镇痛药配方以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为主。观察二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术后0h.2h.4h.8h、16h,VAS镇痛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是97.5%和92.5%,无统计学意义;术毕0h、2h VAS镇痛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毕4h、8h、16h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术毕0h、2h Ramesay镇静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区别,而术毕4h、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恶心呕吐:0h、2h、4h无区别,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改良肌间沟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CR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不同时段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CRA组低于PCIA(P<0.05),镇静评分PCIA组明显高于PCRA组(P<0.01),术后各时段PCA按压次数PCR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的PC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菲诺作为臂丛麻醉辅助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手外科急症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80例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合并罗哌卡因,B组80例采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结果 2组患者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手外科手术中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辅助行臂丛神经阻滞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芬太尼,是临床麻醉医生行臂丛麻醉值得应用的静脉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9.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余学刚  吕有文  张宏宇  刘宏宇 《海南医学》2013,24(16):2393-2395
目的总结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麻醉科拟行手术的80例患儿,年龄5~10岁,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照患者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0.25%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连续自控臂丛镇痛。在术后不同时相点对患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后疼痛程度、按压自动镇痛泵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分别在术后1h、2h、4h、8h、12h、20h、24h、36h及48h共9个时相点进行访视,其中,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第2h、4h、8h、12h、20h、24h、36h及48h疼痛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按压自动镇痛泵次数少于较对照组,术后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术中应用较好,具有镇痛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