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前期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P波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缩短左房内径及明显缩短P波离散度,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6,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无差异(t=0.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能显著缩短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少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鲁其良 《四川医学》2010,31(7):961-96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RP和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每组各23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左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CRP和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5年,观察治疗前后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5年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21%,对照组39.4%,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缬沙坦治疗组42例和非洛地平对照组40例,两组均联用胺碘酮,分别观察治疗1年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和左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减小左心房内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左心房内径优于非洛地平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缬沙坦,观察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增大,但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提高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且延缓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陈洁  吴常达  包蓓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79-128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102例CKD 3期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胺碘酮+阿托伐他汀组,共51例)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组,共5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8及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肾小球滤过率情况。结果治疗组47例,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治疗12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KD 3期伴阵发性房颤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还可延缓CKD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对照组口服胺碘酮,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5),左房内经(LAD)明显缩小(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能更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8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01例,仅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107例,在胺碘酮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水平和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平均左心房内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相关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胺碘酮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具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心房纤颤137例,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胺碘酮合并阿托伐他汀组,连用1年。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2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胺碘酮合并阿托伐他汀组较胺碘酮组高敏C反应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且心房纤颤复发率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房纤颤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复律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房颤复发率、血流动力学、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6及12个月心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明显降低(P<0.05),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LAD、LAVmax、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周友根 《海南医学》2007,18(3):60-6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115例伴有阵发性房颤的中等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 非洛地平组(Ⅰ组)、胺碘酮 非洛地平 阿托伐他汀组(Ⅱ组)、胺碘酮 厄贝沙坦组(Ⅲ组),治疗随访1年,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PR)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后,Ⅰ组和Ⅱ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Ⅲ组CPR水平高于Ⅱ组(P<0.05),Ⅰ组高于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低于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汀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减少高血压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厄贝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用缬沙坦、卡托普利治疗伴左房扩大的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84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28)。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n=29)及胺碘酮+卡托普利组(Ⅲ组,n=27)。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圾治疗后6、12、18及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6个月后,Ⅱ组、Ⅲ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Ⅰ组(P〈0.05),而Ⅱ组、Ⅲ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6%,Ⅱ组为82.1%,Ⅲ组为78.5%。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室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左房扩大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可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40)。恢复窦性心律后2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胺碘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AD小于对照组(P〈0.01),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研究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稍小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助于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且能减慢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20.
王兵  江洪  陈玲  丁峰  董艳芬  孙玉玲 《医学综述》2013,19(9):1682-168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武汉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慢-快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治疗9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组窦性节律维持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8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亦明显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确能降低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增加窦性节律的维持率,且能抑制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