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20例急进高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糜烂性胃炎次之。 相似文献
2.
3.
病例男,藏族,46岁,既往有“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年,因“突发昏迷6h”入院。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血压190/120mmHg,双侧瞳孔散大,约4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略硬,布氏、克氏征阴性,各种深浅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急查头部CT:脑桥区见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内亦可见高密度液平。 相似文献
4.
急进高原87例胃、十二指肠穿孔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溃疡病人急进高原(4500m以上)后急性胃穿孔发生率急剧增加的原因。方法:对2002年5月-2005年10月间对87例急进高原后发生胃穿孔原因汇总分析。结果:胃溃疡病人急进高原后胃穿孔发生会急剧增加。结论:胃溃疡病人同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是急进高原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关急进高原突发急性牙髓痛的诊治报道较少 ,我科1995年— 2 0 0 1年以来共诊治此类病人 85例 ,16 3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5 2例 ,女 33例 ,年龄 16~ 6 3岁 ;患牙 16 3颗 ,上颌前牙 16颗 ,上颌后牙 5 8颗 ,下颌前牙 5颗 ,下颌后牙 84颗 ,其中龋牙 38颗 ,深龋牙 10 7颗 ,龋坏已作充填的牙 18颗。1 2 诊断要点 乘机急进高原 4 8h内突发牙髓痛 ,冷、热刺激痛 ,夜间加重 ,或伴有轻度叩痛及同侧三叉神经放射痛 ,否认既往有牙痛史。1 3 治疗方法 未穿髓的患牙常规去龋、备洞、隔湿、消毒 ,近髓侧先垫一层由… 相似文献
6.
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压低,氧气分压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其特殊地理环境对部队人员的健康和战斗力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国外有的军事家甚至认为,谁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谁就等于掌握了高原战场的主动权。要使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能够尽快地习服高原环境,保持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稳定,并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我部从1987年开始组织实施进出藏新老兵运输由陆路改为空运的卫勤保障,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卫勤保障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进高原施工部队卫生防疫保障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夏季,我区部队参加了青藏高原光缆工程的施工任务。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环境条件恶劣,而参加施工任务的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心理负担重,卫生防疫保障难度很大。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密组织、科学指导,有效保障了施工官兵健康,促进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将卫生保障基本经验报告如下,旨在为制定高原施工作业卫生保障措施提供参考。1 急进高原施工的主要卫生学特点 ①精神压力大。参加施工部队来自平原地区,对高原环境认识不足,高原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又无大规模进驻高原施工的保障经验,部队官兵精神压力很大,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某部新兵110例在进高原前后1~2天,采用Companion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并记录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脑前循环血流量指标中,双侧MCA的Vm值显著增加,RACA的Vs值显著降低(P<0.01),双侧ICA和双侧MCA的Vd值显著增加(P<0.05,P<0.01);(2)脑后循环血流量指标中,BA的Vm值显著增加,双侧VA及RPCA的Vs值显著降低,RVA和BA血管的Vd显著增加(P<0.05,P<0.01);(3)前后循环的脑血管顺应性及灌注均增加,外周阻力均降低(P<0.01)。结论:急进高原者通过前后循环脑血流、脑血管壁顺应性及外周阻力的变化,可增加脑血管的远端血流灌注,代偿高原低压性缺氧导致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急进高原时健康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的变化趋势和各项症状指标在评估急性轻症高原病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由海拔2260m急进到海拔3500m和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随机分组,在3天内、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观察其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症状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在4600m海拔地区,3天内组和7天组与15天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随着留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3500m15天组比较,只有4600m7天组有差别(P<0.05)。在同一海拔地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无反应率先降后升;轻度反应发生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至初进高原的水平;中度反应发生率先轻度升高,而后降低至最低。在各组16项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四位的共有7项——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和口唇发绀;在4600m的3组中,症状发生率排名第一的均为头痛;3500m组症状发生率的排名与4600m各组有较大的区别。结论:健康青壮年人在急进到高海拔或特高海拔地区后,开始习服至少需要2周以上时间。急性轻症高原病首先是较为敏感的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人体急进高原后,主要以心、脑、肺器官发生应激性改变为主。建议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研究中,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调查者和被检者进行诊断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原后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肝脏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HB、Hct、CCl-、CCa2+均显著性升高(P〈0.05),ALT、ALP、pH、CHCO3-、BB、BE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ALT、ALP、ALB、UREA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pH、CHCO3-、BB、BE均显著性上升(P〈0.05),ALP、Urea、HB、Hct、CCa2+均显著性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高原缺氧对大鼠肝、肺损伤严重,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给药组损伤均比空白组小。结论红景天具有一定的抗缺氧反应作用,能够减轻急进高原大鼠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完全避免损伤,说明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组,以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及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实验组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和1周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和(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进高原新兵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与血清CRP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HP)、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火箭电泳法检测22例新兵急进高原(海拔3658m)1d、3d时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和血清CRP水平,以及心肌酶活性水平,并与在平原时比较。结果:淋巴细胞HSP70和血清CRP、LD、HBD在急进高原1d与3d时显著高于平原时水平,P<0.01;3d时HSP70、LD、HBD、AST比1d时显著降低,P<0.01;CRP降低不明确,但仍明显高于平原水平,P<0.05。结论:急进高原时低氧、低压等因素使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刺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和CRP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周边局势变化、边境地区军事行动日益频繁,我军遂行成建制急进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任务增多,而同时出现的各类高原疾病也逐渐增多。高原性视网膜病变是高原疾病眼部的表现之一,多见于急进性海拔升高患者,其最主要表现为高原性视网膜出血(high altitude retinal hemorrhage,HARH)。通过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眼科医院收治的急进性HARH患者,分析其发病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辅助检查,研究其发病机理、诊断依据、治疗方法、手术指征,从而对该病有更细致深入的认识,对遂行各类急进性高原任官兵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高原由于其低氧、低压的特殊环境,平原人快速进驻高原地区时,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在早期研究中已发现人处于低氧环境时,体液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被称之为应激肽,它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物质基础,该物质与高原病有着极密切相关关系。阐明其质、量在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为易感人群的筛选提供全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急进海拔高原和在高原习服的青年,运动状态下口服富氧水,进行血气检测和分析,探讨富氧水在预防急性高原病、提高高原作业效率的作用机制及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作者首先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次急进高原士兵心理应激特点及其与觉察压力、心理资本的关系,分析其可能的影响路径.方法 抽取首次急进高原士兵700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觉察压力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有训练伤士兵心理应激得分显著高于无训练伤士兵(P<0.01).经常参加娱乐活动士兵心理应激得分显著低于不经常参加娱乐活动士兵(P<0.01).班长对普通士兵的管理方式为关心、比较关心时,心理应激得分显著低于不关心时(P<0.01).高原知识掌握多的士兵心理应激得分显著低于掌握一般和掌握较差士兵(P<0.01).训练期望高的士兵心理应激得分显著低于训练期望一般、无所谓士兵(P<0.01).②心理资本在觉察压力各维度与心理应激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预测感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效应比为15.5%;在控制感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效应比为25.6%;在超载感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效应比为32.4%.结论 首次急进高原士兵心理应激呈现一定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与觉察压力、心理资本关系密切,且觉察压力、心理资本是首次急进高原士兵心理应激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原由于其低氧、低压的特殊环境,平原人快速进驻高原地区时,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 mountain sickness,AMS)。早期研究中已发现人处于低氧、低压环境时.体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物质基础,该物质与高原病有着极密切的相关关系,与已知的蛋白、糖、酶和激素等高原病相关物有本质区别,称之为应激肽。 相似文献
19.
20.
正常群体急进高原微循环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平原群体急进西藏高原后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和规律性,可为急性高山病的发病预测和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数。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