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和潜在机制。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按给予Sal B剂量的不同分组.各组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伤脊髓节段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c-Fos的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损伤脊髓的水肿程度,并采用BBB评分评价脊髓损伤后14天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接着将50只急性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Sal B和依那西普的不同处理,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损伤节段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损伤后4小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显示,经Sal B处理组MPO活性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MPO活性下降在高剂量组(20mg/kg组)最明显,统计学分析P<0.05。损伤后1天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处理组比PBS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高剂量组(20mg/kg组)与PB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3天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较PBS组低,高剂量组(20mg/kg组)与PBS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Sal B组高剂量组(20mg/kg组)和PBS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Sal B+ etanercept治疗组与Sal B或etanercept单独应用组相比,其对TNF-alph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作用更显著(P<0.05)。 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用Sal B处理能减轻脊髓细胞损伤,促进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实验提示Sal B可能通过降低MMP-1、c-F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而起到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且Sal B减轻脊髓损伤的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性,提示丹酚酸B能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后相关细胞因子对组织的伤害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西维来司他钠(Sivelestat sodium)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Sivelestat sodium 1.6 mg/kg,4.8 mg/kg,10 mg/kg,50 mg/kg,并连续7 d(1次/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并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 scale)对大鼠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_E3泛素连接酶-1(GAPDH-Siah1)细胞凋亡序列。结果以BBB标准评价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治疗组的下肢活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4.8 mg/kg和10 mg/kg剂量组双下肢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50 mg/kg剂量组未见明显保护作用,因此未加入统计结果。TUNEL染色显示,sivelestat sodium明显减少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sivelestat sodium显著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的表达。结论 sivelestat sodium通过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和对照组.用NYU撞击仪击打T8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立即给予丁酸钠组大鼠丁酸钠6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制模前、后1~6周给予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制模后1周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制模后6周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4~6周时,丁酸钠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脊髓损伤后1周时,丁酸钠组脊髓的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脊髓损伤后6周时,丁酸钠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丹酚酸B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及量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于肝脏既是胰岛素的作用部位,又是相对的免疫特惠区,排斥反应小,肝窦及其小静脉结构还有利于胰岛的居留和生长,可供移植容积大,有利于胰岛的生存,因此肝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移植部位。 目的:建立一种经门静脉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SD大鼠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文献方法制备SD大鼠胰岛细胞。以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SD大鼠胰岛1 000 胰岛当量1.5 mL;对照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无血清1640液1.5 mL。术后未给予免疫抑制剂,观察两组大鼠出血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均移植成活,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0%,出血量< 0.5 mL。胰岛移植大鼠血糖降为正常的时间1~6(3.7±1.7) d,移植胰岛存活时间为2~15(8.4±4.1) d。术后2周内实验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病理结果证实,移植大鼠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均正常,肝实质未见坏死灶,血管内无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未见狭窄,亦未发生感染,说明胰岛细胞在肝窦内存活并能发挥功能。证实大鼠胰岛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肝内移植是胰岛移植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氢气对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6周后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5 ml/kg),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疼痛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坐骨神经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 6)]及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表达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制备成功第8周时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血糖水平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制备成功第8周时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降低(均P=0.000);而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提高(均P=0.000)。(3)经氢气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TNFα和IL 6表达水平降低(均P=0.000),NFκB p65亚基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00)。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炎症反应有关,而氢气可以通过抑制NFκB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_4)对大鼠脑缺血后氧化应激和NF-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MgSO_430 mg/kg、60 mg/kg和12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术后即刻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MgSO_4各剂量组按上述剂量腹腔注射250 g/L MgSO_4注射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24 h后检测脑匀浆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NF-кB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gSO_460 mg/kg和MgSO_4120 mg/kg两组的SOD活性均显著增高(P=0.000),而MgSO_430 mg/kg组没有统计学意义;MgSO_4各剂量组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0);MgSO_460 mg/kg组和MgSO_4120 mg/kg组的NF-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00),而MgSO_430 mg/kg组无统计学差异。与MgSO_430 mg/kg组比较,MgSO_4120 mg/kg组的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5),而MgSO_460 mg/kg组没有统计学意义;MgSO_460 mg/kg组和MgSO_4120 mg/kg组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P=0.000);MgSO_460 mg/kg组和MgSO_4120 mg/kg两组的NF-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结论 MgSO_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性损伤和抑制NF-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F)表达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TP组(A组,给予ATP注射)和对照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每组30只大鼠.伤后1、3、7、14和28 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进行性升高,损伤后14 d达高峰;在损伤后7、14和28 d,A组大鼠GFAP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脊髓损伤后14 d和28 d,A组大鼠改良的Tarlov评分明显大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GFAP,并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2ME2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ME2干预组大鼠自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第1天开始按24 mg/kg给予2ME2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在造模成功后1 d、3 d、7 d、14 d、21 d、28 d采用BBB运动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造模成功后第7天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表达,应用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14 d、21 d、28 d 2ME2治疗组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及2ME2治疗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2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ME2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进一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