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35例(52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控制及术后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41眼(78.85%),比术前视力≥0.3者(3眼,5.77%)明显增多。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眼压(14.71±4.01)mmHg,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功能型滤过泡47眼(90.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方法28例(28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完成了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前视力〈0.1者22只眼,0.1~0.3者6只眼。术后视力〈0.1者13只眼,0.1~1.0者15只眼。术前平均眼压(34.30±9.32)mmHg,术后平均眼压(16.42±5.36)mmHg(1mmHg=0.133kPa)。25眼眼压降至正常范围,3眼经药物治疗达到正常范围。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浅前房。术后随访3~6个月。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46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3月~ 12月 ,平均眼压为 (14 3 7± 5 3 8)mmHg ,较术前降低 10 82mmHg(1mmHg =0 13 3kPa)。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2 5眼 ,占 54 3 %。术后功能型滤过滤占 80 4% ,非功能滤过泡占 19 6%。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视力恢复快 ,降压效果好 ,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48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30~45 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随访最终时眼压8 ~ 15 mmHg,术后矫正视力0.4 ~1.0者30眼(62.5%).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4.38±4.37)mmHg(1kPa=7.5mmHg),较术前平均下降10.75mmHg;矫正视力≥0.5者28眼;功能性滤过泡4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1眼.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早期11眼角膜水肿、5眼浅前房,术后晚期4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6跟(61%)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底病变。随访6~24月,3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5mmHg.10眼加用0.5%噻吗心胺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麻下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64例(66眼).其中43例(45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21例(21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视力: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44眼(97.78%).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18眼(85.72%).术后眼压: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第1天眼压正常;8周后有2眼眼压>30 mmHg,给予二期行小梁切除术.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第1天19眼(90.48%)眼压正常,有2眼(9.52%)低眼压,4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4例(47眼),行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全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情况等,随访1~36个月。结果47眼术后眼压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长期随访眼压未升高,术后矫正视力:数指2眼(4.26%),0.1~0.633眼(70.21%),0.8-1.212眼(25.5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反应、角膜水肿及瞳孔散大。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表麻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5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无一例更换麻醉方法。术后随访3~24月,患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平均(31.8±4.3)mmHg降至术后(13.1±5.2)mmHg,功能性滤过泡者42眼,占(93.3%),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34例(47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36月。结果:术后眼压均维持在正常范围,11-15mmHg(1mmHg=0.133kPa)者19眼,16-21mmHg者28眼。术后视力提高迅速且较稳定,除4眼青少眼性视神经萎缩者视力为0.1-0.2外,其余43眼视力为0.5-12。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1 例279眼,208眼前房角宽度为NⅠ~NⅡ,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71眼前房角宽度为NⅢ~NⅣ,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3mo,单纯超声乳化组208眼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声乳化联合手术组68眼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1wk有3眼眼压仍波动在20~25mmHg,经给予50g/L贝特舒眼液点眼治疗,眼压控制正常。全部病例视力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变化,A超及前房角镜观察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变化,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82±1.21)mmHg(1kPa=7.5mmHg)、(18.64±1.62)mmHg、(16.14±1.36)mmHg、(15.87±0.93)mmHg,与术前(24.35±1.64)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术后1d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0±0.6)mm、(3.1±0.2)mm、(3.2±0.5)mm;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房角开放状态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同时也可明显开放房角,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改变。随访时间为术后1~6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均较术前改善,眼底照相、视野检查未发现进一步视神经损害。术后一过性浅前房11例,眼压控制稳定,无高眼压者。89例术后无需继续用药,7例术后仅需少量用药。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晓宇  杭春玖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48-2149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术后随访3~12mo,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术后患者视力≤0.1者2眼,>0.1~0.3者6眼,0.4~0.8者60眼,≥1.0者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1mmHg)者69眼,1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经治疗改善。
  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生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咬切术(三联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对58例(5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月,分别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除8只眼经按摩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外.其余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3只眼角膜内皮皱褶,5只眼虹膜少许后粘连,并有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1只眼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恢复正常,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劲 《眼科新进展》2012,32(6):580-582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60眼)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至随访末期,除2眼因眼内炎致视力丧失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4眼,眼内炎2眼,不同程度前房纤维素样渗出8眼,浅前房6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冷远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5-155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收集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06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56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38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疗效的比较,房角镜检查:A组56眼房角完全开放的49眼;B组50眼房角360°开放的44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前房深度:A组为1.73±0.42mm,B组为1.78±0.39mm;术后前房深度:A组为3.25±0.36mm,B组为2.91±0.53mm,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4例(32只眼);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只眼中视力﹤0.1者1只眼(3.13%),0.1~0.3者2只眼(6.25%),0.3~0.8者25只眼(78.12%),其中〉1.0者4只眼(12.5%);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1 mm Hg)者30只眼;2只眼术后术后出现浅前房伴低眼压(〈9 mm Hg),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操作简便、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 结论:预置小梁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