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已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全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噁唑酮已成功上市,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促使了对该类化合物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噁唑烷酮类抗菌剂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结构修饰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噁唑烷酮类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着全新的结构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此类药物可阻止细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反应,与其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外对许多临床耐药菌有强烈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口恶唑烷酮类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菌活性及药效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其耐药菌大量产生,探索新的抗耐药性的革兰阳性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研究热点。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新型化学全合成抗菌药,具有抑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现在主要利用芳基异氰酸酯法、伯胺不对称拆分法、氧羰酰芳胺和(R)-丁酸缩水甘油酯法、不对称合成法以及催化偶合合成法完成噁唑烷酮合成。  相似文献   

4.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鑫  洪伟  熊莺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5):263-266,M003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7f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7a、8c和8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化学全合成药物,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在Linezolid(利奈唑胺)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又有Radezolid(雷得唑来)和Torezolid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噁唑烷酮类抗菌化合物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在临床研究的两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Radezolid和Torezolid。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Ⅱ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Ⅱb、Ⅱc和Ⅱ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期关于新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研究开发现状的29篇相关文献,对唑烷酮的3位芳基和5位侧链的结构改造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大多数化合物具有提高的抗G+菌活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抗G-菌的活性。另外,还介绍了一类具有扩大的抗菌谱的唑烷酮与其他类型抗菌药物形成的拼合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及在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洁  蒋一峰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1):674-678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噁唑烷酮类抗茵药物是继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合成抗茵药。利奈唑胺(linezolid)为该类药物中的首个上市产品,本品在临床革兰阳性茵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耐药茵的作用成为其一大亮点。2003年保持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尽管如此,利奈唑胺同样也很难避免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伏立康唑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杨月  毕小玲 《药学进展》2014,(4):274-278
首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自2000年上市以来,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开发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对利奈唑胺C环进行的结构改造及相关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生素--利奈唑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奈唑烷(linezoid,Lz)是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生素,美国FDA 2000年4月批准使用于成年人,并且由于它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002年12月被批准用于新生儿和儿童[1].  相似文献   

12.
利奈唑胺属于新型口恶唑烷酮类药物,对于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社区、院内感染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在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在利奈唑胺研究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手性吡咯烷侧环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手性脯氨酸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8 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 1H-NMR、MS 谱确证。体外活性试验表明:由(R)-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7b 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由(S)-脯氨酸衍生的化合物 7a 的抗菌活性明显低于 7b。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侧环的手性因素对抗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俊兵 《中国药业》2010,19(1):60-61
通过相关资料文献,从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利奈唑胺是具有给药途径优势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构效关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新型抗菌药物噁唑烷酮类化合物近几年来的构效关系研究新进展,重点讨论母环上3位和5位的结构改造,噁唑烷酮3位氮原子接-苯环,苯环的对位为杂环取代,5位为乙酰胺甲基、硫代乙酰胺甲基、异噁唑氧甲基等,这些改造所得的化合物大都有良好的抗G^ 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杨燕  尤启冬 《药学进展》2010,34(11):481-490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结构类型与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目前其他所有抗菌药物的新型合成抗菌药,自首个该类药物利奈唑胺上市后,以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高的新型噁唑烷酮类化合物为目标的结构改造方案及有关细菌对化合物耐药机制的研究便全面展开。综述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细菌对其的耐药机制和相关的化合物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北京市三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MRSA11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MRSA,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11株MRSA,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2.8%,对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9.1%,对氟喹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1.9%~99.1%,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3.6%,对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去甲万古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μg/mL,对利奈唑胺的MIC50和MIC90均为2μg/mL。结论:北京三家医院分离的MRSA对本研究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去甲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于MRSA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奈唑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环氧氯丙烷和二苄胺经N-烃化所得(S)-N,N-二苄基-3-氯-2-羟基丙胺(4),与N-苄氧拨基一3-氟-4-吗琳基苯胺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S)-3-(3一氟-4一吗琳苯基)-5-[(从N- f--节基)氨甲基]-1,3-嗯哇烷一2-酮(‘),再经催化氢解脱节和乙酞化反应制得抗菌药利奈哇胺,总收率约57%(以二节胺计).  相似文献   

20.
头孢美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美唑(cefmetazole,cefmefazon;日本三共公司和美国厄普约翰公司生产)是半合成头霉素类抗生素。与头孢替坦和头孢西丁一样,头孢美唑在7位C原子上也具有一反式甲氧基,因此将它们划归为同一类抗生素。头孢美唑与头孢替坦和头孢西丁化学结构的比较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