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我院开展了椎间盘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的原因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初次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8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2例,臭氧消融术1例;再次手术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采用Oswestry评分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 11例全部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再次手术平均历时3.2 h,术中出血平均4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3 d.患者再次手术前Oswcstry评分平均52.3分,术后随访时评20.3分,72.7% 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解决腰椎减压和稳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椎间盘镜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患者32例,配合术后恰当的护理及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与传统的后路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相比较,对椎间隙的减压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融合不用进入椎管,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小。而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以在专门设计的微创通道下一起完成,是目前腰椎后路微创融合手术常用的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0例患者,取  相似文献   

5.
在腰椎手术中,很多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骨折等都需要行植骨融合术.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从20世纪早期的Hibbs脊柱融合术,到后路横突间植骨、后路椎体间植骨、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360°环形植骨融合,融合术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椎弓峡部植骨融合术、后路减压复位及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后路椎体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经关节突入路行后路椎间融合术、前路椎间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腰椎融合术的主要优点是[1]:①在生物力学上可获得运动节段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②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减至最低.近年来主要应用的几种后路腰椎融合技术,包括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360°环形融合和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高发、常见疾病,既往治疗方式有微创射频消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半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但有椎间盘脱出复发、继发腰椎失稳、临近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增生内聚等并发症,近年来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术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行椎小关节间融合治疗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黑龙江大庆龙南医学单节段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合并同节段椎体不稳25例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椎小关节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无神经根、硬膜损伤。术后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好。结论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腰椎小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滑脱是指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相邻的下位腰椎向前滑移,个别也有向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其次是L5S1。主要症状是慢性腰腿痛,以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腰椎融合术被广泛用于腰椎退变化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前路腰椎融合术、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及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等。2009-03—2011-10笔者所在科采用PLIF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18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段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的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以及手术之后的伤锥和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疗效和不良症状。结果实验组的伤锥和神经功能情况得到改善;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实验组的手术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症状为2.30%,对照组的为11.0%。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近年来因后路椎间盘镜的应用日益受到脊柱外科界的重视。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也因为在操作时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手术的副损伤。我院自2004年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在内窥镜的作用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骸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手术完成60例,优例,良例,优良率达到了。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腰骶段和胸腰椎结合患者188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7例。A组实施病灶前路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手术;B组实施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手术;C组实施病灶侧前方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实施病灶后路清除手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及植骨融合术。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47.5±11.8)%明显低于B、C、D组的(61.5±18.6)%、(58.7±15.9)%和(59.9±17.4)%(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64.8±19.3)%明显高于B、C、D组的(53.6±15.6)%、(56.9±11.8)%和(54.9±5.4)%(P0.05)。结论治疗脊柱结核要依据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术式,从而将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证明同前路固定手术方式相比,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陶巍栋  曹一民  王永 《江苏医药》2007,33(11):1159-1160
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21例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对侧椎板间植骨融合,预防术后医源性腰椎不稳.结果 按照Macnab分级,54例中优良为51例,无神经根损伤及融合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手术经济、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陈丽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117-118
腰椎滑脱是包括椎体、椎间盘、后关节及骨盆四个方向的脊柱病变[1].自2003年4月-2006年7月为49例后路腰椎滑脱手术治病的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手术取得成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彭玉慧 《江苏医药》2015,(1):121-122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对脊柱结构破坏多、损伤大,且易遗留腰背痛[1]。近年来,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相对于传统手术,MIS-TLIF对软组织损伤小、后路结构破坏少,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脊柱后路结构的稳定性。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2]。我科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手术治疗49例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术前、术后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8年,优良率为87.8%。手术后ODI、VAS、侧凸角、矢状面失衡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疗效确实,充分减压及脊柱平衡尤其是矢状面平衡的恢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于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的5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4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优3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9%。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首次面世,其最大优点在于能够直视神经根及椎间盘病变,亦可进行骨性减压。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应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付堂贤  吕武 《贵州医药》2003,27(8):740-7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有开窗、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减压等手术 ,但对腰椎的结构、力学稳定性有一定破坏作用 ,尤其全椎板切除术将使后期腰椎不稳症发生率明显增高。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进一步认识到腰椎结构的完整对脊柱稳定功能的重要性。 1 997年美国Sofxmor .Danek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代中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 (MED) ,1 999年第二代MED(METRX)投入临床使用。近 2年该技术在欧美及国内逐渐开展 ,优良率达 95 %左右 ,但其适应症、技术要领、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