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在反映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脑电的活动程度,以及EEG和心血管反应相关性研究。方法:70例ASAⅠ级病人,随机双盲分两组,组Ⅰ(n=35)硫喷妥钠,组Ⅱ(n=35)异丙酚。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2分和3~5分监测数量化脑电图、MAP、HR、SpO2的变化。结果:诱导前,两组病人的EEG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差异。诱导后,EEG抑制,SEF、MF、BIS下降,δR升高,但两组之间无区别;异丙酚组MAP降低程度大于硫喷妥钠组(P<0.01),HR无差异。气管插管后,EEG活化,SEF、MF、BIS升高(P<0.01),δR降低(P<0.01),异丙酚组EEG各参数的变化程度轻于硫喷妥钠组(P<0.01);异丙酚组MAP和HR升高程度小于硫喷妥钠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前,等效剂量的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类似,气管插管后,异丙酚组的EEG活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轻于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2.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大脑皮层电活动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数量化脑电图在反映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脑电的活动程度,以及EEG和心血管反应相关性研究。方法:70例ASAⅠ级病人,随机双盲分两组,组Ⅰ(n=35)硫喷妥钠,组Ⅱ(n=35)异丙酚。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气导插管后1 ̄2分和3 ̄5分监测数量化脑电图,MAP、HR、SpO2的变化。结果:诱导前,两组病人的EEG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差异。诱导后,EEG抑制、SE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选择28例ASAⅠ ̄Ⅱ级、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K组,n=14)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F组,n=14)。无术前用药。静注氯铵酮(K组)或芬太尼(F组)、维库溴铵和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K组)或芬太尼(F组)复合静滴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诱导后K组血压(BP)和心率(HR)下降明显小于F组,但气管插管反应明显大于F组。K组麻醉后完全清醒时间较F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的新型麻醉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芬太尼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由于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既能使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又能减轻气管插管反应。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应用时在麻醉诱导期间病人心血管反应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观察异搏定或硫酸镁缓解气管插管所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异搏定5mg后快速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各时相动脉血压未升高,反而下降并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插管后1min心率增快(P<0.05)。静脉注射硫酸镁(60mg/kg)后麻醉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后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各时相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颅内压(ICP)的变化。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硬膜外间隙穿刺针于L3.4或L2.3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脑脊液压力(CSFP)。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5min后以50mg/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3min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mg/kg,达满意肌松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注射芬太尼后5min、注射异丙酚后1、2、3min、肌颤时和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注射异丙酚后1、2、3min及肌颤时CSFP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可降低ICP,且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ICP升高。  相似文献   

7.
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常可引起心动过速、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及敏感患者的心肌缺血、动脉瘤破裂等,可能导致对机体的损伤。采用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的新型麻醉药,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瑞芬太尼具有理想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特性和独特的药理学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既能使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又能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以血压、心率及患者的反应作为观察指标,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12):瑞芬太尼1、1.5、2μg/kg分别为复合异丙酚1.5μg/kg组(Ⅰ、Ⅱ、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2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持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并记录病人有无气管插管时呛咳和肌肉强直、术中知晓等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气管插管前即刻血压及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舒张压均降低,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血压低于Ⅰ组(P〈0.05);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1或1.5μg/kg是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方法: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18例,用异丙酚2.0mg/kg,芬太尼4μg/kg,潘库溴铵0.08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1,3和5分钟时SBP,DBP,MAP和HR,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前列环素和血栓素2变化。结果:插管前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降幅分别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异丙酚在小儿麻醉这一领域正逐步到广泛应用,其麻醉诱导平顺,起效迅速,可减轻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麻醉深度易控且可预知,苏醒快且功能恢复完善,PONV发生率低等特点优于其他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在门诊手术,诊断性检查等麻醉听应用价值十分优越?开拓了这一领域的麻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麻醉诱导药对血钾浓度变化及肌颤和肌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以及异丙酚麻醉诱导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血钾升高、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静脉诱导,静注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和插管后测定血清钾浓度,并观察诱导期病人肌颤及术后病人肌痛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的血钾浓度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ra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l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a)。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3%。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36例6-12岁小儿,ASAⅠ级,随机分三组,每组12例,用药分别为硫喷妥钠5mg/kg、异丙酚2.5-3mg/kg和异丙酚2.5-3mg/kg复合芬太尼2g/kg对比观察各组小儿麻醉诱导时间、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S一观察证实异丙酚与硫喷妥钠麻醉诱导时间相近,但注射局部疼痛和全身不适发生率较高。结论:异丙昨合芬太尼后不仅能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并能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在小儿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与方法:在47例ASAⅠ级,年龄8-13.5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诱导,以异丙酚-芬太尼和肌松药维持麻醉的效果。结果与结论:用异丙酚诱导麻醉能产生满意的插管条件,并能明显抑制气管的心血管反应,与〉3岁小儿相比,〈3岁小儿的异丙酚讫地用量和和量均明显增高,清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28例,ASAⅠ或Ⅱ级。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μg/ml和4ng/ml TCI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时按面罩通气难易、下颌松弛程度、声带位置高低、置入喉镜难易、是否有咳嗽体动以及对套囊充气反应等方面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心率加快,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插管前后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67.9%。结论在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ng/ml复合异丙酚3μg/ml麻醉诱导病人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静脉麻醉镇静催眠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全麻适宜镇静催眠深度及异丙酚的合理用药量。方法:30例ASAI ̄Ⅱ级病人,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记录神志消失及对电刺激无运动反应或异丙酚诱导用量达到6mg·kg^-1时的脑电图参数及异丙酚用量。气管插管后,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分别调整异丙酚输入速度,维持BIS水平于神志消失及诱导结束时的BIS值及其以下5以内的范围内。结果:神志消失和诱导结束时BIS分别为71±8和5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诱异对心瓣膜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采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检测心搏量技术,观测心瓣膜手术病人异丙酚(1.5mg/kg)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血动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血动学紊乱主要表现为右心后负荷及作功增加;给予异丙酚1.5mg/kg后2min,HR、CI、MPAP、MAP、MCWP、LVWI、RVWI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在无气管插管操作刺激的A组中可一直持续,并超近10min;B组病人麻醉后3min行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7,自引:1,他引:126  
6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异丙酚,Ⅱ组硫喷妥钠。观察比较二者在静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反应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5)。气管插管评级两组基本一致。呼吸暂停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气管插管后血压降低幅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异丙酚作用快,维持时间短,恢复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与硫喷妥钠进行临床比较。择期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异丙酚组(P组)和硫喷妥钠组(T组),每组各10例。诱导方法为静注异丙酚2.5mg/kg或硫喷妥钠6~7mg/kg和琥珀酰胆碱1.5~2.0mg/kg后气管插管。应用BoMedNCCOM3-R7无创心功能监测仪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5min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P组的血压和RPP明显降低而HR稍减慢,其血压下降的幅度比T组显著,而静注硫喷妥钠后HR明显增快,RPP反而增高,说明异丙酚可能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在插管后即刻P组的血压、RPP和HR上升幅度比T组小,说明应用异丙酚时插管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反应比硫喷妥钠弱。上述表明异丙酚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全麻诱导药,在老年人和其他方面的应用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芬太尼作对照,观察使用苏芬太尼行气管插管时在血流动力学及血糖、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方法:32例共分为两组,苏芬太尼组(SF)及芬太尼组(F)。分别在入室后、用药后、插管5、15、30分钟后记录SBP、DBP、MAP,并抽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结果:与诱导前相比,SF组给药至气管插管后的SBP、MAP、HR均降低,而F组的降低幅度不及SF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浓度在给药及气管插管后SF组均降低,F组则升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抑制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方面,苏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