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相关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03,18(9):674-680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密切相关。采用能准确反映肝脏结节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演变规律的分类标准,有利于肝结节的影像学早期发现和诊断。本文总结了各类肝结节的定义、病理特征和与之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探讨超声、CT、MRI、血管造影性C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需依靠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即常规X线检查(平片、造影)、超声、血管造影、CT、MRI、PET/CT、(直接)胆道造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等。其中尤以超声、CT和MRI最有实用(方便、有效)价值,现已成为临床肝脏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注弥漫陛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与肝间质疾病,包括继发的胆汁排泄障碍和肝脏血流障碍,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病理学的弥漫性肝病主要指非局灶性的,如肿瘤、囊肿、脓肿、局灶性增生等病变以外的肝病,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导致的肝脏浸润也不包含在弥漫l生肝病中。本文只涉及有影像学诊断价值和研究前景的弥漫性肝病。弥漫性肝病的主要特征是病因复杂,除部分疾病外,早期影像学常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临床、肝活检检查等,晚期以肝硬化表现为主,一般容易被影像科医生所忽略。因此,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对其病因和病期的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同时扩展了影像学的诊断领域。  相似文献   

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1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72例,肝转移癌58例,肝血管瘤35例,肝脓肿21例,肝包虫病58例,肝囊肿66例)的临床和CT资料,分析肝脏占位病变的部位、数目、边界以及增强后的CT表现。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占位性病变各自均有典型的CT征象,大多能作出定性诊断。结论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4伴中央疤痕的肝脏病变肝脏中最常见的伴中央疤痕的病变是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血管瘤(大、海绵样)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 carcinoma,FLC),其次有胆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肝脏肉芽肿少见,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为提高对肝脏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本研究分析总结了经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5~65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右上腹不适2个月1例;咳嗽、胸痛、盗汗半年1例;体检超声发现肝脏病变2例。4例均经超声及CT检查,其中2例经MRI检查。2 结果2-1 超声检查 4例均位于肝右叶,单发3例,多发1例,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团块,病灶大小2~4cm,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边缘略清楚…  相似文献   

7.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多数放射科医师对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导管上皮腺癌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熟悉。本文从病因,病理学,临床一般情况以及影像学表现等角度讨论胰腺少罕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把胰腺少罕见病变分为三类,即胰腺先天性病,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及胰腺少罕见肿瘤,胰腺先天性病变包括异位胰腺,环状胰腺,先天性胰腺分裂,先天性背胰缺如,胰腺囊性纤维化胰腺内副脾等。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包括胰腺脓肿,胰腺炎性肿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特发性纤维性胰腺炎及胰腺结核等。胰腺少罕见肿瘤包括胰腺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肿瘤,胰腺间叶组织肿瘤以及其他胰腺少罕见肿瘤,部分胰腺少罕见病的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可以作出较明显的诊断,另一些胰腺少罕见病根据影像表现难以作出明确诊断,需进行了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的20例肝脏炎性病变及20例乏血供肿瘤患者的CT和MRI的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 肝脓肿10例,呈双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多发单环强化...  相似文献   

9.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无论是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都有很大提高,对肝脏和肝脏病变的血供研究进一步深入。US 和CT 在肝脏占位病变的检测中应用最为普遍,敏感性也相仿,但螺旋CT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的定性能力更强,动脉期扫描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但动脉期的标准、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与造影剂注射计划的关系,文献报道比较混乱,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科研资料积累,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磁共振成像SE T1 W 、T2 W 加上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病灶的诊断尤其定性能力略优于SCT,尤其对小的血管瘤、RN 、DN 的鉴别意义更大。作者把肝内占位病变分成多血供和少血供两大类,并对常见病变的CT、MR 表现与特征作了扼要介绍。最后还对肝脏特异性MR 造影剂的发展前景以及多层螺旋CT 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肝脏占位性病变分为恶性与良性。因此,一旦发现肝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就至关重要,其结果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方案及效果。超声诊断是目前肝脏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彩色多普勒是在二维扫描图像土叠加彩色血流信号,以利于快速评价血流信号的存在及血流方向,以及血管的空间分布,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1]。本文拟结合本院彩色多普勒的应用状况,探讨血流灌注指数(DPI)、门脉充血指数(PCI)和阻力比(RR)等血流参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b值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现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3例肝脏恶性肿瘤及40例良性占位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计算低、中和高b值时病灶的ADC值和eADC值及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低、中b值时,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转移瘤、肝脓肿之间,肝细胞癌(HCC)与肝脓肿之间,ADC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高b值时,在血管瘤与HCC、肝内胆管细胞癌(CCC)及FNH之间,FNH与转移瘤、CCC、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CCC之间,及转移瘤与HCC、CCC之间,ADC值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FNH与转移瘤、肝脓肿、CCC之间,肝脓肿与HCC之间灌注ADC和eADC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eADC值在HCC和CCC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ADC和eADC值,恶性肿瘤采用高b值、良性病变采用低中b值得到ADC和eADC值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脏囊性病变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8例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炎症性囊性病变21例,肿瘤囊变病例30例,发育性囊肿27例.结果 肝脏囊性病变CT和MR检出率100%.对于炎症性囊性病变﹑肿瘤囊变和发育性囊肿,CT诊断准确率分别是76%、90%和93%,MR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3%、93%和100%.CT和MR表现:炎症性囊性病变中,肝脓肿和肝包虫囊肿表现为囊性占位,囊肿有张力,肝脓肿周围大片状低密度影或水样信号影,囊肿内可以形成气液平面.肝包虫囊肿出现大囊套小囊征象,增强检查见囊壁中度强化.肿瘤囊变中,转移瘤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的囊性病灶,增强检查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环形强化.原发肿瘤囊变平扫表现为囊变部分形态不规则,壁厚薄不均,增强检查具有原发肿瘤强化特点.发育性囊肿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或水样信号囊性病灶,一般不强化.结论 CT和MR检查对肝脏囊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炎性假瘤是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局灶性病变,临床上或影像学上具有类似肿瘤表现的良性、炎性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肺、肾、卵巢、胃、胰腺等处,很少发生于肝脏,极易误诊.肝脏炎性假瘤(IPL)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常不易与恶性肿瘤及肝脓肿等鉴别,绝大多数在手术后才得以确诊.我院收治2例经病理确诊的IPL,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欣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6):392-394,40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常规超声比较。方法 83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38例恶性和45例良性)均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在造影检查中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逐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并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两种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局灶性病变随其良性与恶性而表现为不同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超声造影正确诊断34例恶性和43例良性病变,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5.6%和92.8%,而常规超声正确诊断23例恶性和22例良性病变,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5%、48.9%和54.2%。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可取代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5.
肺内孤立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内孤立结节性病变(SPN)是肺部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对此类病变报道较多,但由于影像学征象复杂多样,特异性较少,因而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收集我院近6年来41例病理证实的SPN进行综合影像学分析,主要对其形态学、特征性征象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前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标准提出了6大核心临床特征,包括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症状性睡眠发作或急性间脑综合征伴典型的间脑MRI病灶、症状性大脑综合征伴典型大脑MRI病变,其中影像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其6大核心临床特征所对应影像学改变的探讨以及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的分析,使影像科和神经科医师更好地认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同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牙源性病变41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患者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病变经治疗痊愈者22例,含牙囊肿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b值DW I序列A DC值测量在肝脏感染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脏病变(肝脓肿11例,肝结核3例,9例肝泡状棘球蚴)行多b值的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拟合出10个b值ADC10 b图,3个低b值(0s/mm2、50s/mm2、100s/mm2)ADClow图,3个高b值(500s/m m2、750s/mm2、1000s/mm2)ADCh ig h图,并将ADClow与ADCh ig h值之间的差异定义为ADCp e r f值。在病变液化区及边缘带绘制两个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分别计算出ADCl ow、ADCh ig h、ADCp e r f及ADC10 b值,并分析三组肝脏病变在不同b值以及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典型肝泡型包虫与脓肿之间液化区及边缘带ADC10 b,ADCh ig 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脓肿、不典型泡性包虫病边缘带ADC10b、ADCpe r 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肿及泡性包虫病液化区ADCpe r f以及结核及脓肿边缘带ADCh ig h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不同区域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和ADC图分析及ADC值测量可为肝脏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显示了不同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而且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例如,原发性肝癌于动脉期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于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大部分表现“牛眼征”。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表现为典型“双环征”。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50 s/mm2、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0.845±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2.230±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