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联合乙派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以改良痉挛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等项目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可改善痉挛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偏瘫痉挛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用Ashworth痉挛量表、Fug1-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简称FMA)和Carr-shepherd运动评分法(简称MAS)分别评定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张力,FMA及MAS积分变化,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缓解偏瘫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康复期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针刺及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Fugl-Meyer(FMA)评分、Barthal指数(BI)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治疗后FMA,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进一步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4例)和针刺组(16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和针刺对照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后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SI评分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接受贾氏点穴疗法6次/w,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西医理疗、职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每次40 min,2次/d。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口服巴氯芬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0 w。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进行痉挛程度的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MAS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差异显著(P0.05)。在FMA量表评分和BI方面,组间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疗后差异明显(P0.01);组间差值差异明显(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MA、BI治疗后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贾氏点穴疗法能够快速打通经络,对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患肢的痉挛,增加肌肉的弹性及活性,防止腱及关节的挛缩,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筋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方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化痰通络解痉方及经筋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功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MBI)、血清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I_2(PGI_2)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XA_2水平降低,PGI_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舌僵语蹇、口舌歪斜、偏身异常、患肢僵硬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筋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方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血液微循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手痉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脑卒中并手部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单纯采用以Bobath手法为主,配合OT训练及上肢功能训练;针刺加康复组采用针灸针垂直刺入内关穴。得气后,提插捻转,捻针频率为60/min,提插幅度为10 mm,每次操作30 min,每天2次,与康复训练配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修订的Ash-worth分级和FMA手功能评价。结果 Ashworth分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8,P<0.05)。FMA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针刺加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与康复训练结合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性程度,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主要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MAS痉挛分级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能可有效减轻病人症状,缓解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rl指数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和偏瘫侧踝关节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AROM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刺锥体交叉区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交叉区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玉枕至天柱的连线区域,即锥体交叉区(位于锥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并与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且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结论针刺锥体交叉区可明显预防或延缓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减轻痉挛的程度,增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针刺锥体交叉区是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痉合剂对脑卒中肌痉挛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解痉合剂组,每组30例,康复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解痉合剂组加用口服、外用解痉合剂。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解痉合剂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康复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解痉合剂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肌痉挛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通手功能治疗器对中风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试验组28例。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与改良温通手功能治疗器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动作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MA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上肢功能动作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FMA上肢功能动作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患者的MAS分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MAS分级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通手功能治疗器可降低中风患者患肢的肌张力分级,改善患肢痉挛程度以及手功能状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月120例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各6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通过Fugl-Meyer(FMA)评估]、康复评定[测定肌力,通过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评估下肢肌张力]和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肌力均增大,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与73.33%,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肌力、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恢复情况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偏瘫病人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技术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能力训练、下肢分离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进技术、骨盆控制训练。每日2次,每次2h。试验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治疗,进行Ⅰ~Ⅵ阶段患肢(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积分降低,FMA评分及ADL的B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积分较低(P0.05),FMA评分、ADL的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Brunnstrom技术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