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23)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受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心包炎和累及到心脏瓣膜的赘疣状心内膜炎。本文报道1例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罕见心脏损害。1资料病人,42岁,女,主诉:反复发热4年余,咳嗽发热1天。病人既往于2009年3月于六盘水市医院诊断 相似文献
2.
石光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9):573
硬皮病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临床少见 ,现将本院心内科 1999年 1月收治的 1例患者 ,报告如下。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43岁。因张口、吞咽困难 9年 ,伴心悸、气喘 2年加重 2天 ,于 1999年 1月 2日入院。患者1991年开始无诱因出现张口、吞咽困难 ,乏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在当地诊断不清而到上海虹口医院确诊为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 (PSS)。经用青霉胺、强的松等治疗症状好转而回当地维持用药 ,每日口服强的松 10mg ,经治疗后病情平稳。能做一般家务劳动。 1997年初出现活动后心悸气喘 ,且呈进行性加重。 2天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心悸、气短7年,加重伴腹胀、纳差1周"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短伴乏力,无胸痛、胸闷等,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诊断为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异常。此后患者未出现心悸,可步行1000 m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近2年自觉活动耐力逐渐下降,多次因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伴咳嗽、咯淡粉色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乏力,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1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并渐出现双下肢水肿,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冠心病,慢支",治疗后好转,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患者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加重,5天前出现胸骨中下段疼痛,约持续20分钟,无放射痛,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给予"头孢哌舒"等抗炎及强心、利尿治疗后,咳嗽、咳痰好转,但呼吸困难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阿斯综合征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致命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意识丧失和晕厥等症状。临床上发病突然,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发生后需积极抢救。现将急性心肌梗死引发阿斯综合征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出现左室或双室扩大、收缩功能障碍,但没有存在其他负荷异常(高血压、瓣膜病)或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的整体收缩功能损害的心肌疾病。本研究报道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终末期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在西医常规利尿、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扩血管、强心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予植入心脏再同步化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心悸、气短、咳嗽3年,两上肢指端痛1个月,于1988年10月23日入院。既往常感冒,对青霉素过敏。查体:体温38.5℃,呼吸20次/分,脉搏116次/分,血压20.0/7.65kPa。消瘦,全身潮湿,口唇苍白,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静脉 相似文献
8.
1 资 料 患者,女,41岁,因意识障碍2 h于2007年9月23日入院.入院前2 h倒于厕所里,呼之不应,周围有呕吐物,未见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心内科.入院后一直烦躁不安,次日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心电图改变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性改变,遂转入神经内科.既往发现高血压10年,平素不规律服药,无糖尿病病史,无烟酒嗜好,无高血压家族史.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5)
<正>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梗死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发病率不高,据文献报道发病率约3%~33%,病死率高达66.7%[1]。对本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科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继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过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69岁,主因"间断胸闷、发憋半月,加重10 h"于2015-3-22入院。患者半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部憋闷 相似文献
11.
皮肌炎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均为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较低,在美国为5/100万,合并扩张型心肌病(DCM)就更为少见。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8例总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34岁。因“反复发热、乏力5年,胸闷、气促、水肿2个月,发热1d”于2005-07-12入院。2000年9月无诱因出现发热就诊我院,查肌酶升高,肌肉活检显示横纹肌退行性病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心脏彩超检查示心包少量积液,心功能、结构正常。给予泼尼松60mg/d,口服,2个月后复查肌酶接近正常,症状缓解,泼尼松逐渐减量,但患者未规律服药,于2000年12月因特发性阴囊坏疽在我… 相似文献
12.
1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7岁,因"喘憋伴发热4~5 d"人院.间质性肺炎(图1)2年.体检:体温37.8℃,血压130/80 mm Hg,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0次/min,心律规整,心音有力、无杂音.其余查体正常.查心肌酶示血清肌红蛋白92.90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42.20 μg/L,心肌钙蛋白2.9 μg/L,B型钠尿肽(BNP)635.8 ng/L,D-二聚体5.2 mg/L(免疫比浊法),动脉血气分析:PaO2 32 mm Hg,PaCO2 45 mm Hg,pH 7.48,标准碳酸氢根24.3 mmol/L,心电监护:心率80~110次/min,窦性心律,SpO2 75%~80%.肝功能:转氨酶大致正常,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高于正常,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的以全心扩大为特点的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但须仔细排除缺血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现将缺血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力衰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6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发现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冠心病(CAD)的病例。2例中,男、女各1例,具体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壁瘤的病例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下壁室壁瘤的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女,57岁。3年前出现掌、指及腕关节肿痛伴雷诺现象,症状反复发生并出现渐进性全身性皮肤僵硬,以背部及双上肢为甚;2年后皮肤活检证实为硬皮病样改变。因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体检:心率120次/min,端坐位,全身皮肤变硬,背部见斑片状皮纹;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心界不大,心音低钝,P2亢强无分裂;肝颈征( ),双下肢水肿,双手指末端可见甲床钙化样改变及毛细血管扩张征。X线胸片示右下肺感染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肢体导联低电压,电轴左偏,、aVF为qR型,V1~V4为QS型…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病,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风险。该文介绍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随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649例DCM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DCM患者进行心律失常分析。结果 DCM伴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伴随一度房室阻滞54例(8.3%),高度房室阻滞50例(7.7%),左束支阻滞124例(19.1%),右束支阻滞48例(7.4%),心房颤动160例(24.6%),不典型房扑28例 (4.3%),房速与窦速36例(5.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1%),室早与室速419例(64.5%),预激综合征4例(0.6%)。房颤与不典型房扑组(共188例)左房左右横径(LA)为(41.1±10.6)mm,同无房颤、房扑组(36.5±11.8)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室早与室速组LVED(67.7±11.2)mm,同无室早和室速组相比(LVED65.9±13mm)无明显差异(P>0.5)。高度房室阻滞、左束支与右束支组 LVED为(70.3±14.3)mm,与无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组(LVED65.8±10.2mm)相比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多数DCM患者同时伴随明显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早与室速最常见;房颤、房扑组与不伴房颤和房扑组心房左右径相比有显著差异,房室阻滞、束支阻滞组与无此种心律失常的DCM组 LVED有明显差异。考虑房颤、不典型房扑及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与心脏结构明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