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冰  尚文斌 《吉林中医药》2009,29(6):549-5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文献中相当于“消渴”继发的“痹证”“痿证”等。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系由消渴Et久,肾虚所致。如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萎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李杲在《兰室秘藏》中提到消渴病人有时“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痿弱,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DPN既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又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此次实验致力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进展研究,以求探索该病变的常见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为尽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艳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0):1147-1148,115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是相当高的。本文就近几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学将该病归于“消渴病痹症”,从络病角度对其进行辨治,治疗在补虚的同时,加用通络药物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病因病机、治疗、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归纳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7%91%,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痰祛瘀为基本大法,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制剂治疗、中医外治法、针灸治疗等。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太少,且大多是临床疗效观察,深入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疗效标准不统一,专方专药的普遍性仍有待商榷等。因此加快建立健全中医标准化,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医药防治DPN的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通常为对称性、多发性病变,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常以肢端感觉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为主要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对该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归属于中医“筋痹”、“血痹”、“脉痹”、“痿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通过整理DPN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肾、肝、脾、心为主的脏腑辨证、气血津液分型论治,经络辨证论治等辨证思路,总结临床医家的辨证用药经验,指出DPN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从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经络等各个角度辨证,采用针药并用及多种手段综合治疗DPN,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为 4 7% 91% ,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 ,产生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通过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 ,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1)血管病变 ,主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导致神经缺血、缺氧。 (2 )代谢紊乱 ,高血糖所致的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 ,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主要包括 :①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高。长期高血糖使山梨醇在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主要是由于血糖代谢异常累及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并发症。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蚁行感,晚期可能会出现溃疡、糖尿病足,严重者会导致截肢。DPN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西医学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抗氧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改善代谢紊乱、止痛等方法进行病因及对症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使用西药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DPN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痹证"范畴,中医学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运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5,(7):936-93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外治法优势。方法:将众多医家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观察实验总结,从足浴熏洗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按摩疗法、艾灸治疗、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但较为笼统,个人经验较多,缺乏规范的诊疗准则。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发病率高,41%~70%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周围神经病变[1],因足部保护性感觉神经功能受损可导致足部发生感染、坏疽、溃疡甚至截肢。DPN属中医"痹证"、"痿证"、"痛证"等范畴。"消渴病痹证"为规范化中医术语[2]。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60%-90%,可累及肝、脾、肾三脏,其病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其本,以瘀血、痰浊、水湿常相互交阻,留置于经络,贯穿DPN整个病程的始终。气阴亏虚是DPN发病基础,痰瘀痹阻、脉络失养是DPN的病理特点。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组。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结合近五年的相关报道,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医者查阅。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及外治疗法入手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的优势,具体体现在熏洗、贴敷、针灸、按摩等疗法,疗效显著,作用直接,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5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从中药外洗、熏蒸、足浴、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阐释了应用上述外治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作用特点及优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的临床经验,为今后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搜集近3年关于中医药外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中药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还能提高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后,发现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疗效显著,以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西方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尤其是中医外治法配合常规治疗,已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方法多样,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总结,以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发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PN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将1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所有患者给予降血糖及饮食治疗,并且配合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足浴配合中医经络输穴推拿按摩、肢体循环治疗、耳穴贴压、艾灸、辨证施膳、运动康复等护理,护理期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评分、空腹血糖及踝肱指数等方面的干预主效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PN患者采用综合中医干预可以调节患者气血运行,缓解症状,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