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手术设计辅助面部偏颌畸形的治疗效果及改进方向。方法将患者全头颅CT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及ProP lan CMF软件,进行头颅3D重建、牙列配准替换、标准头位校准、手术标志点3D坐标测量、虚拟截骨手术,根据手术标志点的3D坐标进行颌骨3D空间移动,通过对上下颌骨上下、左右、前后的平移及冠状面侧滚(Yaw)、矢状面俯仰(Pitch)、水平面偏转(Roll)的旋转,摆正面部中线、平面,纠正咬关系,重建咬。通过镜像观察,协调面部轮廓,精确计算术中去骨量及范围。通过3D打印手术导板,将术前3D手术设计转移至手术现实。术后拍摄全头颅CT,通过术前设计和术后CT配准,检测误差。结果在实际手术中,3D手术导板与牙列贴合良好,通过合板确定颌骨移动位置,术后CT与术前手术设计颌骨重合度高,检测误差无统计学意义,但面形预测与术后实际面形有一定出入。结论 3D手术设计辅助偏颌畸形治疗数字化流程的应用,使术前颌骨畸形的纠正得到最大化和可视化,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精度,是未来面部骨骼畸形治疗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与传统微创技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74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8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3D导板组),男2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并发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患者24例,将颌面部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导板、咬合关系导板及颌骨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咬合关系恢复理想,面容基本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咬合关系完全矫正,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的操作流程,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前选择螺旋CT扫描下颌骨,经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3D打印技术得到个体化模型及手术导板,利用模型及手术导板,根据手术方案制备游离腓骨瓣并切除病变下颌骨,将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记录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并发症、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依据术前三维图像及数据均制备了与下颌骨缺损切除部位相匹配的修复假体模型、手术导板,创面均一期愈合,术中均未见穿孔,术后患者未发生排斥反应及麻木表现。术后定期全景片或CBCT检查移植骨愈合良好,无患者因感染等因素取出假体,面部外形均恢复良好。结论: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肯定,可较好地实现精确化、个体化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正颌外科手术并3D打印手术截骨及定位导板的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34例需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利用ProPlan CMF 2.0软件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并在3-matic软件中设计完成虚拟截骨和定位导板,将设计的截骨和定位导板3D打印用于现实手术中,以指导术中方案精准实施。通过比较术前计划与术后CT进行准确性评估。结果 34例患者均在截骨导板和定位导板的指导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咬耠功能良好,外形满意,术前规划与术后CT骨组织重叠比对色阶图比较误差,成组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结果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该数字化正颌手术系统流程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准确性,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的良好体现,可提高正颌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虚拟技术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颅颌面CT扫描,进行颌面部骨的三维重建,将该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拟合,建立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手术虚拟设计和模拟预测。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牙合板及导板的3D打印。在手术牙合板及导板的指引下进行手术。通过拟合虚拟设计与手术后重建模型来检验手术精确性。结果 通过CT重建图像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的拟合,获得了颅颌面-牙列模型。利用此模型可进行虚拟手术设计和手术模拟。通过不断调试和修正,可获得最佳个体手术方案。3D打印牙合板及导板可精确指导手术的实施。结论 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虚拟手术设计和虚拟导板技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小型巴马猪的下颌角3D打印模型,为模拟临床复杂下颌角截骨术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全面的预手术设计方案。方法选择12个月龄巴马小型猪3只,采用螺旋CT在术前、术后扫描巴马小型猪的头部骨骼形态,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odio 2013等软件进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并进行3D打印,设计改良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在导板引导下,完成下颌角截骨术。结果经术中验证,巴马小型猪下颌骨3D打印模型能够精确模拟下颌角形态,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能够在术中辅助进行精确截骨。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对于模拟下颌角形态,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进行精确下颌角截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并应用于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导板及其设计对手术操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适合使用手术导板的35例骨肿瘤患者,男21岁,女14岁;年龄6 ~ 67岁,平均22.7岁.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21例.通过计算机完成个体化的手术和导板设计,同时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打印.加工使用的3D打印设备分别包括:熔融沉积造型、光固化立体造型、三维印刷工艺以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包括:ABS树脂、光敏树脂、石膏、铝合金.术前完成导板的加工、清洗、低温消毒后,按术前计划应用于术中,术后摄患处X线片或CT扫描验证肿瘤切除及重建情况. 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个体化设计和3D打印手术操作.其中采用光敏树脂17例,ABS树脂10例,石膏5例,铝合金3例;导板经骨面31例,经皮肤4例.除3例术中导板断裂患者使用常规方式手术外,其余患者均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及重建手术,术后X线片或CT均显示肿瘤完整切除,重建位置良好. 结论 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能够适应骨肿瘤手术的个体化需求,在手术中能够准确还原术前设计;不同3D打印技术加工的导板各具特点,需要在术前设计阶段根据术式、加工方式等不同调整导板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3D打印导板辅助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不连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9年12月,8例股骨颈骨不连患者接受此技术外翻截骨治疗.术前对双髋行CT容积扫描,数据经Mimics软件处理建立3D股骨近段模型,模拟转子间截骨和DHS固定,并设计制作实际导板.实际手术中利用导板辅助,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用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和3D打印制作的个体化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导向模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择1例骨盆骨折患者,男性,23岁,分型为LCⅡ型骨折。根据CT薄层扫描数据输入3D打印机打印1∶1骨盆模型,Mimics等软件设计钉道并通过逆向工程软件设计数字化导向模板,3D打印导板固定模型后置入直径2.0 mm克氏针,通过影像学观察其准确性。结果:3D打印的骨盆模型及数字化个性化导向定制的手术导向板能够满足耻骨上支外侧骨折置钉的要求,克氏针置入后经X线及CT证实与手术设计一致,导板与骨性标志贴合良好。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导向模板可实现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置钉的精确置入,并且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及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射线暴露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和3D软组织打印制作的个体化经皮穿刺中上胸椎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数字化导向模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例中上胸椎骨折患者CT扫描数据。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打印1∶1带软组织胸椎模型,并应用Mimics 15.0软件中3-matic模块设计中上胸椎体表椎弓根钉道及相应导向模板,3D打印机打印导向模板并固定带软组织胸椎模型后置入2.0 mm克氏针,CT扫描观察穿刺针的准确性,通过穿刺管注入骨水泥并用影像学进行验证,记录带软组织中上胸椎模型的打印时间、钉道设计及体表导向模板制作时间以及费用。结果:3D打印的一体化胸椎模型及数字化经皮穿刺中上胸椎椎弓根入路数字化导向模板能够满足中上胸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穿刺的要求,导板与皮肤表面贴合良好,骨水泥充盈良好。中上胸椎模型的打印时间及钉道设计、手术导向模板制作时间分别为(719.00±3.03) min,(12.30±1.01) min和(55.50±10.30) min,平均费用约为3 150元。结论:基于3D软组织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经皮穿刺中上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可实现经皮穿刺的精确置入。  相似文献   

12.
毛斌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9):107-110
目的 分析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 6月-2022年5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50例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共 72侧)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检查,由本院医师分别根据曲面体层片、CBCT图像对下颌第 三磨牙拔除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设计手术路径,比较两种影像学资料评估结果的 差异。结果 两种影像学结果中牙根越过了下颌神经管下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BCT图像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上壁密切接触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侧牙根插入至下颌神经管占比低于曲 面体层片(P <0.05);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能出现下齿槽神经损伤风险;CBCT图像显示的神经损 伤风险小于曲面体层片(P <0.05);根据术前CBCT图像明确是否去除骨阻力、分牙、插入牙挺、牙脱 位方向的患者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P <0.05)。结论 CBCT图像提供的信息能够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 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临床治疗医师可根据CBCT图像结果对阻生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三维影 像空间距离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更好地辅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Surgical treatment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clearance for hip motion and alleviation of femoral abutment against the acetabular rim. Cam type of impingement is managed by performing an osteochondroplasty to remove the excess impinging bone from the head neck junction, thus improving the head neck offset. This procedure can be done by safe surgical dislocation, arthroscopy assisted mini-open method or all arthroscopy technique. Whatever be the approach, adequate excision of the Cam deformity is necessary to avoid suboptimal results. Under-excision leads to persistent symptoms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while over-excision can lead to weak bone vulnerable to fracture or disturb the labral seal. Various techniques utilized for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amount of excision required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are fluoroscopy, spherometer gauges, intra-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navigation etc. Rapid prototyping, also called as three dimensional (3D) printing, is a technology to create dimensionally accurate model from a computer-assisted design. Accurate physical models can be designed from the medical imaging data like CT scans and 3D printed to aid in various medical applications. Its application in orthopaedic field is on a rise, recently. However, there is no report on utiliz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n surgeries for FAI. We have reported a case of Cam type FAI in an eighteen year old boy, which we treated surgically by performing osteochondroplasty using safe surgical dislocation. We did CT based 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 to design femoral head and neck jigs, which were 3D printed and used intra-operatively to guide for adequate and optimum excision of bone at head neck junction. We found these customized jigs accurate and useful for the surgery. However, a comparison study with various other techniques is warranted for a detailed research on its usefulness and challeng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on the technical steps for designing of jigs for 3D printing to guide in osteochondroplasty surgery for FAI.  相似文献   

14.
陈曦 《中国美容医学》2013,(21):2137-2140
目的:通过对微创拔牙器械和传统拔牙器械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为临床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和发展牙槽外科微创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临床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齿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微创组107例,传统组103例,分别应用无痛微创器械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患牙,比较二者术中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敲击增隙率和患者畏惧率及术后第1~3天的局部疼痛和肿胀、张口受限程度,术后下唇麻木、干槽症、关节疼痛和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敲击增隙率、患者畏惧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微创组手术后下唇麻木、关节区疼痛、干槽症、伤口感染率也均低于传统组。结论: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手术中,无痛微创器械能明显提高牙槽外科操作效率,因而减少患者术中不适,术后肿胀和疼痛的发生。此外微创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损伤下齿槽神经而导致下唇麻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8-08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单侧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作为治疗牙,均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以同颌对侧15颗正常同名牙作为对照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牵引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牵引治疗结束时,15例含牙囊肿内新骨生成,颌骨囊腔消失,囊内埋伏牙均牵引到位。治疗牙和对照牙的牙根长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结束后1 a,治疗牙牙周牙髓状况良好,囊肿无复发。牙根长度虽然与对照牙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较牵引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患儿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有利于牙根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骨粉移植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及降低牙敏感发生的应用。方法:对73例存在近中牙槽间隔缺损的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采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微创拔除术,对拔牙后的拔牙窝随机分为二组,植骨组38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C01legen骨胶原质并缝合,对照组35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常规复位缝合,对比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愈合情况、术后1、3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结果:术中、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在植骨组比对照组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植骨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应用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硬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人工骨粉移植与人体相容性好,且可以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术后邻牙松动、牙本质敏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拔除下颌第三阻生齿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 4月-2023年2月于我院行下颌第三阻生齿行拔除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全景曲面体层片检测,研究组行CBCT检测,比较两组拔牙时间、术后恢复情 况、拔除术并发症发病情况及牙根状态检测符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拔牙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时 长、颌面部肿胀程度、肿胀时长、术后出血时长、张口受限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 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 P <0.05);研究组牙根分叉、牙根与邻牙位置关系及牙根、神经管 位置检测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下颌第三阻生齿行拔除术中采用CBCT对患者实施检 测,可了解患者的第三阻生齿牙根状态,明确第三阻生齿与邻牙、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 实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于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智齿拔牙创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3组:nHAC组30例,阻生齿21例,根端囊肿9例,骨创植入nHAC;多孔矿化骨(Bio-Oss)组6例,阻生齿2例,根端囊肿3例,含牙囊肿1例,骨创植入Bio-Oss;对照组30例,阻生齿27例,根端囊肿3例,骨创不植入材料。结果 nHAC与Bio-Oss组,12周时X线显示两者骨密度基本一致。nHAC与空白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HAC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牟晓  邓锋  胡辉  宋锦?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59-46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60g和150g牵引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过程中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人.从外科暴露手术开始,利用链状橡皮环分别对上颌埋伏尖牙施加60g和150g牙体长轴方向的力,到阻生牙完全排入牙弓结束,平均10个月.对牵引前、后上颌尖牙牙根长度及牙根周围骨密度的变化进行CBCT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阻生尖牙以6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15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采用小于60g的牵引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数字化设计与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数字化设计修复长段骨和(或)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9例,术前血管造影后行螺旋CT供区小腿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 3.1软件对腓骨及其营养血管行三维重建.术前根据患者骨缺损长度、形态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利用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精确测量和个性化没计,并模拟手术关键操作.术中仔细核对腓动脉与重建血管走行,并依术前设计切取腓骨(皮)瓣.移植于骨缺损受区进行固定.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对移植腓骨的转归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直观地体现了腓骨、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三维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手术操作,町避免术中因小腿血管损伤或血管变异致切取失败和供区意外损伤.9例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骨缺损均修复,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率90.4%.结论 数字化设计可为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便术前模拟及术中指导,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