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总结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教研室历代教师名家在实践教学中宝贵经验,针对《经络腧穴学》课堂中按经逐穴讲解的不足,提出在同经或多经相邻分布腧穴中应重视穴名解教学思想的运用。从穴名文化内涵角度,注重穴位及其邻近穴位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其临床主治的异同,以期为《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提供思路,引导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建立文化自信和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2.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经络腧穴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设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三个阶段提出PBL教学模式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建立,并探讨经络腧穴学PBL教学的具体模式。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针灸已率先走向世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源泉和价值来源,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经络腧穴学》思政德育教育体系,可促进医学生从“内于心”到“外于形”,激发学习兴趣。文章从渗透传统文化,建立中医思维;联系诗歌成语,挖掘医德内涵;字词追本溯源,融入中华文化等方面对如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中将思政融入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旨在为针灸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主转换模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根据《经络腧穴学》课程特点和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积累度不同,阐述在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安排"教"与"学"的侧重点。结论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采用"双主转换模式",既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针灸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要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在线教学对经络腧穴学的传统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经络腧穴学的在线教学展开分析,肯定了在线教学平台对经络腧穴学知识学习的共享、公平、自主的促进作用,亦指出其发展良莠不齐的现况,积极思考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等构建专业、生动、公开、互动的经络腧穴在线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6.
摘 要: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基础,实训教学是针灸学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如何让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重视解剖学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经络腧穴学中的运用;模拟临床,采用CBL教学法触会贯通;重视体位,准确取穴与正确体位密切相关;中西结合,保证医疗安全.这些策略的实施可有效地...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针灸推拿学科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研究提升经络腧穴学线上教学质量,初步构建以“教师与学生智慧创新思维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线上课程教学平台,通过建立“多维一体”线上教学平台,“铆合资源”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混合评价”优化线上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为经络腧穴学线上教学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基于古代文献理论,内容繁多,学好不易。本文旨在改善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策略,围绕经络腧穴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选用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教学参考资料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方略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思维导图是表征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工具,通过层级图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将抽象的逻辑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思考和理解性记忆,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提高记住的速度,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和腧穴理论与实践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各...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对三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掌握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临床能力。在《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改一分一评三调动”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在《经络腧穴学》教学评价中,不论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使《经络腧穴学》的教学不断改进、完善和充实。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并在医学领域中呈现其独特优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主干及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其他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和关键。课题组结合目前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及其抽象二维教学模式中面临的瓶颈,将VR技术应用于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具有直观、高效、真实等优点。其最终旨在提高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传统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办法,依托Moodle系统来进行经络腧穴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以期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方法主要介绍了基于Moodle的经络腧穴学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分别从课程建设缘由、课程栏目、课程功能和课程具体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阐述。结果与传统课程相比,单调单一的教材基础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得以加深、加强。结论依托Moodle系统来建设经络腧穴学网络课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本科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重点关注经脉的循行、病候、腧穴的名称、归经、定位、主治及操作事项等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络腧穴学的教学缺乏一定的临床因素,导致学生腧穴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取穴依赖体位的摆放、腧穴的学习和操作脱节。因此,在目前的混合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临床技能的穿插,在Moodle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以及实验操作课等方面加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并且安排见习课程,搭好经络腧穴学习与临床运用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在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教-练-赛-考"立体式形成性评价系统,综合考评学生在整个课程理论和实践各个环节中的学习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对经络腧穴学整体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亦起到积极作用,对推进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教-练-赛-考"立体式形成性评价系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络腧穴学教学由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组成。实训课是理论到临床的中间环节,恰当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训教学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和"生生角色互换"双重角色互换教学法,效果满意。本文详细解释了双重角色互换教学法的含义,在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双重角色互换教学使师生共赢,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高校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作为青年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将经络腧穴学"手阳明经络与腧穴"的说课稿,从说课基本环节和思路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核心课程之一,腧穴定位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文章以3D-Body软件结合POGIL教学法进行经络腧穴学网络教学设计,从课堂内容到网络教学呈现,逐层剖析网络课堂设计和过程。网络课堂设计遵循POGIL教学模式规范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通过3D-Body软件立体生动直观的学习,再结合POGIL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并完善经络腧穴学网络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9.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泳  原林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2006,26(11):785-788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论腧穴分类     
对现行的腧穴分类进行探讨,提出新的腧穴分类方法。通过对目前基本共识的3类腧穴的定义及阿是穴本义的分析,指出现行的腧穴分类在不同类别间存在重复交叉。根据腧穴是疾病反应点和针灸施术部位的特性,以及针灸临床治疗用穴的实际情况,对腧穴进行重新分类。腧穴可分为传统腧穴和现代全息腧穴两大类,其中传统腧穴又可分为经络系统腧穴和经外奇穴。经络系统腧穴可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经脉腧穴、络脉腧穴、经筋腧穴和皮部腧穴。新的腧穴分类方法突出了经络理论在针灸临床的重要性和针灸学科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