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阿司匹林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6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并且将这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单纯以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观察吡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阿司匹林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能够使患者的血小板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PTT和PT为(36.75±4.62)s、(14.94±1.73)s,分别长于对照组的(30.73±4.56)s、(12.29±1.66)s,FIB低于对照组〔(2.10±0.33)g/L比(2.82±0.36)g/L〕(P<0.05)。试验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如果不能对该疾病进行良好的治疗,就有很大可能导致脑梗死的现象出现,甚至有一部分患者会在7 d之内出现脑梗死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业已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因此,一定要选择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1]。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综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按照中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情况(CD63、CD62p)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接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价值较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前循环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无创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技术观察到微栓子信号(MES)。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以3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IA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TCD诊断技术观察MES显著减少(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效果肯定,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vs 48.6%,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实验将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TIA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且无复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治疗,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从两种途径进行双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隋欣  赵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26-37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指伴有局灶病症的短暂性、可逆、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如不及时治疗,1/3以上患者可发展成为脑梗死[1].TI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无特效疗法.本文就我院收治的TIA患者采用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予临床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TIA患者90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其他颅内病变;(2)首次发病;(3)排除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缺陷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患者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出凝血指标均无影响,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早期短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42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为对照组,42例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为治疗组,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及脑微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57.14%比35.71%,P<0.05;总有效率为85.71%比54.76%,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血小板计数、脑微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TIA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选择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TC水平以及TG水平等,以突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可以将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TIA复发及脑梗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及外周血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长于对照组,FIB、外周血P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I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和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对LPA的影响。方法:检测128例TIA患者和1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浆LPA含量。近1个月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的9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氯吡格雷(75mg/d)组和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组,每组31例。检测患者基线服药1个月后的血浆LPA含量,并记录1个月内的缺血发作次数。结果:TI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LPA的含量分别为(3.36±0.27)μmol/L和(1.47±0.42)μmol/L(P<0.001)。治疗30d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的各组血浆LPA含量都明显降低[分别为(2.48±0.30)、(1.96±0.24)和(1.33±0.21)μmol/L;P<0.01~0.05)],各组缺血发作次数分别为3.78±0.93、2.20±1.10和1.53±0.81(P<0.01~0.05)。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增高。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降低血浆LPA含量和减少缺血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疗效及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活性和脑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8)与对照组(n=5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必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2 w、4 w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2 w、4 w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TIA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缓解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序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抗常规剂量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抗血小板序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LR)、临界压力(CP)都增高(P〈0.01)。病灶侧与病灶对侧比较,脑血管阻力(R)和脑动脉弹性值都增高,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TIA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05例TIA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5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mg、20mg、40mg口服,1次/d,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75mg氯吡格雷口服,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血脂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3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C、TG、LDL下降水平及HDL升高水平较A、B组差异显著(P<0.05),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36个月,B、C组出现非致死性脑梗死发生率与TIA复发次数较A组明显降低(P<0.05),但B、C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在TIA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40mg/d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安全性并且在90d内减少高血小板反应性和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再发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假说,特别对于细胞色素P450(CYP)2C19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方法: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中国26个中心进行前瞻性研究,为随时对照Ⅱ期试验。共入组675例急性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现症状24h内服用阿司匹林(第1个21d内,100mg/d)分别加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为180 mg,以后90mg2次/d)或氯吡格雷(负荷剂量为300mg,以后75mg/d)。主要结果是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在90d内比例。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为P2Y12反应单位>208。次要结果包括90d内血小板高反应性会影响变异基因携带者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和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90d内、6个月甚至1年内的复发。结果:90d内,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280例患者中,35例(12.5%)血小板高反应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290例患者中,86例(29.7%)血小板高反应性(RR=0.40,95%CI:0.28~0.56,P<0.01),且是否携带CYP2C19缺失等位基因者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差异(10.8%vs35.4%,RR=0.31,95%CI:0.18~0.49,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