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痔是最常见、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传统的概念认为痔乃由痔外静脉丛、痔内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即静脉曲张学说[1],亦有人认为痔的病因与血管增生或肛门狭窄学说等有关.1975年Thomson提出痔是肛垫发生的病理性肥大和脱垂,这个认识被称之为"肛垫下移学说".目前此学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国内外许多痔的概念和治疗均以此学说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痔病因学说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痔的成因有多种学说,如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细菌感染学说等。其中以Gallen和Hippocrates提出的以痔核内静脉不连续扩张为依据的静脉曲张学说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至今仍有不少的专业论著、医学辞典用其解释痔的成因并定义。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说均因不能得到新的实验研究支持而逐渐被摒弃,从而又有新的学说产生。下面就此作分别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医文献中痔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计有五官九窍突出物皆为痔、肛门部疾病的总称、痔瘘合用、现代痔概念等多种认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痔概念逐渐发展为融合静脉曲张学说或肛垫下移学说概念的现代痔概念,古今痔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中医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以下规律,古代文献中的痔概念的本义指肛痈或肛瘘,属于肛周化脓性感染类疾病;痔病名增多的现象,属于词义范围增多研究的范畴,反映了古文献中痔概念的本义一定程度上是指肛肠病的总称;而现代痔概念以静脉曲张学说或肛垫下移学说为主要内容,属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对中医文献中痔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痔病相关中医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痔剪开、贯穿、结扎术中取得痔组织39件,与人正常肛管粘膜比较,发现两者无组织学差异,因此可推测痔的本质与《内经》"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及国外 Thomson等提出的"上皮下移学说"等解释比较一致,从而阐述了中医痔结扎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1痔的相关概念传统定义: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曲张引起的团块,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强调的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现在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强调的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英国的南安普顿总医院Thomson于1975年在《英国外科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痔的本质( Thenature of haemorrhoids)”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内痔是因为肛管“正常组织”——“肛垫”发生病理性下滑形成的,作为痔的病因学说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说这些肛垫中的Treitz肌退行性变后下移成痔这是此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1]中提出五痔学说,并对五痔的形态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述,还提出了其发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对肛门病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环状混合痔是目前痔病的治疗难点之一。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建立在静脉曲张学说基础上,但术后肛门创面大,疼痛时间长,愈合时间长,易出现肛门狭窄、肛门控便能力下降等并发症。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院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10例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痔上粘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治疗脱垂性痔,因其理论以肛垫学说为基础,并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手术中如何处理外痔,尤其是静脉曲张型外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笔者应用PPH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环状静脉曲张型  相似文献   

9.
<正>痔占肛肠病的发病率近87%,治疗痔核的方法很多,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本人经验和设备条件采用相应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1]。结扎疗法是手术治疗痔核的经典的术式,远期效果好。早在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牡痔居窃旁——系以小绳剖以刀"的记载,《太平盛惠方》中亦有用"蜘蛛丝缠系痔鼠乳头,不觉自落"的记录。结扎疗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扩大了运用范  相似文献   

10.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关于其发生机制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两种学说。另外,遗传、饮食、排便习惯等因素跟痔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山西省人民医院孙化中教授从医30余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肛肠疾病临床诊治及教学科研工作,强调治疗应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并重,避免过度医疗。他坚持“从湿热论治、重视中药外治法”的治痔原则及术后恢复原则,自拟痔安方和玉黄膏用于临床治疗,疗效可靠。他认为湿热下注型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虽已祛除病邪表象,但创面湿热未尽,湿性黏腻、趋下,与热邪搏结,蕴结于创面,且因手术过程中造成局部经络损伤,血瘀阻滞,肛门局部气机不畅,导致术后创口发生疼痛、愈合较慢的情况。为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创口愈合,孙化中总结多年用药经验结合经典方,自拟玉黄膏以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促进患者术后创口恢复。文章通过案例,介绍孙化中教授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命门一词源于《内经》,在《难经》时期形成学说,两千年,关于命门学说一直争论不休,大体上存在着"有形与无形"之说和"右肾与两肾之间"之争。现代医家也对命门实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刻的探讨,还有学者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命门学说,亦有创新和发挥之处。总之,对命门学说进行的深入研究为命门学说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祖国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中记载8个外科病症名词:痔、瘿、痈、疽、瘘、癙、毒、痔衕[1-2],本文通过与《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先秦两汉具有代表性医籍进行比较,研究其发展与演变。有似病名而实非病名者,不在研究之列,如"毒"、"痔衕"之类。此外科病症名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先秦至汉初的外科学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樊福珍  唐武 《中医杂志》2003,44(Z1):33-35
痔是一种常见疾患,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临床上对痔的病因及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仍存在不恰当的治疗现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痔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血管性肛垫说"已逐渐取代了"静脉曲张说",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痔的新概念,采取规范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廉洁 《家庭中医药》2019,26(10):15-17
正俗语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患病率之高。"痔"在中医学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生于肛门边也"。(《医学纲目》)而有关痔的成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擗为痔。"《外科正宗》中又指出:"不论男女老幼皆然,有生于肛门之内,有突出于肛门之旁。"明确区分有内痔、外  相似文献   

15.
<正>痔疮是人类特有的疾病,人们对痔疮的认识有四千多年认识。痔疮是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居肛肠病首位。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故古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20-40岁的成年人最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长期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学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新理论新认识得到普及,逐渐被接受。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中医认为脏腑本虚,功能失调,风湿燥热下迫大肠,淤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懈纵而成痔。日久  相似文献   

16.
痔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痔体 ,从而改善症状。目前人们认识到痔的基础是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的肛垫 ,痔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 ,而非消除痔体 ;主张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组织。现将国内各种肛垫保留和复位术式列举如下。1 理论基础传统上曾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975年 ,Thomson[1] 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指出位于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 1.5~ 2 .0cm的环状组织带 (通常称做痔区 )为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简称肛垫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精细排便功能 ,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从而…  相似文献   

17.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其意为甚饱则肠胃横满。肠胃满则筋脉解而不属,故肠澼而为痔。这是对痔疾病因的最早论述。然今很多肛肠方面的著作只对此简要叙述,而未加细解,且有的书中认为此句最早提出了痔的血管曲张学说。笔者认为此说不尽然,现对经文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很早就有痔漏等肛肠疾病的记载,在距今3000年的殷商时代,古人镌刻于龟甲上已记载了"下痢","疾腹"等病名。在迄今发现的古文献中,《山海经》最早提出了"痔"、"瘘"的病名,并用食物治疗痔瘘病。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期)中将庤进行了分类并记载了痔的证候,该书将痔分为牡痔、牝痔、脉者、血痔四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扎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并发静脉曲张性内痔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结扎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并发静脉曲张性内痔嵌顿,局麻或骶管麻醉后用止血钳钳夹痔核的基底部,用7号丝线在痔核的基底部做圆形结扎,剥离干净血栓及静脉球,修剪两侧的皮瓣。同法结扎其他痔核,结扎痔核时应注意保留各个痔核之间的皮肤和黏膜桥。术后第2天清洗创面后在创面局部外敷敛痔散,1d2次,直至创面愈合。结果:22例全部痊愈,总有效率100%。结论:结扎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并发静脉曲张性内痔嵌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