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几年取得明显进步,但死亡率仍很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1,2],但在高龄老年人中的应用报道还不多.本文主要探讨外源性给予rhBNP 治疗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及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善春  刘兆昶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6):477-478,F0003
大量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外源性给予一种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nesiritide)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状况,还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院就诊的CHF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LVD、LVW、LVEF及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LVEF明显升高;结果显示应用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临床开展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CHF,可以有效提高心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衰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王学军  王莹 《心脏杂志》2013,25(2):254-00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4例,均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分级符合NYHA标准)。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试药组:12(男8,女4)例,年龄(51±5)岁。对照组:12(男7,女5)例,年龄(50±6)岁。2组心功能各Ⅲ级8例,Ⅳ级4例。同时除外终末状态心力衰竭及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2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商品名:新活素)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先静脉推注新活素负荷量1.5~2.0 μg/kg,继以0.0075~0.010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24~72 h,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并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等变化.结果 用药后第一个24 h尿量明显增多(P<0.01),心悸、气短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啰音、水肿近乎消失(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的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 静脉应用rhBNP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副反应少,可作为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h BNP,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尿量、心率、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和s ST2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尿量及肌酐清除率、NT-pro BNP和s ST2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均为P<0. 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 05),LVEDV、LVESV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 05)。观察组的心绞痛(27. 3%比41. 7%)、因心力衰竭再入院(6. 8%比20. 8%)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36. 4%比64. 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rh BN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RHF患者60例,分为rhBNP组(rhBNP治疗)和对照组(硝普钠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心功能指标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rhBNP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38.5%±7.3%比28.4%±6.0%),24 h尿量增多[(920.0±320.0)ml比(500.0±120.0)ml],心率[(91.0±6.5)次/min比(112.0±1.3)次/min]、血肌酐[(86.0±17.2)μmol/L比(101.6±18.5)μmol/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两组治疗后,rh-BNP组LVEF高于对照组(31.7%±8.9%),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740.0±140.0)ml],心率低于对照组[(107.0±7.7)次/min],肌酐低于对照组[(101.4±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收缩压(SB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改善RHF患者的心功能,其近期效果优于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各种基础心脏疾病,逐渐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如何能早期客观准确的判断,且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rhBN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将我们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接诊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rh-BNP进行治疗。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rh-BNP水平、心率变异性(HRV)、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在治疗前,两组rh-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rh-BNP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rh-BNP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HRV各指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各指标值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病人,男,43岁,以“胸闷气短反复发作3年,加重1周”为主诉于2007年12月8日收入我院心血管科。病人3年来反复因劳累而胸闷、气短,于我院经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曾间断予以强心、利尿、扩冠等治疗,病情时有反复,1周来因劳累病情加重,为求系统治疗而入院。入院时症见:胸闷气短,胸痛,喘促不能平卧,时咳嗽,咳痰,纳呆,尿少,夜寐不佳,大便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慢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患者基础治疗根据我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慢性心衰的相关指南,采用优化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rhBNP,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NP/NT-proBNP水平、临床表现、远期再住院率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NYHA分级改善、NT-proBNP值下降、6min步行试验提高人数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和6个月再住院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显著改善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可降低再入院率,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1例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37例)和<70岁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48 h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B型尿钠肽激素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超声心动仪检测LVEF,记录患者30天及3个月的死亡事件。结果≥70岁组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非药物相关性死亡,其余患者均完成48 h药物治疗,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困难症状有缓解(P<0.05);血清NT-proBNP明显减低(P<0.01);但两组患者用药后血清Cr、NT-proBNP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30天及3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1.8%;29.7% vs 29.4%,P>0.05)。结论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及其机制。方法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结果经过观察,两组脑钠尿肽(BN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心肌纤维化,从而延缓心脏重塑,总体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t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脑利钠肽组(30例)和硝普钠组(30例),硝普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普钠治疗,脑利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脑利钠肽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3.3%,优于硝普钠组的56.7%(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脑利钠肽组治疗后LVEF较硝普钠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5μg/kg,之后以0.007 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泵入,连续用药72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并测定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3d心率、LVEF、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王震  曹斌 《内科》2007,2(3):405-406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高。国外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短期内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成为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种新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非心衰患者比较,明确HFpEF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内科就诊的234例患者(年龄≥60岁),分为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组(ADD组)104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组(HFpEF组)130例。通过回归分析明确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DD组相比,HFpEF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31,0.003)。结论 老年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和COPD与HFpEF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候群。随着发病率增加,HFpEF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仍无指南推荐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在HFpEF治疗领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新型药物及相关器械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是老年心力衰竭(HF)的最常见类型,其表型复杂,且缺乏有效药物,病死率高,给公共卫生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将对近年来HFPEF治疗的探索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