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起将医院检验科的标本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个标本检测的质控信息进行收录,形成质控数据库,以2015年标本检验结果为对照,比较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前后检验科工作中的不良事件、标本检验报告情况及质量控制管理情况。结果: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后检验科的检验不合格率、标志错误率、标本丢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检验科的检验回报合格率、危急值回报率、危急值报告及时率均明显上升(P0.05);质量检验误差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检验科工作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检验质量和质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心血站120例误差血液检验标本,查找、总结其误差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结果:经分析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献血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因素、血液标本送检因素及检验过程因素四大类。结论:血站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避免或减少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发生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将医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的血液标本97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血液标本97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共计194例。对照组中的血液标本实施常规取血保存方式,观察组中血液标本对取血、保存等各项环节进行针对行的改善。分析两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中,其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过长及凝血等因素,均会对标本合格造成影响,开展针对性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不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对医院生化检验的重要性。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起对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质量管理,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进行相关标本检验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管理质量的因素,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检验科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按照发生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检验的环境温度、检验环境的湿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环境洁净度、样品质量合格情况、清洗液更换情况等。实施后患者标本的检验环境温度、检验环境的湿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环境洁净度、样品质量合格、清洗液更换情况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医院检验科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十分必要,从分析影响管理质量因素的角度制定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医院血液检验科于2015年5月起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实行精细化管理前后的血液检验失误率进行比较。结果:实行精细化管理前,血液检验科共检验血液12135份,检验失误685份,占5.64%;实行精细化管理后,血液检验科共检验血液12543份,检验失误59份,占0.48%。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检验失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行前(P0.05)。结论:实行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血液检验质量,对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HIMSS EMRAM标准的检验标本闭环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19年7月送检的2782例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将2019年8月~2019年9月送检的2834例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HIMSS ENRAM标准的检验标本闭环管理,比较两组的检验标本合格情况、漏检情况、送检不及时情况和条码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合格率占97.35%,高于对照组的88.03%;观察组的标本漏检率为0.95%,低于对照组的4.74%(P0.05);观察组的送检不及时率为1.02%,条码缺失为0.7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33%和6.07%(P0.05)。结论:医院对检验标本实行基于HIMSS EMRAM标准的闭环管理,能够提高标本检验合格率,降低标本漏检率,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找2013年四个季度血液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3年本院拒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255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四个季度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0.9‰,5.7‰,3.0‰,4.1‰。类型主要有标本凝固,标本量过少,标本污染、标本信息错误及标本溶血,其中以血液标本凝固和标本量过少多见。结论: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尤为重要。检验科需加强与护理中心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准确反馈不合格标本的信息,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预防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检验人员、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比较医院检验科规范化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状况,医院自2011年起实施规范化管理,统计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规范化管理前(P0.05)。结论:加强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可有利于提高检验科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检验人员、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检验科内部人员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管理对策以降低此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医院内检验科院内感染人员的感染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预防对策。结果:检验科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院内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风气等。结论:加强院内领导重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更新工作人员观念,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等可有效预防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浙江省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2014年接收的520例患者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分析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送检时间、标本容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520份血液标本中,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主要因素为采血部位、送检时间1小时、溶血标本,且和检验结果准确性存在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合理选择血液采集部位、控制采血和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提高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手法在降低医院病房同一检验项目重复申请率中的应用,对发生病房同一检验项目重复申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以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方法:医院自2018年8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2018年1~5月为实施前,2018年8~12月为实施后,对实施前后医院病房各类检验项目重复申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重复申请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结果:经整改措施实施后病区标本的项目重复申请率由实施前的0.94%降低到实施后的0.37%,进步率为60.64%,目标达成率为103.64%。结论: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降低了医院病房同一检验项目的重复申请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检验科是检验人员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故需从源头上加强感染管理,预防发生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医院的检验科是医院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它承担着医院几乎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的常规检验和化验,是医院的病毒集散地,也是重要的生物病毒传染源,其标本以及药品都可能导致潜在的致病病原体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扩散.检验科的安全性与科室人员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工作人员每天都处于检验科的生物危害环境之下,如果生物安全未达标,那么极易造成具有重大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扩散,如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艾滋病毒、致病衣原体病毒等等.因此,加强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对医院和社会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医院检验科病毒疾病的传播以及标本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4.
黄萍  李峰 《环球中医药》2013,(Z1):155-155
目的分析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管理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根据查找出的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措施,能有效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同时为患者疾病的痊愈提供保障。结论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规范化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好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能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消化科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检查出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找出检验标本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实施措施前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实施干预措施之后,消化科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之前(P0.05)。结论:高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消化科检验标本的质量,对于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标本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研究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检验差错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腹泻项目监测检验工作的200例患者的1000份病原微生物标本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中心检验科实施腹泻项目监测检验工作后的200例患者及其1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检验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以及大便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误差率为8.80 %低于对照组的13.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腹泻项目监测检验措施可提高标本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各种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提高我院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0年不合格标本713例的分布及产生原因,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0年各种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0.98%,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的不合格率最高,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各种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原因制定对策,从源头控制标本质量,可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S现场管理用于检验科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3月医院检验科采用7S现场管理,以实施时间为界,2016年2月~2017年5月为实施前,2017年7月~2018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患者90例。比较实施前后科室内发生检验差错、标本污染、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和质控评分情况。结果:实施7S现场管理实施后,科室的质控考核评分普遍高于实施前(P0.05),检验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医疗废弃物处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7S现场管理模式用于检验科管理成效显著,标本污染、检验差错和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的情况有很大改观,检验质量得到合理控制,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6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随机6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时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多少、血液标本保存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性回顾。结果: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是影响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送检,合适的保存条件也对血液的生化检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足够重视对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对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最可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在高青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36例,然后对患者进行复检,对所有患者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原因(溶血、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标本处理不当、其他),溶血标本复检结果,以及不同血液抽血位置不同标本复检结果进行分析,将导致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从而减少异常结果的出现。结果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原因中溶血占比最高,为27.78%;复检后乳酸脱氢酶、钾、肌酸激酶等指标与初检查结果对比(P<0.05)。结论导致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原因较多,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然后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进而减少检验结果初检差错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