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和管理办法。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于2017年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防范风险管理的方法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在使患者得到安全护理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也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将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00例消化内科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200例消化内科出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结果:特级护理记录和Ⅰ级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Ⅱ级和Ⅲ级护理记录(P0.05)。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后,观察组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明显偏少(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并通过对感染因素的分析,制定防范医院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住院时间、护理操作和用药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感染分析。结果:在随机选取的30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不同部位的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0%。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和抗菌药物等因素。结论:临床应该根据消化内科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对感染进行控制,及时送检标本,合理使用抗菌药,以减少感染的机率或不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3~2014年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与2014~2015年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后,护理事件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既可以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护患安全,同时又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与其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结果:经分析发现,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14例、患者自身因素38例、环境因素20例、其他6例。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期间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如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做好对患者约束,保持地面干净,降低风险的发生,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相关手术记录资料,并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2015~2016年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共发生风险事件74件,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为:管理因素28件、占37.84%,人员因素24件、占32.43%,术前和术中及术后因素22件、占29.73%。结论: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完善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术前做好手术准备,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消除或管控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探讨护理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坠床跌倒防范对策。结果:2013~2014年发生患者坠床跌倒6例,风险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病房环境因素及后勤保障等因素。针对性防范对策包括规范化健康宣教、完善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后勤保障及对跌倒后的应对、强化高危人员管理。结论: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可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2015年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药物管理、病房管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事件,并计算总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技能熟练程度、患者满意度。设计护理质量调查问卷,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危重疾病监护不周比率、药品应用错误比率、护理风险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人员技能熟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主动服务、应急能力、护理书写规范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护理管理纳入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及家属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有利于护理人员技能熟练程度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病房高龄患者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消化内科安全隐患控制小组,分析导致消化内科病房高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风险小组,实施风险管理,加强药物管理,监护重症对象、并发症预防机制等。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了消化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实施过程中仅发生3例不良事件,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加强风险管理,监督用药安全,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消化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管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100名患者,共有150例次危急值报告,对所有危急值报告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及分析。结果:根据所有入组患者的危急值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分析结果中,血红蛋白异常、血清钾、血清钠异常指标发生比例较高,且以白班报告为主。结论:通过对危急值报告的分析,能够规范进行危急值的管理,可以合理安排和利用护理资源,同时做好危急值的有效处理措施及护理对策,降低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的风险,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防范对策,避免外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加速其康复。结果:92例外科住院患者中,其跌倒发生者为12例,发生率为13.04%;跌倒发生因素主要为年龄大、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安全因素、病区环境、功能锻炼方法不恰当等。结论: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较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需加强对外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指导患者合理锻炼和安全服药,积极处理其自身疾病,降低或避免跌倒的发生,保障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2013~2015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诊急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这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并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观察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急救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因素、心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后,急诊抢救平均时间为43.56min,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急诊科患者急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能够有效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为护理管理提供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统计,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发生风险事件共18例,患者因素导致的3例,占16.7%;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15例,占83.3%。结论:神经外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非计划性拔管、窒息、坠床、皮肤损伤、院内感染、病情变化及护理素养不足等,要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共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随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方案,在观察结束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与技能考核,并对两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消化内科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试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患者出院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成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患者7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2016年2月,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服务态度评分、健康宣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环境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肛周脓肿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在给予一般肛肠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80例患者手术顺利,且在术后10~27d内愈合,平均(18.3±2.4)d,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4周,均无脓肿复发及继发肛瘘者。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对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误吸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坠床1例、压疮5例、跌倒1例、关节挛缩变形1例、误吸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1.67%,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神经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与管理措施,可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4年5~8月消化内科出院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护理记录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以后护理记录工作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将2015年1~4月浙江省舟山医院采取措施之后,消化内科出院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消化内科两组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护理记录不全面、医嘱内容与护理记录不相符、护理记录衔接不完整、护理记录前后矛盾以及护理记录不完整或经修改。在采取措施之后,观察组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出现的问题,明显比对照组要少(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真实、客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以此评判风险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5%,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9.05%,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