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提高患者交接班的安全。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文荣医院2014年4~10月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交接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实施预防对策,选取该段时间内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预防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确保血透患者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方式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未实施交接流程预防性措施时的血透患者30例为研究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救治并实施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性措施后的血透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血透病患在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交接流程中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的血透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3.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培训与教育,可有效降低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概率,确保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护理制度、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的血透安全。结果:加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的管理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透室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护理人员应增强护理风险意识,针对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透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血透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运用新型交接方式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运用传统交接方式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血透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生对护理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50±9.10)d、医生对护理评分为(94.30±2.50)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61%,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别显著(P0.05)。结论:血透室危重患者在交接流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针对这行不安全因素,施行新型交接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血透室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近期来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进行交接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效改进护理管理方案,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改进前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改进前后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透析前的准备交接不清、护理文件内容书写不规范及护患交流情况等,都是血液透析交接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改进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交接过程较为繁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才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等工作进行持续改进,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持续工作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手术室工作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监护室开放式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8~2019年治疗的86例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43例)未实施防范对策,为实施前;2019年(43例)实施防范对策,为实施后。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管理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意外伤害发生数值、懈怠违禁品数值、未经允许外出数值、不良生活习惯数值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对管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监护室开放式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对应预防措施能够有所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在医院的居住安全得到有所改善,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医护方面的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安全交接管理,在转运交接中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提高患者的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诊危重患者交接情况和交接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安全交接管理后,急诊危重患者交接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交接人员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加强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转运交接质量,完善转运流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流程管理,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在急诊管理中实施链式流程管理,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转运情况、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物品准备完善率、患者转运合理率、转运交接清楚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坠床、意识改变、供氧中断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积极性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链式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急诊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中医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医院中医康复科选出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中医康复护理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医院中医康复科选出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细节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知识宣讲)均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康复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接口"管理在产科新生儿交接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2月起在医院产科新生儿交接中使用"接口"管理,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选择37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选择3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的交接情况。结果:实施后新生儿交接过程中不良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新生儿交接安全系统中应用"接口"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系统安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也会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以中医健康服务理念为导向构建的血透室安全管理办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血透室从2018年7月开始实施以中医健康服务理念为导向构建的血透室安全管理办法,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在医院血透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透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血透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中医健康服务理念为导向构建的血透室安全管理办法,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血透室医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血透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作为对照,期间未实施视频教育为实施前;将2017年1~10月护理人员实施模拟不良事件进行案例视频教育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穿刺处渗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实施前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当中,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的效果理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科高危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药房自2017年1月起开始对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于安全管理实施前(2016年)、实施后(2017年)实施前后内分别抽取120例急诊科患者,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实施前后内急诊科患者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药品差错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输液不良事件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在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P0.05)。结论:在急诊科高危药品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和输液不良事件,确保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其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急诊科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引用护理标识系统,充分进行前期论证,成立护理标识管理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对各个安全环节实施护理标识,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整体的护理标识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持续改进,以护理部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2%,降为了0.6%(P0.05);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1.6%,提升到了99.4%(P0.05)。结论:应用护理标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血透室的安全管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透室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血透室质量管理标准和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血透室临床护理质量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差错率和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全面流程管理,严格规范和执行工作流程,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腔科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对策,分析管理效果。方法:2017~2018年期间在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病情因素、患者心理因素、不良事件管理、安全管理流程、专业技能、风险意识、医患沟通、环境因素、治疗因素设为自变量,将口腔科安全管理结局设为因变量,进行口腔科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2017年实施常规管理方法,为实施前;2018年参考口腔科安全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为实施后。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病情因素、患者心理因素、不良事件管理、安全管理流程、专业技能、风险意识、医患沟通、环境因素、治疗因素均为口腔科安全管理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后口腔科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口腔科安全管理方法的优化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项目清点制度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项目清点制度,比较实施前后各项管理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项目清点制度实施后,放射科各项安全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放射科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项目清点制度用于放射科护理管理,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医改背景下中医护理现状及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医院神志病科收治的5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调查诊治期间中医护理开展情况,记录缺陷事件发生率,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选取2018年5~12月的50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对策后,中医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目前中医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缺陷,调查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能够降低中医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