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志红 《环球中医药》2013,(Z1):213-214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住于本院呼吸内科行呼吸机治疗且通气时间>48小时的患者68例,34例患者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管理方法为对照组;34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集束化管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临床观察,实验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护理措施,其能够有效地预和控制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收住的ICU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97例,以是否发生呼吸机肺炎分为肺炎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评分、意识昏迷、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昏迷、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时间、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意识昏迷、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时间越长、应用抗生素种类越多,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越大。结论:意识昏迷、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时间、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可能是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处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都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组每5 d更换呼吸机管道。结果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为10%,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年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APACHEⅡ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进行呼吸机管道处理有利于降低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预后。加强预防与管理危险因素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道处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都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组每5d更换呼吸机管道.结果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为10%,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年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APACHEⅡ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进行呼吸机管道处理有利于降低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预后.加强预防与管理危险因素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与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至2014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内进行机械通气的8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和并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分析可能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的六个危险因素,分别为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联合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激素的使用、意识障碍。结果:观察组六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上述六个因素均为导致VAP发生的因素。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的护理对策应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因素,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御措施。方法选择4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行机械通气未发生呼吸机肺炎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对观察组肺炎易感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身易感因素多,医源性操作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呼吸机肺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行全面预防,加强监护,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将134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的预防对策。结果:经研究发现,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等危险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与患者的性别和血糖没有关系(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减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等条件的关系,并研究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年龄高于65岁,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 d,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机率明显增加,切开气管未使VAP发生危险增加。结论:高龄、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时间机械通气等原因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过程要注意防治感染,纠正心功能,及时排痰,对口腔、肠道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综合分析,并对相关护理对策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VAP为观察组(30例),未发生VAP为对照组(73例),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昏迷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和护理效果。结果:机械通气时间、昏迷等12项因素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结论: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VAP危险因素综合分析,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28例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时间>48h的128例患者,符合VAP诊断标准的56例为VAP感染组,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插气管天数(OR=32.437)、插气管次数(OR=5.893)、吸痰次数(OR=2.734)、住院天数(OR=5.373)、肺透明膜病(OR=2.475)等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P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率高,插气管天数、插气管次数、吸痰次数、住院天数、肺透明膜病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56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基础护理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归纳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4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通气时间过长、侵入性操作、高龄、药物等。4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9±7.2)天,预后存活者共计315例,死亡者61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24例。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呼吸机管道管理及患者的口腔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发生VAP的19例设立为VAP组,其余21例为未发生VAP组,分析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APACHEⅡ评分≥15分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和病人的情况采取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机械通气48小时的120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8例,发生率为15%。结论: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加强呼吸道及呼吸机管路的管理等是降低VAP发生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PICU接受治疗的机械通气患儿94例,对本研究患儿行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儿中,并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2.77%(12/94),并且这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与患儿的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时间、侵入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微量元素、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护理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患儿的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时间、侵入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微量元素、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护理方式等。结论: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道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感染,因此,各医疗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的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非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不同的体位及翻身拍背频率或振动排痰,使用传统呼吸机管路和一次性密闭式恒温湿化呼吸机管路,使用开放式吸痰及密闭式吸痰方式有关,但与短期内是否更换呼吸机管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AP的发生高危因素较多,但循证护理并采取适当的综合性非药物性护理措施及先进的护理器具,对预防VAP的发生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48例接受呼吸机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调查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性别、是否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不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留置胃管和服用抑酸剂等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VAP患者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72株为革兰阴性菌,20株为革兰阳性菌,14株为真菌,致病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常见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没有耐药性。结论:ICU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增强无菌意识,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纳入考核系统,对高龄患者加大监护力度,适当减少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时间和抑酸剂的用量,对于确诊为VAP的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钱维建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71-172
目的:探讨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RICU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尽早给予护理干预,从而降低(预防)患者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RICU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即患者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严格洗手制度,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避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期间每日唤醒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住院费用、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入住ICU时间缩短。结论集束化护理较常规的护理方法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有效缩短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更多的满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