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理论是李杲(号东垣)在《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师张元素关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分升降浮沉的思想,构建的脏腑补泻理论,是基于人与天地相应、五脏之气与四时五行相应,将四时、五行、五脏之气以及药物的气味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脏腑补泻理论体系,认为脾胃为五脏之本、升降枢纽、气血阴阳化生之源,而脾胃不足易致升降失常、阴火内生,甚至百病由生,重视脾胃在其中的作用,基于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理论治疗脏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此理论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论述了五脏之气与四时之间的关系,提出五脏之气的运化均根据四时五行的观点。李杲在临证中格外重视脾胃之重要作用,认为人以脾胃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根据脾胃之生理特性、病理特点,配合药物气味之升降浮沉,并随时进行加减。文章结合案例,以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理论为指导,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重要性、脾胃不足对机体的影响,探析脾胃不足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名老中医沈炎南是广州中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从事中医事业四十余年,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内经》及李东垣有关调补脾胃的理论,以调治五脏疾病,对久病痼疾,每收良效。现谨就沈老“补土”方面的经验略述如下: 一、脾胃为“中土”的意义《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沈老从这段经文出发,认为脾胃位于五脏之中央,是五脏之气出入升降必经之地,故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象土,  相似文献   

3.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式启发下,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同时,基于中医"藏象"、"时补"理论提出四象脾土"以象补藏"及时补防治观(包括:一年四季月末一十八日脾主令之时"以枢调枢"、一日之丑辰未戌时脾土的欲解及欲剧时的"以时调衡"),对"四象脾土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这一观点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化寻根认为,应从"人与天地相应"的现念出发研究传统中医的五脏.因天有四时,地有五行,则人应有四气五脏.人体无形四脏之气如四时之气主万物生化一样,宰精气血津液之生化,体现时相一面;有形五脏如地之五行承万物生化一样,载威精气血津液之生化,体现形体一面,说明人与天地相应,存在着如天之无形和如地之有形的天地系统,而天统乎...  相似文献   

5.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脾胃为中土之脏,脾胃气机升降是维持机体五脏气血生化的枢纽。“脾胃转枢”是从气机升降运动角度强调脾胃之气斡旋中焦,协调脏腑气机、营卫循行、气化转枢,对周身气机运行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功能。脾胰受损、脾不散精、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在糖尿病血糖波动治疗中,临床上应秉承重在助脾散精,兼顾五脏,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理念,使水谷精微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则糖浊可化、并发症得以缓解,彰显中医维持血糖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化孕育了崇尚土德的五行观。"土爰稼穑","吐生万物",为"万物之母",而脾主运化,其中"化物"和"灌四旁"的功能类比于土,故脾在五行属土。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气和血,其来源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升降出入,而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具坤静之德、乾健之运,颐养形神,故为五脏之本。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脾胃病常可见超出脾胃病象以外的"复杂病象",若单纯从脾胃论治,疗效多不佳。梁超教授深入挖掘《内经》"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等相关经文,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主五脏"理论,并整理出一套较为完整、便于初学的辨治方案,名之曰"五脏评估法",临床应用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孙素鹏  王亚军 《河南中医》2019,39(12):1808-1811
寓于五行之中的"中央之土",不仅是五脏盛衰、五脏气机调畅之源,更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脾为一身气血之本,气血运化失司致五脏"神伤",进而导致情志郁结。近年来,有医家基于"思则气结"等理论从脾论治抑郁症,认为其发病与七情中的"思"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脾藏意主思,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重思虑使情志之郁更甚。另一方面,"思则伤脾",脾之运化失职,气血生成乏源,使神失所养,二者相互为病,加重抑郁症的一系列躯体症状。另外,在五行理论中,"中土五行"模式将脾作为五脏的中心,脏腑气血皆从土而生,脾土虚则五脏气虚血亏,五神志失其所居之所而为神伤,神伤则恐惧,日久忧思过度发为抑郁;"生克五行"模式中脾与其他四脏生克相关,通过子母相及、乘侮制化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进而影响复杂易变的气机,而七情内起之郁,多始于伤气。  相似文献   

9.
李薇  李吉彦  莫睿  刘威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84-1086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故脾胃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五脏之中肝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极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此乃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因此,从脾胃升降之枢方面阐析慢性肝病,有助于加强慢性肝病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淦教授崇尚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擅长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治脾胃以安五脏。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主张治脾胃以安肺疾,临证多采用健脾益肺、健脾化痰、健脾利水、养胃益肺、补益脾肾诸法治之,并附验案二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藏象理论"以象测藏""取象比类"及"五行制化"的认识,我们提出"以象补藏"的观点,以"五行互藏"理论为指导,对中医外治疗法的五行"象"属性(金、木、水、火、土)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五行藏象系列疗法。基于前期对四象脾土模型特点的认识,提出了"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针对四时六气脾胃枢机主事阶段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依据"五行之人应五象疗法"的原则,选择相应方案实施治疗,达到"以象补藏"和五脏防治疾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丁伟 《河南中医》2019,39(2):176-179
药物通过其升降浮沉作用于人体发挥作用,药物气味功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炮制生熟部位均可对药物气味升降产生影响,且临床很多中药以蜜、姜等炮制以增强药物性能,用药物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天有冬夏春秋,气有寒热温凉,地有木火土金水,味有酸苦甘辛咸,"土爱暖而喜芳香",治疗脾胃病常选用芳香之品,而芳香之药多性味辛香温燥,辛行气,香通气,苦温燥,畅中焦气机则复脾胃升降之态,如陈皮、砂仁、藿香、豆蔻等药,醒脾助运,开胃和中。五味入五脏,五脏应五行,四气五味在脾胃遣方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温升热浮凉降寒收,温热助脾以温升,寒凉助胃以凉降,各有生克之道。  相似文献   

13.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肝与脾在生理机能和病理机制方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肝属木,脾属土,按五行相克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肝木对脾土行使疏泄条达之能,使脾土不致壅滞,脾胃之气升降畅通,从而对水谷进行运转和化生精微以生血气。正如《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  相似文献   

15.
"脾主四时"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整体观念,强调以"脾土"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注重"脾"与四脏的相互关联。肠道菌群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中医"脾"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阐述"脾土"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基于"脾主四时"理论浅析五脏与肠道菌群生理、病理的相关性,以期从肠道菌群方面探析该理论的运用,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四时是天地秩序的根本表现,在律历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先民从律气阴阳的角度认识四时五行,使得土与四时在“气”这一层次建立起同类关系,为气象五行(土居中央)的产生奠定了学理基础。四时是阴阳与五行结合的中介,在律历时空观的视野下,围绕四时产生了阴阳四时五行的宇宙生成图式。阴阳-四时-五行是天地这一生命体的神机,其为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提供了生命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脾常不足非虚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者 ,土也 ,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脾藏者 ,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 ,生万物而法天地。”脾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 ,是指小儿易罹患脾胃病的病理特点而言。其涵义有三 ,1是指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胃的生理功能活动未臻成熟和完善 ,与成人相比呈现脾胃功能活动之不足 ;2小儿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水谷精微需求量大而迫切 ,而水谷精微来源于脾胃 ,赖之运化。因此 ,感到脾胃功能相对的不足 ;3小儿时期 ,其他脏腑疾病也常常累及 ,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损伤中气。加之小儿乳食不能自节和自洁 ,故易产生脾胃疾病。古…  相似文献   

18.
脾胃之论,莫祥于东垣,其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周慎斋曰:“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明则无转运.”叶天上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说明脾胃健运依赖于阴阳相互作用及升降有序。在脾胃病治疗方面,张景岳不推遵东垣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而是认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胃。然牌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9.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疏肝之法在临床脾胃病治疗中多有应用,在此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则,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日常生活中若肝气太盛,克土太过则常可致脾胃为病,故疏肝为治肝旺而致脾胃病之本。二则,脾胃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为病多致中焦气机不利,少阳肝胆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疏利肝胆气机有利于帮助恢复脾胃之气机。三则,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阳下陷,清阳不升,"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气升发可助脾阳生发,从而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