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祖国医学史来看 ,哲学的发展 ,直接推动着医学的前进。因此 ,在宋、元时期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 ,也毫不例外的对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丹溪 ,初习举子业 ,从朱熹四传第子许谦学道德修养性之说。后因许谦久病 ,勉其学医。同时朱氏又因“母病脾痛 ,众工束手 ,由是有志于医”。于 40余岁时 ,才“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由于朱丹溪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朱程理学 ,3 0岁以后才开始学医 ,故其学术思想受理学影响颇深。慈略述于下。1 直接采用理学术语命题丹溪在《格致余论》序言中说 :“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 ,故目其篇曰 :《…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中国13~17世纪气候特点,以对比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旨在研究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并对当前气候环境下的疾病辨治提出建议。研究发现,伤寒与温病学派、寒凉与温补学派的转换和当时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相吻合。温补学派发展期间,气候处于冰间期向冰川期转化的过程中,气温的降低与温补学派重视阳气、顾护先天之火、善用温药等特征不谋而合,说明气候因素与温补学派辨治思路以及用药特征理论的形成有相关性,初步揭示了气候变化因素与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演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丹溪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元代之后的中国医学,文章简要介绍了朱丹溪医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探讨其传承特点。通过对丹溪学派形成与传承特点的研究,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丹溪学派作为一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七百多年,具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从家学、师传、理医转变、人脉环境及师承关系五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发掘丹溪学派的医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丹溪学派是中国传统医学源流中的优秀因子,其中的身体医疗价值观念亦促动了江南地域中医学派的提升与发扬.文章从身体医疗史的方药观出发,首先分析方药理念与丹溪学派"阳有余而阴不足"观念的契合,其次考探丹溪学派医者对方药观的推崇方式,再次阐释明代江南士人的身体阴虚生命观念.力求探索出本草方药医疗与天地思维和合的转向旨趣,同时也...  相似文献   

6.
ChronologicalTableofMajorEventsofZhuDanxi'sSchool丹溪学派的先驱罗知伤是河间的再传弟子,其学旁参于李导、张从正。丹溪受三家之学于罗知作,取其长而去其短,更参以江南地士卑湿,湿热相大为病甚多的地理特点,人多情欲过极能伤气血的社会风气,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相火之论上在来病的气血疾郁火的辩证论治方面有独到造诣,卓然而成一代大家。其门人众多,名医辈出,私淑者遍布江南,形成探索、研究、发挥、传播丹溪学说之风,历300‘W而不衰。丹溪学说影响了有明一代的中国医学,明清时代各个医学流派之源都可溯及丹溪。本文对丹…  相似文献   

7.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院史.戴氏之学根于丹溪之学,并深受刘河间、李杲的影响,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等书.戴思恭不断推求师意,阐其师意义所未尽,为承丹溪之学最有成就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宋佳  汤巧玲 《新中医》2019,51(3):42-44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为重视真阴不足之证,并形成了以六味丸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无论是阴虚的内涵、病机,还是滋阴的治法,温补学派在丹溪学派的基础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丹溪衰老与摄生学术思想探讨山西中医学院(030024)罗秀夏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赵勤萍金元医家朱丹溪是养阴学派的创导者。他在代表著作《格致余论》中,论述了疾病、养老、摄生等方面的内容,有其独特的见解,对我们今天探讨衰老的本质及摄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名震亨,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水肿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本文将朱丹溪《金匮钩玄》、《丹溪心法》著作中对水肿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认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为主要病因,治疗上主张补中行湿利小便,慎用攻下,治法上以健脾、渗水、利小便,治疗上阐述了阴水、阳水主证及其随证加减的方药,并涉及到饮食、生活调理及水肿中不良预后。其中朱丹溪学术思想中对水肿的分类及治疗对后世水肿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丹溪学派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及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来源,纳入朱丹溪及其嫡传弟子、私淑弟子等著作中内服方剂治疗中风病的医案,建立中医症状及方药信息条文数据库,分别统计中医症状、药物及药物种类频数,并对药物与药物及症状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医家7位,著作11部,有效记录101条。涉及中医症状共计57种,总频数363,出现频数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半身不遂(40)、口舌喎斜(35)、痰涎(29);中药171味,用药总频数1235,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甘草(66)、当归(49)、茯苓(46);使用药物共22种,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解表药(231)、补气药(188)、清热药(127)。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芍-当归、白芍-甘草、陈皮-甘草为常用药对,情志不畅-白术、发热-茯苓、肥胖-陈皮为常见症-药关系。结论气血亏虚、痰热郁滞是丹溪学派对中风病的基本认识,其中气虚、痰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证治疗以脾胃为基础,同时注重情志致病。  相似文献   

12.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61-863
2.4湿热观:中医有关湿热病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就对湿热病的发病及证候有明确的记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是把筋肉拘痿的原因归咎湿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指出了湿热是黄瘅胕肿的主要病因,其发病与时令节气有很大的关系.朱丹溪秉承了《内经》的旨意,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患,十之八九.确是对《内经》湿热病因说的重大发展,这自然与朱氏生活于东南沿海一带,地处卑湿,气候温热,以致湿热病广泛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湿热为病,朱氏认为可涉及外感、内伤诸多病证,如《丹溪心法》认为痢的病因,赤痢乃自小肠来,白痢乃自大肠来,皆湿热为本.吞酸的病因,指出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对黄疸病因,尝谓: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赤白浊的病因,认为浊主湿热,有痰、有虚.还强调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其发病关乎湿热.  相似文献   

13.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1-783
元代浙籍医家朱丹溪,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本文从四大方面对该学派作了探讨:一是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宋元时期程朱理学、《和剂局方》所产生的流弊、地区方域和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学派纷呈等四点对丹溪学说的影响加以论述;二是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指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湿热观和治未病思想是该学派的核心和主旨性的学术观点,并着力予以阐发;三是简介了丹溪学派的主要人物;四是丹溪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从丹溪学说在海内外广泛应用和传播的角度,着重评介该学派对国内新安医学,以及日本汉医和朝鲜传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该文内容精要、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对传承和弘扬丹溪学派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丹溪学派始于元代,是以朱丹溪、戴思恭、王履、虞抟、王伦、汪机、孙一奎等为代表人物,通过师承、私塾的方式,形成的一支具有理论延续性及创新性的医学学派,朱丹溪为创始人。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金华义乌人,因居于丹溪河旁,后人尊称为丹溪先生。历代医家中能力突出者不在少数,但能兴盛如  相似文献   

15.
温补学派学术思想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补学派学术思想撮要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医院肖福德黑龙江省拜泉县医院肖清芳黑龙江省拜泉镇卫生院张成学黑龙江中医学院常存库温补学派是明代崛起的。它以薛己为开山,以张介宾为中坚,以李中摔、赵献可为股后,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温补四家"。他们一反元代丹溪滋阴之论...  相似文献   

16.
扶阳学说源于《周易》《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经过后世各朝各代诸多医家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至清代达到顶峰,形成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最著名的由清末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开创的“扶阳学派”——即“火神派”,其临证善用大剂量的姜桂附,也深刻影响了其嫡传弟子卢氏一门以及包括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李可等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7.
18.
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学术思想是名老中医数十年经典研习、学术传承、临床实践、科研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名老中医临证诊疗的思想精髓。如何更好更快地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首先必须对名医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医文献学方法,从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三方面,对戴思恭著作《推求师意》《秘传证治要诀》《金匮钩玄》三书中有关淋证内容进行辨析。在病因上,戴思恭提出湿邪致淋,湿由热盛而生的观点。在病机上,戴思恭从五脏一体着眼,以肾与膀胱为核心病机,认为肺、脾、心三脏失常,致使下焦生理功能紊乱,引发淋证。在治疗上,依六类淋证,辨证施治。据病情轻重缓急之别,提出利气通淋与滋阴补血之法。用药首推牛膝利水通淋,方剂上善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淋证。  相似文献   

20.
《银海精微》丹溪学术思想探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眼科名著《银海精微》中的朱丹溪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剖析《银海精微》中所包含的相火、六郁、阴阳升降等三大内容,及其证治方药所体现的丹溪养阴派降火、升阴、开郁等典型治法。认为《银海精微》成书于丹溪学说兴起之后,二者有明显的学术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