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我院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流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产生院内延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采用国家卒中中心提供的《卒中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对11例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院内AIS患者的诊治流程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起病或最后正常时间至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各环节时间及流程中影响总时间的关键事件进行记录。结果:11例患者起病或最后正常时间-获得卒中医师会诊平均时间(29.8±13.3)min,卒中医师开始会诊-完成CT扫描平均时间(54.0±24.6)min;完成CT扫描-转科平均时间(88.5±45.2)min;转科-开始股动脉穿刺平均时间(135.8±61.5)min。患者起病或最后正常时间-开始股动脉穿刺时间与标准时间90 min相比,明显延迟(P<0.05)。结论:院内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误严重,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卒中知识的宣讲,提高神经专科医师对卒中的识别及处置能力,同时提升各相关科室协同治疗水平,优化流程,缩短院内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人类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AIS死亡和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溶栓临床研究,就溶栓治疗时间窗、途径、超声辅助溶栓、特殊患者的溶栓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方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3,18(2):288-289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溶栓治疗为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但在 2 0世纪 60~ 70年代 ,因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 ,多中心的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 ,已证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肯定的疗效。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综述。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脑动脉 ,引起脑局部血流障碍所致。缺血梗死灶由两个区带组成 :中心的梗死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随机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病历库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从事急性脑梗死急救工作时间≥2年的医生23名及护士28名作为医护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常规流程,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优化流程。比较两组院内各环节耗时,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医护人员对静脉溶栓优化流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脑血管就诊中位数时间、入院至CT检查中位数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中位数时间分别为7 min、20 min、58 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6、-9.539、-8.797,均P<0.05)。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后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5.66%和100.00%,均高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6.720,均P<0.05)。结论:基于静脉溶栓常规流程的优化流程,可以缩短院内各环节耗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流程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99-2801
探讨院前急救使用FASTER量表并执行急性脑卒中干预流程对缩短急诊延误时间效果分析,是否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成功率。统计2014年8月-2017年4月,经院前急救使用FASTER量表初筛符合的患者,执行拟定的急诊脑卒中干预流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例。记录onset-to-door、doorto-CT、door-to-needle DNT时间及溶栓成功率作为试验组。与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经院前急救送至急诊的进行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个时间段及溶栓成功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个时间段及溶栓成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溶栓成功率更高,而且door-to-CT时间、DNT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使用FASTER量表初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door-to-CT、DNT时间,提高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经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药物,rt-PA的疗效有时间依赖性,因此,我们尝试通过优化急诊流程来减少溶栓院内延误的时间。方法自2011年7月以来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急诊溶栓治疗的"华山模式",以减少延误治疗,评价急性卒中患者到院至rtPA为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和DNT≤60分钟比例来分析华山医院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情况。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共收住2564例脑梗死患者,其中117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位先行多模式CT后溶栓,故剔除。113例溶栓患者年龄中位数68岁(四分位数范围:57~74岁),男性占64.6%,基线NIHSS卒中评分中位数10分(6~14分)。优化急诊溶栓流程后,溶栓比例逐年从1.9%增加至9.2%(P<0.001)。DNT中位数从100分钟(86~112分钟)缩短至74分钟(55~99分钟)(P<0.001),DNT≤60分钟比例从6.5%上升至34.1%(P=0.003),而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率没有增加(9.7%vs.7.3%,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后,使华山医院时间窗内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比例明显提高,并且大幅度减少院内延误。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流程细节来达到DNT≤60分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同时对10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165min(自身延误129min,交通延误36min),院内延误126min(急诊室78min,CCU延误48min);47例患者中仅有7例(14.9%)对AMI和溶栓的知识有所了解。CCU护士对AMI溶栓认识程度显著好于急诊室护士。结论:加强AMI患者了AMI和溶栓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动、静脉注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前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措施。结果溶栓治疗后48例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肢肌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效果满意且相当安全。而溶栓前后密切的病情监测和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活动主题。选取本科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经急诊入院后溶栓治疗的26例患者,1月1日~6月30日期间的11例未使用品管圈溶栓治疗的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7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15例应用品管圈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对本科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到行治疗的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入院至行治疗的时间为(118.4±15.0)min,品管圈活动后时间为(71.8±5.9)min,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优化诊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常规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优化后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到本院就诊并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进院至开始行颅脑CT平扫(T1)、颅脑CT平扫完成至溶栓(T2)、进院至溶栓(T3)及发病至溶栓(T4)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T1、T2、T3、T4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5.2±7.5)min比(37.7±7.9)min、(31.1±8.8)min比(42.3±10.5)min、(59.7±25.2)min比(83.1±36.5)min、(178.6±78.7)min比(204.3±82.3)min,均P<0.01]。结论 诊治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时间窗内AIS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及持续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进行溶栓的患者260例,根据救治流程分为传统流程组123例、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77例、持续流程优化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就诊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及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率、溶栓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溶栓患者的比例。结果:传统流程组、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和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有显著性差异(P<0.001),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最短,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次之,传统流程组最长。3组溶栓24 h及7 d后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流程优化组NIHSS评分变化更大。相比于传统流程组,其它2组的溶栓率提高(P<0.05),未溶栓患者中有相对禁忌证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可以缩短DNT、减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按发病距治疗的时间将入选的2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小时)和对照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12小时)。以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计分(TheEuro peanStrokeScale)为标准,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起效时间、总体疗效、疗后转归及安全范围。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5~180分钟)较对照组(2.3~28小时)显著缩短。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溶栓后发生皮下和齿龈出血2例。治疗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早期开通闭塞脑血管的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最佳的治疗时机(时间窗)应当选择在发病后的4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质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的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未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急诊救治环节所用时间,两组溶栓前和溶栓15 d后NIHSS评分和MMSE评分情况,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卒中小组到达时间、检查单缴费时间、血液送检时间、CT检查等待时间、家属决策时间、取药时间、办理入院时间、血液检查时间、入院之溶栓药物使用时间(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15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9±2.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5±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2,P<0.05);溶栓15 d后观察组MMSE评分(29.12±1.49)分与对照组(28.89±1.5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05);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超时间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PC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A组(n=60)与B组(n=58)。A组患者于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4.5~12.0 h间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通过卒中后24~36 h出血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及90 d患者病死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通过90 d的改良Rankin′s(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不良。结果两组患者90 d病死率、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SICH。两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及远期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时间窗(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12.0 h)进行静脉溶栓对远期预后(OR=0.936,95%可信区间0.37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品管圈缩短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院内延迟时间,优化救治流程,降低门囊时间。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患者的门囊时间,运用品管圈对其影响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与各科室协作建立切实可行的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救治流程。结果应用品管圈后观察组的门囊时间(94.25±25.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门囊时间(128.35±26.74)min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运用品管圈可以降低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缩短门-球时间,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