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慧玲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4)
目的:研究帕金森应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因帕金森收治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给予左旋多巴和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可见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PD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美多巴、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加量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后维持剂量给药,疗程12周,采用Hoehn-Yahr分期评分、UPDRS评分、改良Webster量表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在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平衡障碍、日常活动及行为,精神、行为和情绪等方面较单用多美巴疗效更佳。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降低美多巴的不良反应,延缓PD的临床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息性震颤、肌肉僵直和姿势不稳等。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残存的多巴胺神经元内出现错误折叠的ɑ-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体为其病理特征[1]。PD患者除了具有典型的运动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精神病等神经精神症状在内的非运动症状[1]。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效及其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PD患者138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美多巴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美多巴和盐酸普拉克索进行治疗。9 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别应用UPDRSⅠ、UPDRSⅡ和UPDRSⅢ和UPDRSⅣ评估患者的精神情感、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后H-Y分级Ⅰ~Ⅱ级分别为81.16%(56/69)和86.96%(60/69),均高于对照组66.67%(46/69)和75.36%(5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UPDRS、UPDRSⅠ、UPDRSⅡ、UPDRSⅢ和UPDRSⅣ分别为(36.82±6.08)分、(2.16±0.42)分、(13.89±0.97)分、(19.97±1.86)分和(1.21±0.52)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3.24±5.97)分、(3.59±0.39)分、(17.54±0.93)分、(22.34±2.02)分和(1.96±0.60)分,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各项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15.94%(11/69)〕低于对照组〔28.99%(20/69),P0.05〕。结论联合应用美多巴和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PD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病人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所有病人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测定并记录两组间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治疗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雪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28-3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液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对48例PD患者的NMS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HY)分期、PD统一评分量表-3(UPDRS-3)、多巴丝肼用量作为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指标,同时结合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影响患者NMS的因素评估对PD患者NMS影响的程度。结果 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显示PD患者NMS极其普遍。NMS评分与病程、UPDRS3、HY分期呈正相关。患者治疗后多巴丝肼用量、UPDRS3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SQuest得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生动梦境、不明原因的疼痛、注意力下降、失眠、便秘、头晕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NMS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18)
目的分析盐酸普拉克索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老年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此常规基础上治疗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提高,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因子胱抑素(Cys)C、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PARK)7水平均明显降低,神经营养因子(NT)-3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相关因子CysC、PARK7、NT-3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嗜睡、头晕、胃肠不适、开关现象症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可以明显提高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帕金森病,降低CysC、PARK7水平,提高NT-3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 h至数天〔1,2〕。本研究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8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其临床疗效与血流动力学指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2%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5.2%(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该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及住院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观察组给予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连续治疗8 w。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oehn-Yahr分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1~8 w,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 w后,观察组Hoehn-Yahr分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美多巴治疗。 相似文献
12.
卢璐袁晓蕾张艳叶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3299-330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病人便秘与运动症状发生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PD病人共96例。对所有PD病人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Hoehn-Yahr分级量表进行评价。依据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将PD病人分为伴便秘组与不伴便秘组;再根据便秘与PD运动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将PD伴便秘组分为两个亚组,并对以上各组的一般情况、便秘类型及运动症状特征以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分析PD运动症状与便秘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96例PD病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59.37%(57/96)。其中慢传输障碍型26例(45.61%),进出口障碍型8例(14.03%),混合型23例(40.35%)。PD伴有便秘组较不伴便秘组的每日左旋多巴等效量(LED)更大(P<0.05)。伴有便秘的57例PD病人中,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发生的有27例,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有30例,分别占便秘组的47.37%和52.63%。与运动症状出现后发生便秘的PD病人相比,运动症状出现前发生便秘的PD病人PD病程更短(P<0.05),而便秘病程相对更长(P<0.05)。与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相比,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中轴分和姿势步态分在UPDRSⅢ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运动症状进展、姿势步态进展及中轴症状进展也较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更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D的中轴症状是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PD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伴便秘的PD病人以阴阳两虚证为主;而不伴便秘的PD病人则以肝肾不足证为主。PD病人便秘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可能在PD运动症状前出现,伴便秘的PD病人比不伴便秘的PD病人运动症状更加严重;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出现的PD病人,不仅中轴分更高,其运动症状的进展也更快;而PD便秘的发生与病人的中轴症状具有相关性。PD伴或不伴便秘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故应运用非单一辨证的方法以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CXCL) 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103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服药情况分为普拉克索治疗组(51例)和非普拉克索治疗组(52例),比较2组各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普拉克索治疗组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疼痛、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普拉克索治疗组(P<0.05);而流涎、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肢体发冷、认知障碍和嗅觉障碍等症状,2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拉克索治疗组出现的口干、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幻觉、嗜睡的发生率高于非普拉克索治疗组(P<0.05).结论 普拉克索能减轻部分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疼痛和双下肢不适等,但也可能加重某些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口干、头晕和幻觉等. 相似文献
15.
盘锡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54-5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血塞通注射液)和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佳,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中抑郁、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嗅觉、快速动眼睡眠障碍评分之间及其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对44例原发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PD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睡眠障碍(RBD)量表和史尼芬16项嗅觉筛查量表(SS-16)对患者的NMS进行评分,与12例对照组比较,统计NMS之间及其与UPDRS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患者嗅觉障碍、抑郁程度、自主神经功能、快速动眼睡眠障碍均较对照组严重(P<0.01),而MMSE的评分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804).此外,在PD组中,HAMD-17评分(r=0.447,P=0.004)、SCOPA-AUT评分(r=0.360,P =0.023)与UPDRSⅢ呈明显正相关;而在NMS之间SCOPA-AUT与RBD评分呈正相关(r =0.331,P =0.035);HAMD-17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460,P=0.003,);与SCOPA-AUT呈正相关(r=0.394,P=0.011).结论 NMS已经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NMS常伴随发生,其中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与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睡眠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D患者抑郁的程度与其认知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及其与PD严重程度、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统-PD评分量表(UPDRS)的第Ⅲ、V部分、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the PD NMS questionnaire,NMSQue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81例原发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进行了评估,并将结果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非运动症状在PD病程各个时期均可出现,平均每个PD患者出现7项左右不同的非运动症状,以记忆力障碍、便秘和夜尿增多的发生率最高.并且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与PD疾病的进展相关,与Hoehn and yahr(H-Y)分级呈正相关(rs=0.360,P<0.01),与UPDRSⅢ运动评分呈正相关(rs=0.336,P<0.01),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s=-0.250,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PD发病类型和左旋多巴.每日治疗量无相关性.(分别为rs=0.193、rs=-0.142、rs=-0.053、rs=0.017和rs=0.195,均为P>0.05) 结论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在PD中很普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比运动症状轻,需要全面认识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8.
吴道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0):82-8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按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血塞通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血塞通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为86.9%,高于常规组的65.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塞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理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郑颖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7):98-99
目的:讨论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服用盐酸普拉克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肽注射液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变化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63例。依据病人临床资料进行1∶2配对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21例)。统计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情况,应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卒中后抑郁(PSD)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SCL-90评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得分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均有不同水平的抑郁心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经治疗后PSD的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丁苯肽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减轻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