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化疗所致病理性神经痛病人镇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化疗痛病人随机分成电针组、药物组、电针+药物组,每组10例,其中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药物组给予甲钴铵片口服治疗,电针+药物组给予电针和口服甲钴铵片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病人疼痛程度,用Karnofsky(KPS)评分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但电针组、电针+药物组VA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与电针+药物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KPS评分均升高,但电针组、电针+药物组KPS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电针+药物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缓解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60例PD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组(n=29),给予甲钴胺和加巴喷丁900mg/d口服;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组(n=31),予甲钴胺和普瑞巴林150mg/d口服。疗程均为42d。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组治疗前为(7.28±1.34)分,治疗后为(3.98±1.56)分;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组治疗前为(7.49±1.67)分,治疗后为(2.14±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较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DN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P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中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VAS、加巴喷丁胶囊、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的VAS评分随着治疗进度的进行逐渐降低;治疗2、4、6、8周时治疗组加巴喷丁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有效率和卡马西平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嗜睡、头晕、胃部不适、恶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P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的影响。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脉管复康治疗(A)组、脉管复康联合甲钴胺联合治疗(B)组、甲钴胺(C)组各60例。A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B组口服脉管复康胶囊(1.8 g/次,3次/d)联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C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3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TCSS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及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B组较其余两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3组用药前TCSS基线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TC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组与A组比较TC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脉管复康能够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联合甲钴胺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川芎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病人随机分为3组,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每次0.5 mg,每日3次。复方川芎组在口服甲钴胺胶囊的同时联合应用复方川芎胶囊4粒,每日3次。银杏叶组口服甲钴胺胶囊的同时联合应用银杏叶胶囊2粒,每日3次。结果复方川芎组总有效率为83.3%,银杏叶组为71.4%,甲钴胺组54.5%,其中复方川芎组与甲钴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DPN病人肢端麻木的疗效类似;复方川芎组对肢端疼痛的疗效优于甲钴胺组和银杏叶组(P<0.01);对肢端发凉的有效率复方川芎组与银杏叶组类似,均高于甲钴胺组(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复方川芎胶囊和银杏叶胶囊均可以提高DPN的疗效,联合复方川芎胶囊对于缓解DPN的症状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 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Treatment)组和对照(Con)组,每组各30例.Con组口服甲钴胺;Treatment组口服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Treatrent、Con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60±2.81)vs(2.39±1.90)分,(5.59±2.17)vs(4.08±2.12)分,P均<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2.12)vs(2.39±1.90)分,P<0.01)].结论 与甲钴胺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口服,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辛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HAMD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12~2019-10该院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及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80.0%,P 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疗效明确,可以有效减少疼痛程度,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渴清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12例DPN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予甲钴胺(弥可保)加消渴清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消渴清颗粒联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DPN病人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现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钴胺组(A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组(B组).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A组采用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B组在给予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的同时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43.3%(13/30),B组总有效率76.7%(23/30),B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神经传导速度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联合组100例,采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100例进行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7.0%明显较高;对照组VAS重度疼痛率15.0%,显著大于联合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口服,共8周;治疗组给予脉血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口服;同时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口服,共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3.7%(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病人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DPN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TNF-α、IL-6、hs-CRP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糖尿病,能降低病人TNF-α、IL-6、hs-CRP水平,改善VA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0例.单用甲钴胺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静脉推注,每日1次.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0.6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监测其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浆Hcy、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其T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血浆hs-CR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硫辛酸抗炎症损伤、抗氧化应激及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5-01-10—2017-05-31收治的DPN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MDN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5%,高于对照组的48.4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N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DPN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东山县医院临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采用绿黑球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和观察组(40例,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行为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更好,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稳定,VAS评分和WOMAC评分更低,NVC更高,联合用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DPN患者58例,随机分为各29例,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加甲钴胺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缓解26例,有效率89.7%,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有效率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甲钴胺更好,神经病变症状缓解更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小剂量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 w进行MOSPM对比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2.3%,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治愈率为35.9%,总有效率为61.3%,两组差异显著.联合组4 w时MOSPM疼痛评分明显缓解率为52%,明显高于对照组26%(P<0.05);HAMD评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3.21±8.67,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小剂量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抑郁状态者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的临床初步效果。方法选取已确诊PDN的T2DM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腺苷钴胺组、加巴喷丁+腺苷钴胺组,每组各32例,均积极控制FPG和HbA_1c。Con组予维生素B_1治疗。收集临床和生化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肌电图检查评估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各组MNCV、SNCV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腺苷钴胺组、加巴喷丁+腺苷钴胺组均有改善,且加巴喷丁+腺苷钴胺组MNCV、SNCV高于腺苷钴胺组,VAS低于腺苷钴胺组(P0.05)。Con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腺苷钴胺治疗PDN可减轻疼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的影响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室住院的DPN患者共105例,区组随机化分为单药治疗组(E组)、联合治疗组(EM组)、甲钴胺对照组(M组)各35例。单药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片,联合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片及甲钴胺片,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时间为12 w,观察治疗前后各组CysC水平变化及TCSS评分情况。最后完成研究的病例数分别为E组33例、EM组30例,M组34例。结果 E组、EM组、M组CysC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中,EM组治疗后CysC水平较另外两组明显降低(P0.05),E组较M组更低(P0.05)。三组治疗前TC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E组较M组TCSS评分更低(P0.05),EM组较其他两组TCS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帕司他能够降低DPN患者血清CysC水平,可以改善DPN患者TC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