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多发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四肢多发痛风石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41~65岁,中位数55岁。痛风石累及手部、腕部、肘部、踝部、足部,且大小不一。术前血尿酸含量(521.6±24.4)μmoL·L~(-1),痛风石病灶疼痛最明显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7.0±1.1)分。病程12~30年,中位数20年。观察切口愈合、疼痛缓解、局部外观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部位痛风石复发情况,监测血尿酸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80 min,中位数126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中位数133 mL。切口愈合时间14~104 d,中位数28 d。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2个月。3例切口愈合时间超过14 d,均行切口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常规换药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原痛风石病灶处外观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血尿酸含量(405.0±23.6)μmoL·L~(-1),原痛风石病灶疼痛最明显处疼痛VAS评分(2.9±1.4)分。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痛风石均未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四肢多发痛风石,可以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局部外观、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尿酸含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中青年四肢痛风石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2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50例四肢痛风石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30~55岁,平均为40岁。术前均积极内科会诊治疗。术中根据痛风石侵蚀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全部一期完成。术后随访,评估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患肢外观,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有无原位复发。结果:50例患者中4例切口延期愈合,46例切口一期愈合(2~3周拆除缝线)。46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5年,患者四肢畸形得到矫正,外形包块消失,受累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融合除外),稳定性可靠,VAS评分下降,手术原部位均无痛风石复发,整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积极适时的手术切除痛风石是恢复患者外形及功能,阻止痛风性关节炎进一步加重,降低机体尿酸负荷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中青年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留和修复原有解剖结构,争取一期完成手术,大大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槌状趾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分别采用远端趾间关节成形术和屈趾肌腱末端切断术治疗槌状趾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6~65岁,中位数49岁;左侧3例,右侧5例,双侧3例;柔韧性槌状趾畸形4例,僵硬性槌状趾畸形7例。观察术后畸形矫正、趾间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畸形纠正,趾间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缓解。参照桑志成等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4例、差1例。无切口感染、克氏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分别采用远端趾间关节成形术和屈趾肌腱末端切断术治疗僵硬性和柔韧性槌状趾畸形,可有效矫正畸形、改善趾间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石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采用手术切除并修复其所浸润破坏的肌腱和关节,围手术期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65岁。单关节痛风石1例,多关节11例,最多1例10个部位出现痛风石。受累关节达115个(手术72个),其中指间关节28个,掌指关节8个,腕关节2个,肘关节4个,趾间关节30个,跖趾关节27个,跖跗关节9个,踝关节5个,膝关节2个,全部患者都有第1跖趾关节发病。病程最短5年,最长18.5年,平均10.5年。术前血尿酸检查正常2例,异常10例,最高者905.46u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7岁,中位数32岁。胫腓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术后1例,胫腓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10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2例。术后1~6个月出现足趾屈曲畸形,其中第1足趾屈曲畸形1例,第1至第3足趾屈曲畸形7例,第1至第5足趾屈曲畸形3例。均排除因筋膜室综合征或神经损害所致足趾屈曲畸形者,均经理疗、按摩、温水泡浴及被动屈伸足趾功能锻炼等治疗后无效。术后随访观察畸形矫正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行单纯肌腱松解术,3例行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所有患者足趾屈曲畸形完全矫正,足部疼痛缓解,无畸形复发,行走时步态正常。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可以矫正畸形,促进患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7~58岁,中位数37岁。左足16例,右足13例。均为闭合性近节趾骨骨折,其中骨折位于趾12例、第二趾7例、第三趾4例、第四趾2例、小趾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中位数3 d。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2例出现趾间关节僵硬,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拆除内固定后患趾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AOFAS评分(90.5±2.4)分,优22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疗效差的1例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术后8周仍未下地负重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固定物,松解肌腱周围的瘢痕组织,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最终患趾功能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及趾固有神经损伤。结论: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患趾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Juvara截骨联合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采用Juvara截骨联合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外翻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45~71岁,中位数55岁。单足10例,双足2例。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均40°,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均16°。病程5~14年,中位数9.5年。术后随访观察截骨端愈合、趾功能恢复、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0.5个月。截骨端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中位数15周。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跖骨短缩、转移性跖痛及外翻复发。2例患者长距离行走后出现患足轻度疼痛,休息后缓解,未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趾功能,术后6个月评分高于术前[(85.1±5.4)分,(44.8±6.3)分,t=103.147,P=0.036]。术后6个月患者的HVA及IMA均较术前降低(8.5°±1.7°,49.2°±6.6°,t=152.512,P=0.025;6.7°±1.2°,19.4°±2.4°,t=133.509,P=0.031)。结论:Juvara截骨联合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外翻,截骨端愈合率高、畸形矫正效果好、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14岁,中位数11岁;初次手术20例,经4次手术后病情复发1例;均有患肢成角短缩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肢畸形矫正、长度恢复、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中位数32个月。胫骨骨延长2.10~13.20 cm,中位数8.00 cm。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调整外固定架次数为4~12次,中位数8次。截骨处骨折均愈合。胫骨近端外翻角,术前12.62°±4.80°、末次随访3.33°±1.20°;踝关节外翻角,术前15.48°±4.68°、末次随访4.57°±2.62°;双侧胫骨长度差,术前(9.10±3.55)cm、末次随访(1.49±0.55)cm;下肢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术前(48.20±4.33)分、末次随访(75.33±3.71)分。2例出现再骨折,给予二次手术后骨折愈合;2例出现跟腱短缩、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经康复锻炼后均好转;1例出现胫骨前侧切口脂肪液化开裂,经多次换药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炎。结论: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可矫正患肢畸形、恢复患肢长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口服活血消肿汤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6~67岁,中位数58岁;单侧6例,双侧5例;■僵硬分期,2期6例、3期3例、4期2例;均为中度■外翻患者。随访观察截骨处骨折愈合、外翻畸形矫正、■趾疼痛改善、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改善、■趾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数26个月。截骨处均一期愈合。■趾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5.1±0.8)分、末次随访时(0.7±0.7)分;■外翻角,术前24.9°±4.1°、末次随访时7.6°±1.0°;第一、第二跖骨间角,术前12.8°±1.9°、末次随访时6.1°±0.7°;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术前15.6°±7.1°、末次随访时54.2°±9.7°;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3.1±14.4)分、末次随访时(85.8±7.3)分。均未发生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跖骨头坏死、■内翻、第一跖趾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能减轻■趾疼痛,纠正■外翻畸形,改善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促进■趾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邹亚芳  李小娟 《光明中医》2014,(6):1152-1153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以跖、指等关节红肿疼痛或伴发热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特点为高血尿酸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发作时常疼痛难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9~64岁,中位数42岁。骨折部位,L_116例、L_28例、L_34例、L_44例。腰椎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11例、非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1例。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6例、A3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至7 d,中位数4 d。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评分标准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00 min,中位数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 L,中位数15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断裂、慢性腰痛及腰背肌无力等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术前35%~60%,中位数49%;术后4个月80%~96%,中位数89%。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5°~25°,中位数20°;术后4个月0°~5°,中位数2°。JOA腰痛疾患评分,术前10~14分,中位数12分;术后4个月22~26分,中位数24分。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男33例,女39例。年龄66~95岁,中位数7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38例、右侧34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标准,A2型42例、A3型30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标准,Ⅱ型39例、Ⅲ型17例、Ⅳ型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中位数5 d。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80 min,中位数55 min。切口长度3~6 cm,中位数4.5 cm。术中出血量50~160 m L,中位数8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2周,中位数16周。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52±8.76)分,优59例、良8例、可5例。结论: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当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中尿酸浓度过高,尿酸即在钠盐形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映。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多见。痛风的要害是血尿酸增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性肾结石。  相似文献   

14.
痛风(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血尿酸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2~53岁,中位数38岁;左侧10例,右侧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Ⅴ型1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5 min,中位数73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 L,中位数260 m L。术后即行X线检查,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好12例、中等5例、差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中位数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7周,中位数11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为105°~145°,中位数115°;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82~96分,中位数91分。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清创再缝合后切口愈合;并发腓深神经损伤2例,经口服甲钴胺片及抬高膝关节等处理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趾背伸肌力下降(4级)1例。结论: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良好、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型自攻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微型自攻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7~59岁,中位数37岁。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2例;远侧指间关节内骨折6例,近侧指间关节内骨折11例,掌指关节内骨折19例。合并肌腱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中位数5 h。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7周,中位数14周。均无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0例、良5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型自攻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切除痛风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痛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刀方法切除痛风石疗法)和对照组(口服中药痛风婷胶囊),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尿酸的指标变化及关节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针刀方法切除痛风患者的痛风石后,可以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痛风病人的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障碍体征,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其综合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8 ~45岁,中位数31.5岁;骨缺损长度5~ 14 cm,中位数8.5 cm.骨缺损部位:胫骨8例,股骨2例,肱骨2例.观察术后缺损处骨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腓骨截取长度8 ~ 20 cm,中位数12.5cm;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25个月,中位数17.5个月;骨缺损处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5个月;X线片均有移植骨增粗表现;行带腓骨皮瓣移植4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切口均愈合.术后出现受区切口不愈合1例,为合并骨髓炎患者,经二次手术清除窦道脓肿及肉芽组织后,切口愈合;发生供肢足拇长屈肌挛缩1例,行二期肌腱松解延长术后,下肢畸形矫正;术后1年,发生移植骨骨折1例,石膏固定2.5个月后,骨折愈合.参照Enneking等制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患肢功能,本组病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至正常肢体功能的70% ~ 96.7%,中位数85.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四肢长段骨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46~58岁,中位数52岁;单侧10例,双侧5例;合并第3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5例.术后观察患足畸形矫正、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中位数16个月;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8~ 14周,中位数10周;术后患足疼痛明显缓解,胼胝体消失,拇外翻角和第1、第2跖骨间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2.75°±2.86°,13.25°±1.25°;18.55°±2.98°,11.50°±1.64°).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前(47.80±3.82)分、术后(87.50±3.30)分.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可有效矫正患足畸形、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