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比色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1例ACI患者(ACI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A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亚组(≤5分)、中度缺损亚组(5~15分)及重度缺损亚组(15分)。结果ACI组血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缺损亚组及重度缺损亚组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重度缺损亚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缺损亚组(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与AC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26b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28例体检结果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组血清miR-26b、CD62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以及对发病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病例组miR-26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CD62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预后患者血清miR-26b、CD62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miR-26b与mR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而CD62p与mR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P<0.05)。NIHS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增加、miR-26b低表达、CD62p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6b联合CD62p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结论 血清miR-26b、CD62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Fibulin-5、miR-210表达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Fibulin-5、miR-210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9-06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Fibulin-5、miR-210水平检测,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2组Fibulin-5、miR-210水平,相关性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Fibulin-5、miR-210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ibulin-5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NIHSS量表评估后显示,NIHSS评分≥15分20例(重度组),8~14分30例(中度组),4~7分14例(轻度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ibulin-5水平相比,重度组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3组miR-210相比,重度组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P0.05);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Fibulin-5与NIHSS呈正相关(r0,P0.05),miR-210表达与NIHSS呈负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Fibulin-5、miR-210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UC分别为0.980、0.905、0.983,均0.9,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Fibulin-5、miR-21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普遍呈异常表达,其中Fibulin-5过表达、miR-210低表达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程,且对预测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CCL2)、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的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n=56)、中梗死组(n=41)、大梗死组(n=27),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9)、中度组(n=37)、重度组(n=28),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2、CCL3水平,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小、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组,且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组(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349/0.481,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NIHSS评分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493/0.650,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CCL2、CCL3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12,1.624,2.272,2.082,95%CI=1.341~2.728,1.436~1.836,1.372~3.764,1.623~2.671,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就诊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在24 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入院当天、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试验组患者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试验组患者再次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进一步分析入院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结果 (1)试验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1.32)μg/L比(21.62±0.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9.21±0.73)μg/L比(12.24±1.02)μg/L]和轻度组[(15.01±0.9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1.892,P=0.046);(3)治疗14 d维生素D充足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ΔNIHSS)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F=5.47,P=0.01).结论 维生素D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明显降低,病情越重,水平越低,并且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丙二醛(MD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测定并比较各组IL-18和MDA水平。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按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中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IL-18和MDA水平均增高,且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P0.01)。(2)大面积脑梗死组IL-18和MDA水平高于中、面积小脑梗死组,中面积脑梗死组IL-18和MDA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3)IL-18和MDA水平重度脑梗死组均高于中度、轻度脑梗死组,中度脑梗死组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4)血清IL-18和MDA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IL-18和MDA水平变化,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利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另选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LOX-1、ANGPTL8水平,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OX-1、ANGPTL8水平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LOX-1、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血清LOX-1、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OX-1、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LOX-1、ANGPTL8二者联合评估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大于各自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膜素(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d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清Omentin-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后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ACI患者(病例组)及11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并进行血清Omentin-1水平检测,同时搜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组男性患者例数、吸烟史、饮酒史、房颤、冠心病的比例、白细胞数目、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白细胞数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的Omentin-1水平低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P=0.001);脑梗死体积≥5 cm~3组患者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脑梗死体积5 cm~3的患者(P0.001);90 d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P0.001,P0.001),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Omentin-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体积及mRS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254,P=0.008;r=-0.274,P=0.004;r=-0.284,P=0.00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病例组血清Omentin-1水平呈动态波动,急性期显著降低,随后呈上升趋势,1周后水平仍低于对照组;Omentin-1水平与病例组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关。因此,血清Omentin-1水平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评价病情轻重程度及预测短期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r-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r-GT、血糖、血脂水平,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对患者入院时行NIHSS评分,<8分定义为轻度脑梗死,≥8分定义为中重度脑梗死,选取13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r-GT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r-GT水平的差异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r-GT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r-GT水平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r-GT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而2组间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GT[比值比(OR)1.058,95%可信区间(CI)1.001~1.118,P<0.05]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r-GT水平明显升高,作为一种氧化应激指标,可帮助区别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且r-GT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miR-12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 按梗死体积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组(<5 cm3,n=38),中梗死组(5~10 cm3,n=31),大梗死组(>10 cm3,n=21);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分,n=30)、中度组(7~14分,n=34)、重度组(≥15分,n=26)。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循环miR-124相对表达水平; 分析miR-12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2.93±1.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55)(t=10.198,P<0.01); 不同脑梗死体积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F=20.963,P<0.01),即脑梗死体积越大,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越低; 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4相对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564,P<0.01); 不同NIHSS评分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F=1.170,P>0.05)。结论 ACI患者循环miR-124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分析MIF与脑梗死病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IF水平。同时检查、记录患者的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判断MIF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且轻、中、重度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清MIF与NIHS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但随着脑梗死程度的加重,血清MIF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证实炎症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Plasma 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其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IHSS评分分为3组,分别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68例及重型组44例,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并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入院时、患者发病后第24 h,3 d的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动态变化; 根据纳入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在不同预后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评价相关预测效能。结果 各患者组入院后检测时段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3 d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第24 h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检测时段内组间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102例,预后不良48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hs-TNT,Lp-pLA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效能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高,且与NIHSS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胱抑素C (cystatin-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 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7分)、中型组(7分≤NIHSS评分<15分)、重型组(NIHSS 评分≥15分)。比较三组间血清Hcy、FI B、Cys-C水平差异,进一步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Hcy、 FI 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4468例患者,中位年龄65.00(65.00~72.00)岁,男性2765例(61.88%)。轻型组3943 例(88.25%),中型组441例(9.87%),重型组84例(1.88%)。三组间血清Hcy(P<0.001)、FI B(P <0.001)、Cys-C(P =0.035)水平比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轻型组血清 Hcy、FI B和Cys-C水平均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cy(r =0.770,P<0.001)、 FI B(r =0.440,P =0.003)、Cys-C(r =0.580,P<0.00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I 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补体系统激活变化趋势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24、48、72h、7、14d和1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观察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取4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例组补体C3和Hs-CRP在不同测定时点浓度不同(F=163.456和97.622,P〈0.001),表现为发病12h时补体C3和Hs-CRP浓度即有所增加,此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浓度呈上升趋势,至发病7d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月时趋于正常。(2)病例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24、48、72h、7、14d均高于对照组(P〈0.05),1月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4)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系,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C3、Hs-CRP含量增高,存在补体系统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炎症过程;(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3、Hs-CRP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全身治疗1 d,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1、3、7 d;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成3组,经氯吡格雷治疗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d后EM组,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M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M组和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治疗后7d(P0.05),P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后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7天和用药第14天PM组的CD62P、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EM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形态可能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第九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本院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Ang-1水平.病例组分别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I最大梗死直径分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Ang-1水平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严重程度与Ang-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及血清Ang-1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g-1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1~0.830).NIHSS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65±0.22)ng/ml,(1.45±0.24)ng/ml和(1.26±0.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0,P<0.01).MRI显示大梗死、中梗死及小梗死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38±0.23)ng/ml,(1.49±0.30)ng/ml和(1.71±0.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11,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MRI梗死最大直径与血清Ang-1水平均呈负相关(r=-0.498,-0.459;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下降,并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