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仿生管理理论在呼吸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6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设为管理前,选择2018年7~12月采用仿生管理理论进行管理的100例患者为管理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水平的相关变量。以此为依据制定呼吸内科管理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管理前后管理质量评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管理后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仿生管理理论与科室常规管理方法相结合,更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在器官捐献患者救护车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成立转运中心器官移植转运队,根据FMEA模式的步骤,画出器官捐献患者救护车长途转运流程,通过小组讨论列出影响转运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分析器官捐献患者救护车长途转运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善和优化转运流程,半年后比较评价应用FMEA模式前后RPN值及患者转运效果。结果:执行建议措施后,RPN值显著下降。结论:FMEA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转运,降低器官捐献患者救护车长途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药品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加强药品管理,杜绝安全隐患。方法:运用FMEA对药品智能化管理中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风险指数(RPN)值最高的7个失效模式,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针,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RPN值明显下降,药品智能化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得到解决。结论:应用FMEA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药品质量问题,确保用药安全,减少药品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对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1月起在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管理中实施流程再造管理,2017年设为实施后,2016年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100例,比较实施前后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培养标本检查合格率、痰培养标本送检及时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培养标本检查合格率、痰培养标本送检及时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流程再造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痰培养标本留取管理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评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运用FMEA方法对手术室护理流程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潜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整改一年。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各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FMEA模式一年后,与实施前比较,手术室各项失效模式的危急值显著下降,总的危机值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系数,规避了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em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呼吸内科于2019年1月起将Orem管理模式纳入科室的安全管理中,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科室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疾病症状、活动受限、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疾病认知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病情评估、个性化管理、质控管理、心理干预、风险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Orem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科室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在实现麻醉流程闭环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手术室从2016年起构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并将其用于麻醉流程闭环管理。将2015年2~10月手术室接收的4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2019年1~10月40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麻醉流程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手术满意度。结果:实行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后,手术室麻醉工作流程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手术患者对本次诊疗、麻醉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用于麻醉流程管理,能够固化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提高麻醉效率和手术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SO9001标准对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指导意义,旨在提高医院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医患纠纷风险。方法:以医院在职的呼吸内科护理人员17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呼吸内科开展ISO9001标准护理管理,设为实施后,以前期传统护理管理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服务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及病区管理等方面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1标准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减少了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护理流程规范化建设与取得的成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5月~2015年5月未实施护理流程规范化管理,2015年6月~2017年5月实施护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规范化护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至1起(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6.97%,护士满意度提高至95.00%(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实施流程规范化建设,能够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合理,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危机管理用于呼吸内科病房管理的效果,以提高呼吸科护理水平。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8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危机管理的时间分为实施前443例和实施后443例。实施前组实行常规管理,实施后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对呼吸内科病房存在的"危机源"进行总结,制定应对策略,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经过6个月的实践,呼吸科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非难免压疮等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病房实施护理危机管理,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以提高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内科病房实施细节管理,针对科室存在的细节问题,找出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强化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比较实施前后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内科病房实施细节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与能力管理的医院管理模式在科室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7年起将需求与管理理论纳入医院管理,随机选取2016年的10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实施前,2017年的10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科室相关管理指标(配药时间、候诊时间、缴费时间、取药时间、医疗差错次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费用、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科室的配药时间、候诊时间、缴费时间、取药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医疗差错次数明显少于实施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明显低于实施前,住院患者评价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需求与能力管理理论用于科室的日常管理,有利于满足患者需求,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药物规范应用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措施,提高科室整理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基础护理管理小组,对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强化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比较强化基础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肺不张、呼吸道阻塞、过度通气、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较强化管理前明显下降(P0.05);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强化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呼吸内科进行安全整改,分析护士长在整改中发挥的作用。方法:2016年6~12月期间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00例,期间护士没有进行安全整改培训,为实施前。随机选取2017年1~6月期间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00例,期间对护士进行安全整改培训,以科室护士长为主导,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及制度的完善等培训为主,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结果:以护士长为主导的安全整改实施后,未出现护理安全问题。调查呼吸内科患者满意度,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方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科室的整体护理安全质量水平。以护士长为主导的安全整改中引导全体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护士整体安全质量水平和患者对安全整改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护士长在呼吸内科安全整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升科室安全水平,便于精细化管理,还能促进医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流程管理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在改进前后分别随机纳入120例手术室患者。采用JCI管理模式,考核改进前后手术工作相关指标、手术室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调查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改进后平均日手术量增加,手术间隔时间缩短,第一台手术等候时间缩短;改进后手术记录及责任追索、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术前术中用药交接得分均明显提高;改进后患者手术满意率显著提高。改进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管理十分必要,JCI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走动式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采取走动式管理模式,由2名高资历护理人员制定工作职责,实施现场管理,在走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观察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月收入和月耗材差异。结果: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管理前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和病情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科室月收入明显增加,科室低耗材月支出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学科护理管理采用走动式管理模式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流程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神经内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在实施流程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流程管理模式有助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FMEA模式对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流程进行改进。方法:2013年7月成立大急诊科FMEA小组,根据FMEA模式的步骤,绘出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小组讨论列出影响转运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计算RPN值,分析目前潜在影响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流程的失效模式,针对RPN值高低确定需要优化的项目,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一年后FMEA小组再次评估讨论影响转运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并计算RPN值。结果:执行建议措施后,RPN值显著下降。结论:FMEA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降低院内危重病人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5年1月在急诊科尝试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分诊安全管理后,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结论:急诊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护理中实施巴林特小组管理的效果和意义,为提高I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护理实施巴林特小组管理前后收治患者及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料,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变化。结果:ICU的科室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感染控制质量、病区安全质量等均明显好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管理模式是ICU干预不良护理事件和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且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