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口腔科门诊应用的缺陷和应对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口腔科门诊500份处方,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抗菌药物使用缺陷事件,制定并应用管理对策。抽取管理对策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和实施后(2019年1~8月)口腔科各32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记录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率,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500份口腔科门诊处方分析得出,共有81份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缺陷或不合理情况(16.20%),其中以使用指征不明确、有慢性病史无急性发作和联合用药药理拮抗占比较高;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策实施后,患者对治疗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率也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口腔科抗菌药物使用缺陷情况较为多见,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策,能降低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科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方法分析。方法:2015年医院口腔科抗菌药物处方纳入研究工作,作为对照组(实施口腔科抗菌药物常规使用管理方法);2017年医院口腔科抗菌药物处方纳入研究工作,作为观察组(实施口腔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DDD)、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比例、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结果:观察组的D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孢米诺DD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克林霉素磷酸酯DD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氨曲南DD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孢甲肟DD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结合口腔科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的原因分析,并制定落实口腔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以实现合理用药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较差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医患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口腔科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医患资料,总结其交叉感染的原因及提出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器械污染、环境污染、操作不规范医患的被动污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预防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结论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
目的:总结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门诊2013~2015年的5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探讨和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由科室主任领导的监督小组实施监督。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环境污染、口腔器械污染、医务人员手部污染、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等,制定的对策有完善口腔科门诊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注意对门诊环境及口腔器械的消毒处理、加强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化处理等。结论: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8)
目的:利用信息化分析系统对口腔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进行管理。方法:利用抗菌药物信息化分析系统对药物的使用进行分级化与模块化管理,在医师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进行合理性分析与全疗程提示,对实时数据进行动态监督、预警及统计分析。结果:在利用药物信息化分析系统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后,口腔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使用比率由48%下降至27%,此外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由59DDD下降至32DDD,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由48%提高到89%,非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5%下降至0。结论:抗菌药物信息化分析系统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加强了患者用药安全,避免了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500份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结果: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7.0%,应用方式多为联合应用,占比64.8%;抗菌药物种类多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等基础抗菌药,占比76.1%;给药方式多为静脉给药,占比56.7%,其次为口服给药,占比31.3%;用药目的多为预防性用药,占比58.2%。结论:产科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应当加强管理,针对现状进行质量改进,包括重视药物选择监管、强化临床用药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宣讲、定期进行医师和药师培训、加强院方监管力度等,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8.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用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如果使用不当,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并且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了了解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院对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医患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口腔科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医患资料,总结其交叉感染的原因及提出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器械污染、环境污染、操作不规范、医患的被动污染。结论: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这种情况,要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预防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还要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用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如果使用不当,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并且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了了解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院对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要点分析。方法:选择从2017年已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后,500张处方)及选择从2016年未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前,500张处方)纳入研究。并比较分析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及抗菌药物处方指标、注射用抗菌药物指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及关怀指标情况。结果: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及口服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药费及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处方数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关怀指标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结合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分析,并制定落实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从而更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使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800例患者诊疗过程,记录抗菌药物针剂使用情况,分析各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现状,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制定并实施管理对策,为实施前。抽选2019年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800例患者实施2018年制定的管理对策,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使用率超过50%,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也较高,医院应积极分析,探讨不合理用药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共128326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处方审核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开具的处方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排名前10位的各种抗菌药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2006—2008年,抗菌药的处方量成明显上升趋势,而连用的处方呈下降趋势,排除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其它剂型的抗菌药物处方明显增多;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是历年来使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最高,不合理处方也时有发生。结论:临床医师在开具抗菌药物时,应全面考虑,力求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的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但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也是普遍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县级综合医院,白2010年7月下旬起,针对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管理方法,加强临床用药和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加强管理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从2013年1~12月的所有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3天的门诊处方,共计2403张,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在门诊药物总处方中的构成,并对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各类使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2403张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404张(占58.4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3%;其中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占78.20%,其次为林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分别占25.64%、14.74%;抗菌药物联用以单联为主,占74.93%;给药途径方面,口服用抗菌药物处方占24.36%,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占89.74%。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存在滥用现象,医生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口腔科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成效。方法:对2018年口腔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数据为基础构建PDACA循环管理方案,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4个环节实现口腔科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自2019年1月起针对口腔科抗菌药物规范使用问题进行管理方案调整,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别统计2018年、2019年管理数据,比较不同时期口腔科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采用考核问卷调查不同时期口腔科医师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情况,比较合格率。结果:2019年口腔科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显著低于2018年(P<0.05);2019年口腔科医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上的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2018年(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口腔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中,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科医师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面的认知水平,确保了口腔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的作用,总结医院存在的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医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门急诊的500张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从抗菌药物处方的使用情况、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效果评价。结果:2019年10月~2020年4月间,总体药物使用情况较高,也符合非限制使用级在三个时间段的占比较高,均为药效佳、毒副作用少、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一线用药,限制使用级分别占比较少,未使用特殊使用级处方,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规定;单一用药处方占比远高于联合用药占比,其主要原因在于联用药物易出现联用错误、重复用药的问题,采用单一用药处方即可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还可避免二重感染发生;其他途径给药占比均高于静脉注射给药占比,均符合临床用药规定。2019年10~12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3.00%,2020年1~2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5.56%,2020年3~4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5.83%。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利于掌握门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查出处方问题,并实施更正,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份我院门诊儿科处方1218张,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途径、联合用药、使用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处方为607张,占总处方的为49.84%,其中口服抗菌药物使用率3.95%,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6.05%;一联用药比例82.87%,二联用药比例17.13%,无三联及以上用药情况;共使用抗菌药物21种,抗菌药物使用居前3位为头孢菌类、青霉素类、林可胺类。结论: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较普遍,必须重视抗菌药物对儿童患者的影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