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窍开音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102例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在语言康复训练基础上选择常规针刺穴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开音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的ABC评分(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FCP)评分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语言功能评分均升高(P 0.05),CFCP评分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FCP评分较高(P 0.05),ABC评分中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语言功能评分较高(P 0.05),而阅读、书写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DAE法分级提高比例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ET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GRP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结论:通窍开音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头电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头电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头电针治疗选取运动区下2/5、百会、语言区等穴位。每次30min,每周5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价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自发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总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头电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疗效优于单用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针介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联合微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采用中文版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价患者失语程度。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DAE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BDAE分级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RCAE各项目(听、复述、说、朗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进行微针介入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康复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6.67%,其疗效优于康复组(P〈0.01);在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结论:头穴透刺电针结合艾灸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电针风府哑门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低频rTMS联合电针风府哑门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rTMS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及失语商(AQ),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BC(言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AQ及BDAE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电针风府哑门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8.
针药合并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中药结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观察针刺(运动Ⅰ、Ⅱ区、百会、四神聪、廉泉、舌下穴)、中药(解语丹加减:白附子、天麻、胆南星、石菖蒲、郁金、蝉衣、僵蚕各10g,远志6g,全虫、红花各5g,羌活、木香、川芎各15g)结合语言训练16例(采取Schuell刺激法)、单纯语言训练(15例)、对照组(15例)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90.00%,其疗效优于单纯语言训练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和认知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中医常规护理,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定语言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治疗组在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和计算6个方面17个亚项的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只在听理解、复述、阅读理解3个方面9个亚项的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干预后在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计算5个方面13个亚项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慧敏 《针刺研究》2007,32(3):190-194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康复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85.00%,其疗效优于康复组及对照组(P<0.05)。在语言功能的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和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AQ、CADL、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针刺组CADL、复述和命名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康组与针刺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以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任媛媛  杨柳  张小霜 《陕西中医》2022,43(1):118-120
目的:探究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2,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和对照组(n=31,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行语言功能分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并观察患者语言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和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分项功能对比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说话、复述、命名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理解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言语训练干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10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随时数字法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常规言语训练,实验组给予头针、体针结合的揿针法以及动词网络强化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语言功能评定、失语商评定、失语程度评定、生存质量评定。结果:在语言功能评定方面,治疗组在自发谈话、复述、命名三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失语商以及失语程度评定,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除社会关系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词网络强化治疗结合揿针法干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敏  唐强 《中医杂志》2011,52(10):855-858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83.82%;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不同程度优于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P<0.05或P<0.01)。结论针康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失语商,降低失语程度,疗效稳定并有累加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BDAE失语程度0级与1级率及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显著较高,BDAE失语程度0级与1级率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给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减轻失语程度,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选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1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予以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仅予以语言康复治疗。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语表达、阅读、书写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BDA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45.7%,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4.4%,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四冲穴"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四冲穴"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共4周;对照组单纯采用Schuell语言训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5%和67.5%。试验组在复述、表达、朗读、命名方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恢复情况比较(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针刺"四冲穴"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更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形成治疗运动性失语规范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共4周,4周后根据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量表(AB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比较在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方面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0%,对照组总有效率68. 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比较均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比较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抑郁情绪,对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彦臣  于远东  王阳  李喜梅  杜昊 《新中医》2023,55(7):194-198
目的:观察头电针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言语功能、失语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电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2组偏瘫、痰多头晕、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失语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失语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RCAE维度(阅读理解、复述、流利性、书写)评分及SAQOL-39g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RCAE评分、SAQOL-39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疗法联合言语康复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