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噬体的检测及其对肿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噬的概述 1.1自噬(autophagy)简介自噬来源于希腊词汇,意思是“self”和“eating”,用来描述细胞在饥饿时,为了存活而降解细胞内成分获得营养。自噬是真核细胞蛋白降解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  相似文献   

2.
郇霞 《临床医学》2014,(12):121-123
自噬和线粒体自噬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生理进程,负责分解细胞内容物、保持能量供给并使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积聚所导致的损伤。本文对自噬机制进行总结,并对自噬所调控蛋白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回顾,着重对自噬及线粒体自噬在细胞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探讨。1自噬的概念及分类基因干扰、营养不足、衰老和环境毒素都可对细胞造成损伤。体内细胞损伤的管理受自噬的高度调控。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生命现象,是维持细胞内环境自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主要作用是清除和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并利用降解产物提供能量和重建细胞结构,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生命等方面发挥至关作用。本文就自噬的含义、分类、功能、自噬过程、自噬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自噬的调控机制、自噬与多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调脂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细胞、蛋白质、分子水平自噬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调脂颗粒含药血清、6-氨基-3-甲基嘌呤(3-MA)、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处理HUVECs,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变化。结果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上调,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增加(P0.05)。调脂颗粒含药血清联合雷帕霉素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较雷帕霉素单独处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显著下降,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调脂颗粒能抑制内皮细胞的过度自噬,促进内皮细胞适度自噬。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循环利用细胞代谢产物及陈旧细胞器的降解途径。自噬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甚至决定肿瘤预后。多功能蛋白p62/SQSTM1不仅作为重要的自噬接头蛋白参与降解过程,还是多个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枢纽,在肿瘤及其微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62/SQSTM1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利用自噬调节剂治疗肿瘤寻找关键突破点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目前已知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INK1、PARKIN、SNCA、DJ-1、LRRK2以及ATP13A2和GBA均参与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其中PINK1参与线粒体代谢、线粒体动力和异常蛋白的降解过程,并参与PARKIN移位至受损线粒体触发线粒体自噬;PARKIN参与泛素-蛋白降解途径,调节自噬小体吞噬、降解陈旧线粒体,以保护线粒体DNA、维持线粒体呼吸链活性来发挥细胞保护作用;DJ-1参与细胞应激环境下线粒体活性和形态的调节;SNCA编码的α-突触核蛋白通过影响自噬小体的形成、调节线粒体动力和保持线粒体的钙平衡来调控线粒体自噬;LRRK2基因突变也可以引发线粒体自噬。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线粒体自噬产生调控。本文将对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能否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HL-60)发生自噬及在此过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L3,UCHL3)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HL-60细胞后的生长抑制率。2μmol/L雷帕霉素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发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和UCHL-3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UCH-L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HL-60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内荧光强度低,雷帕霉素组细胞荧光强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也相应增强。2μmol/L雷帕霉素处理细胞12和24 h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内自噬小体数量少,而在处理组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多,且形态典型特异;与对照组相比LC3-Ⅱ mRNA表达量增加,而UCH-L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UCH-L3可能在调控白血病细胞自噬性死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自稳机制,具有双重作用。在应激情况下,何时调控细胞存亡,如何调控细胞存亡,均十分复杂。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有自噬参与,涉及真核细胞降解时多个蛋白分子及细胞器的参与。在肺部感染发生时,上调的完全自噬水平对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临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与组织自噬水平相关。本文就自噬与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为特点的疾病。自噬在维持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分解代谢过程,是维持体内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β细胞可通过自噬途径降解细胞器及异常聚集的蛋白,减少细胞死亡,从而抑制糖尿病的发生。本文就自噬及其在2型糖尿病状态下对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物质的统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负责长半衰期蛋白及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利用,以电镜下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为特征.自噬存在于脑缺血病灶中,但作用仍不明确,可能具有双刃剑作用,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自噬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讨局灶性脑缺血中自噬病变的调节机制,本实验拟通过亮氨酸干预,观察其对mTOR的表达及脑缺血自噬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是各种创伤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自噬水平一定程度的上调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的修复。自噬在应激状态下通过降解体内过多的错误折叠蛋白及受损细胞器,为细胞供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功效的中药在治疗脊髓损伤中广泛受到关注,其作用与细胞自噬的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内的一种降解过程,其在抵抗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一些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杆菌、福氏志贺氏菌等进化出了避免自噬或主动破坏其成分的策略,甚至利用自噬体逃避机体免疫应答,以促进自身的存活和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可引起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和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本篇综述中重点阐述细胞自噬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能否以自噬为靶点建立新型的抗感染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1自噬的生物学过程根据胞质内容物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不同,自噬分为三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是各种创伤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自噬水平一定程度的上调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的修复。自噬在应激状态下通过降解体内过多的错误折叠蛋白及受损细胞器,为细胞供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功效的中药在治疗脊髓损伤中广泛受到关注,其作用与细胞自噬的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细胞自噬是细胞在某些刺激因素下,细胞内膜性结构包绕损伤的蛋白或细胞器,并通过溶酶体融合降解损伤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的过程;生理状况下的自噬,对于维持细胞稳态有积极作用;肿瘤形成以后,细胞自噬反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起到促进肿瘤发展的功能。自噬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微自噬和巨自噬,均通过两个泛素化途径实现。细胞自噬可以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细胞应激反应、肿瘤基因表达、凋亡及病毒感染反应等诸多过程参与细胞癌变,也可能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降低了对于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但是在肿瘤进展的不同时期,不同肿瘤之间自噬活性的变化不一。自噬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或关键酶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靶标,拓展了肿瘤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机制将受损细胞结构成分降解并再利用的一种自然、保守的能量动态循环过程。线粒体自噬是自噬的一种形式, 指受损或失去功能的线粒体被自噬小体选择性吞噬, 随后被溶酶体降解的过程, 从而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内环境的稳定。骨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也叫退行性关节炎, 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关于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关联的研究不断增加。目前已证明, 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与OA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聚集于线粒体自噬及其与OA的联系, 论述了经典线粒体自噬通路——PINK1/Parkin通路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以及未来治疗OA的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志攀  周佳秀  帅念念  李祥  旷昕 《新医学》2021,52(12):893-896
自噬作为真核生物中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细胞降解机制,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调节细胞内的基本代谢功能到各种疾病,自噬已成为控制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中心调节点。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自噬异常也出现在精神疾病中,提示自噬可能是某些精神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一部分。该文就自噬及其与一些常见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自闭谱系障碍等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或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同时也为细胞器的构建或细胞结构的再循环提供原料。细胞自噬作用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对环境应激的应答方面极为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多种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噬与肿瘤     
自噬是细胞内清除受损或多余蛋白和细胞器的一种降解途径,通过对这些物质的重新利用应对细胞内的代谢应激。自噬既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如代谢和免疫等,影响细胞的增殖和死亡,在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疾病的治疗疗效,目前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肿瘤、感染和神经退行性变等,其中自噬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自噬对限制肿瘤坏死与炎症具有保护性作用,也可缓解代谢应激时肿瘤基因组的损伤;相反通过调控自噬水平可影响放化疗的疗效。本文在简要介绍自噬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自噬介导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一种自我消化过程,指细胞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是将细胞内变形、损伤、衰老或非功能性蛋白质及细胞器运送到溶酶体中形成自噬溶酶体,消化降解其包裹的内容物,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和细胞器再度更新的过程[1],也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