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治疗组在康复医学科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康复技术;2组其他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分别于2、4、6周后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序改变,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积极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有很好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02—2015-08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数字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症状积分,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疏血通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比较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或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优于丹红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所选病例均来自郑州市中医院2007-04~2008-03中风科住院病人,选择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辨证为风痰瘀阻型患者。1.2病例选择标准诊断标准:采用中医、西医双重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5—2012-05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5例,诊断均符合1996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病程<3个月,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探索最佳剂量,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筛选近2 a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65例脑卒中患者,经脑卒中分期匹配、性别、年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终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接受2个不同剂量(2 mL、4 mL)的丹红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每组30例。分析2组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情况(分别采用NIHSS评分与Bathel index评分),对比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的疗效。结果 2 mL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10.66±1.21)分,高于4 mL组的(8.12±1.03)分;2 mL组治疗4周后BI评分(59.12±4.89)分,低于4 mL组的(64.87±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肌内注射丹红注射液4 mL治疗,疗效优于2 mL治疗。  相似文献   

8.
9.
脑卒中偏瘫63例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许多偏瘫患者均有过肩痛的经历.肩痛不仅使偏瘫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延缓了许多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功能恢复和今后的日常生活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12~2011-02我院康复中心住院脑卒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81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观察血尿酸水平、临床表现及预后等,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病初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好。结论尿酸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损伤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分级与脑白质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脑微出血患者中皮质及皮质下出现脑微出血占比61.46%明显高于基底及丘脑23.96%及幕下区41.10%(P<0.05); 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中额区脑白质病变占比69.44%明显高于颞区14.81%、顶枕区6.48%、基底节3.70%(P<0.05); 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半胱氨酸血症及合并心房颤动是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发生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脑微出血各级与脑白质病变各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311,0.401,0.362,P<0.05)。结论 年龄>60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O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30例脑梗死患者、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69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NO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NO浓度与另两组相比显著增高(均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O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患者急性期血浆NO浓度可作为缺血损害的一个参考指标;而腔隙性脑梗死组NO浓度下降反映患者的高血压等基础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早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脑卒中早期预后,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死亡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导致低血清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病7 d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住院过程中死亡等情况.在入院和出院时均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Index,BI)进行临床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出院时的ESS和BI作为评价患者早期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2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29例(13.2%)患者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患者ESS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0.93us70.04,P<0.001),出院时ESS和BI两组之间亦有明显差异(52.66vs 75.48,P<0.001;42.34 vs 73.78,P<0.001),出院时两组患者死亡率亦不同(10.3%vs4.2%),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距发病时间、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低血清白蛋白可能导致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低,死亡率高,是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距发病时间、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应给予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脑循环储备力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循环储备力(CCR)减退与脑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5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光子发射扫描(SPECT)结合Acetazolamide负荷试验检测CCR,并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期间为2.4年。结果 CCR显著减退组36例,CCR正常组29例,随访期间脑卒中复发11例,其中CCR减退组7例,正常组4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脑卒中复发组平均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结论 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系统闭塞的患者除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卒中外,其它病理机制,如动脉到动脉的栓塞在脑卒中发病中,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1-2013-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动脉超声检查受检者有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入组对象血小板参数各项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伴颈动脉狭窄卒中组血小板计数(PL T )最低,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最大(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PLT、MPV及PDW较不伴颈动脉狭窄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伴动脉狭窄组血小板参数比较,仅MPV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4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的MMSE和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服药、锻炼、饮食及复诊等遵医行为显著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合并END组(41例)和非END组(95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IRT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T1诊断EN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占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与非END组比较,合并END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P<0.05); 糖尿病史、年龄、hs-CRP水平及SIRT1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SIRT1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559~0.903,P<0.05],诊断特异度为81.49%,敏感度为89.15%。结论 SIRT1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灶部位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97例单发病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无脑卒中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探讨MoCA 7个分项目(视空间与执行功能EF、命名NAM、注意力ATT、语言功能包括复述与流畅性LANG、抽象概括能力ABS、记忆能力包括瞬时记忆及近记忆MEM、定向力ORT)的评估结果与患者头部MRI影像结果中所示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1)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oCA26分者共73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总的发生率约为75.26%。(2)额叶部位梗死患者EF与ATT损害明显;颞叶部位梗死患者MEM、EF与ORT损害明显;丘脑部位梗死可能与ATT、LANG、EF损害有关;顶叶部位梗死可能与ORT、EF损害有关;枕叶、基底节部位梗死可能与EF损害有关。小脑、脑桥部位梗死在MoCA总分及分测验中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