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各40只。在制作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基础上予GM1干预,观察3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干预组脑组织均出现凋亡细胞和Bcl-2的表达;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和Bcl-2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凋亡细胞和Bcl-2的表达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细胞凋亡参与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进程。GM1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d龄SD大鼠72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胆红素血症组(n=24)、依达拉奉干预组(n=24)、正常对照组(n=24)。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12h组、24h组、48h组,每个亚组8只。依达拉奉干预组在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干预,之后3组在各时间点取血及脑组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NS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NSE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胆红素血症组相比,依达拉奉干预组血清NSE水平降低,但血清NSE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NSE水平增加,给予依达拉奉干预可以降低血清NSE水平,表明依达拉奉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胸科大手术后特发性黄疸12例,均于手术后1~10天内发生,仅有客观征象,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肝内胆汁淤滞性黄疸,其临床黄疸很快消退,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简要讨论了本病的诊断、病因、预后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模拟西方人群高果糖含量的饮食结构及习惯,本研究以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的方式,尝试构建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选取7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雄性Wistar大鼠4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给予高果糖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态监测大鼠体质量、腹围、血压等一般状况;6周后检测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TG、HDL-C、LDL-C和TC;分析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量内脏脂肪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同时采用多道生物记录仪测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等。结果实验组大鼠内脏脂肪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60±3.17)g vs(22.26±7.43)g,(7.26±2.23)%vs(5.16±1.20)%,P0.05]。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TG、TC、LDL-C、胰岛素、IRI、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和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Wistar大鼠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6周,能够成功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临床多见。我们收集了1993年~199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126例,对其病因及防治作一分析。一般资料:本组126例新生儿高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有关诊断标准。其中39例来自产科婴儿室,87例来自门诊。男77...  相似文献   

6.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又名肝内胆汁淤滞或术后黄疸,1950年Caroli氏首先报道了14例,1973年Lamont氏等正式提出这一新概念。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未见有关专题报道,但临床上并非少见,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免延误诊断和处理。本文在复习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后结合我院部分病例对其发病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1次/d,2 d后减量至5 mg,1次/d,2 d,最后减量至2mg,1次/d,维持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TBil水平(228.3±97.2)μmol/L较对照组(276.4±73.2)μmol/L降低(P=0.001),PTA(44.3±12.9)%较对照组(39.9±18.3)%提高(P=0.017),但ALB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2.3)g/L vs(33.9±7.8)g/L,P=0.184)];两组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60.4%)明显高于对照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提高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在严格把握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前提下,其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性血浆置换 (TPE)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 ,但用于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非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报道较少。我们对 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治疗性血浆置换 ,临床疗效显著。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 9月~ 1999年 12月 ,10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 1± 11岁。其中慢性重症肝炎 6例 ,肝炎后肝硬化 4例。共行 15次TPE ,其中 5例作 2次TPE。治疗前总胆红素 311.2± 4 5 .2 μmol/L ,直接胆红素 2 13.3± 33.8μmol/L ,间接胆红素 97.9± 18.5 μmol/L。1.2 设备与材料 COBES…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10)和心力衰竭模型组(CHF组,n=25),CHF组采用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10 w,建立CHF大鼠模型。12 w时采用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其心功能,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CHF组大鼠死亡率为40%(10/25),CON组无死亡。与CON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心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Vs)、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P<0.01);CHF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升高(P<0.01),心肌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较CON组增加(P<0.01);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HF组左室胶原明显增加,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增高(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结论阿霉素多次小剂量静脉注射能导致大鼠发生心脏间质纤维化及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可成功建立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型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可按血清胆红素(SB)浓度分为轻度(<85.5μmol/L)、中度(85.8~171μmol/L)及重度(>171μmol/L)。重度黄疸治疗难度大,若长期黄疸不退,可发生广泛性肝内泥砂样结石、胆汁性肝硬化,乃至肝细胞液化性或凝固性坏死。因此加速黄疸消退是改善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用于治疗重度黄疸的中西药物很多,择其常用而有一定疗效者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干预后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新生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胆红素血症组(B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干预组(C组),每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4个亚组。给予B组、C组大鼠腹腔注入1次胆红素,同样方法给予A组大鼠注入1次生理盐水,造模后C组大鼠立即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最后在各时间点将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取出。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浓度,计算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模后,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均出现在B组和C组大鼠,各时间点C组大鼠较B组症状明显改善,A组大鼠行为无明显异常。造模24h后,B组、C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水平不一的水肿、变性及炎性浸润等,随着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各时间点C组大鼠脑组织改变程度较B组减轻,A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B组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于A组、C组,与时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低于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依达拉奉注射液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改变不同程度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降低,表明依达拉奉注射液可减轻过量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 d龄新生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组(B组)和IGF-1干预组(C组),每组40例。各组再根据人工处死大鼠时间(6 h、12 h、24 h、48 h和72 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肉眼观察3组不同时刻大鼠的异常行为变化(如尖叫、抽搦、翻腾、俯卧及刺激后是否发生躲避等);各组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部位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分析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用于测定脑海马部位细胞发生凋亡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Bcl-2和Bax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Bax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仍均高于A组(P0.05)。结论 Bcl-2和Bax可能参与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时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大鼠实施IGF-1干预后,其可能通过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从而抑制脑海马部位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不同剂量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肾脏损伤情况.方法 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持续高嘌呤组20只、间隔高嘌呤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持续高嘌呤组以质量分数为10%的酵母粉饲料饲养,给予腺嘌呤100 mg/kg每天灌胃;间隔高嘌呤组同样以质量分数为10%的酵母粉饲料饲养,给予腺嘌呤100mg/kg隔天灌胃;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并以同体积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第6周调整灌胃方法:持续高嘌呤组给予腺嘌呤50 mg/kg每天灌胃;间隔高嘌呤组给予腺嘌呤50 mg/kg隔天灌胃;同时,持续高嘌呤组与间隔高嘌呤组给予100 mg/(kg·d)氧嗪酸钾,分2次腹部皮下注射,并继续饲以质量分数为10%的酵母粉饲料.检测大鼠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并观察其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间隔高嘌呤组喂养4周后血尿酸明显升高(P<0.01),与持续高嘌呤组血尿酸水平相比,P>0.05.间隔高嘌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低,与持续高嘌呤组相比,P<0.05.持续高嘌呤组肾脏损害严重.结论 间隔给予大鼠腺嘌呤配伍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可逐步升高大鼠血尿酸水平,且大鼠肾组织损伤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方法采用梯度酒精灌胃法早晚两次灌胃,并以10%酒精为饮料,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别于3w和6w检测肝脂肪变、肝内炎症、肝功能和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自6w出现显著的肝脂肪变,肝指数(3.6±0.2)、肝脂肪变积分(3.0±0.9)和炎症积分(1.0±0.6)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分别为(3.1±0.1)、(0.0±0.0)和(0.0±0.0),P<0.05];在6周时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AST分别为(1435.6±52.9)pg/ml、(20.7±5.4)mmol/L、(25.5±2.0)U/L和(124.5±13.2) U/L,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分别为(89.9±10.5)pg/ml、(5.0±1.1)mmol/L、(7.4±1.7)U/L和(40.4±15.2)U/L,P<0.05]。结论用该方法连续6w成功建立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新玉  田辉 《肝脏》2005,10(1):51-52
至今人们至少认识了3种程度不同的遗传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这3种疾病都是由于肝细胞内质网内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UGT)含量下降或缺乏,致非结合型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修饰过程障碍,引起非结合型胆红素升高.其中Gilbert综合征常见也最轻微,Ⅰ型和Ⅱ型CriglerNajjar(CN)综合征则相对罕见而严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于此类疾病的致病基因、诊断及治疗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4岁,因间断性皮肤、巩膜黄染1年人院。患者自述于2011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黄染,尿黄似浓茶,量正常,大便正常。无乏力、纳差、厌油,无发热、腹痛及白陶土便,不伴皮肤瘙痒。我院门诊查肝功能:TBil 66.7μmol/L、DBil7.8μmol/L,肝酶均正常。B超示脾大。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抗-EB(-)、抗-CMV(-)。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住我科治疗,予苯巴比妥片30mg口服3次/d,治疗10 d,肝生化指标正常出院。院外劳累后身目黄染加深,复查:TBil 85.9μmol/L、DBil 8.1μmol/L,余均正常。休息后黄染明显减轻,复查B超:脾脏增大(厚46 mm,肋下60 mm),为查明脾大原因再次住我科。既往体质良好,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父母健在,家族中否认有遗传病史。入科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6 cm,质软,边锐,无触  相似文献   

17.
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一例石朝选,丁杰,胡家露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shunthyperbilirubinemia),又称早期胆红素增高症,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慢性、波动性黄疸10年于1993年6月2日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新生乳鼠心脏再生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价,以建立哺乳动物在体心脏再生模型。方法:取出生1d和7d的C57新生乳鼠,采用低温麻醉并行心尖切除术,术后分别于1d、3d及21d取材,行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评价其心脏修复情况。结果:出生1d小鼠手术成功率为91.7%,出生7d小鼠手术成功率为85%。染色结果显示出生1d新生乳鼠其心脏具有完全再生能力,出生后7d的小鼠心肌细胞则失去了分裂增殖能力,其心脏失去完全再生能力,为瘢痕修复。结论:新生乳鼠心脏再生模型的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心脏再生分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 68例患儿均治愈,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在光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可由于胆色素的产生增加、肝细胞对血浆中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减少和肝细胞内胆红素的结合缺陷所致。临床上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最常见于体质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及肝炎后黄疸。Suzuki等曾对808例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携带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测定,其平均值为0.68mg/dl,明显地高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_sAg)阴性的对照组(平均值为0.52mg/dl)。另外,14.8%的HBV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