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传统体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肘关节MAS评分、膝关节MA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分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120例中风后痉挛瘫患者进行治疗,每日治疗1次,28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量表及修订的ADL-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根据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级法评定痉挛程度,显效33例,有效6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后修订的ADL-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5):601-60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例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shworth分级CSI评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可更有效地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性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康复组36例采用康复治疗,以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另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8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8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组为对照组8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醒脑开窍结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运动功能(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促进静脉张力,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崔培秀 《光明中医》2012,27(3):532-533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17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组85例和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85例,均治疗3~5个疗程.结果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组85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59%;对照组85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基本痊愈8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28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67.06%.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治疗中风恢复期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井穴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对痉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情况好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和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可显著改善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醒脑调脏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中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在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联合腹针的醒脑调脏法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舒乐安定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针刺组基本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西药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数据经Ridit分析,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两组间PSQI评分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睡眠质量优于西药组。结论:醒脑调脏针刺法对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通过肌电图及洼田饮水实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过程无异常情况,治疗组患者中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段晓丽 《河南中医》2011,31(10):1177-117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促脑细胞代谢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7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6%,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48例,有效率为4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后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42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娇  王玲 《河南中医》2013,33(2):260-26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睡眠倒错患者46例,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睡眠倒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广鹏 《国医论坛》2021,36(3):33-35
目的:观察阴经为主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配穴治疗,治疗组给予阴经为主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痉挛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86/100),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实施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对比2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 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 00%(37/50)],P 0. 05; 2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干预,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