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外科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及其管理对策。方法:纳入2016~2018年医院325例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其各种危急值种发生情况,分析探究危急值发生原因及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对132例心外科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发生种类分析发现,其危急值发生种类以低血钾、白细胞计数增多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主。结论:心外科患者危急值发生种类以低血钾、白细胞计数增多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主,临床可依据心外科患者检验危急值发生种类给予相应对策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采取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7~12月在医院心内科启动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护理安全管理,共上报160例患者的168次危急值报告,设为实施后。2019年1~6月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给予多科联合"危急值"安全管理,共上报211例患者的227次危急值报告,设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检验项目及上下限、构成比,比较实施前后管理偏差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肌钙蛋白异常危急值报告数占比居首位,与其他危急值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凝血功能异常、CK-MB异常分别占第2位、第3位。实施前血钾危急值报告数占比居首位,血糖异常、血钠分居第2位、第3位。实施后危急值报告处理时间超过5min、检验有误、患者有效投诉率、总体偏差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肌钙蛋白、心肌酶危急值是心内科患者出现危重症的重要预测信息,敏感性优于神经内科、肾内科、心内科联合的危急值标准,采取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形式,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减少护理偏差,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湖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107例危急值报告接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并分析问题原因,从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接收处理流程。结果:经规范后,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92例危急值报告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得到了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施行有效提高了内分泌科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的效果。方法: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改善危急值项目设置过多,门诊危急值管理缺陷,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不熟悉危急值处理流程等问题,比较管理前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情况。结果: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科月平均危急值数量明显减少,危急值报告比例降低,检验科危急值、门诊患者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均明显缩短,门诊危急值月平均延误数减少(P0.05),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人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知晓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从1.03%下降到0(P0.05)。结论: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能有效缩短检验科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的知晓率,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为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体会,为提高ICU护理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ICU病房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而观察组实施了危急值报告制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ICU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在ICU患者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中的高危患者的危急值项目进行统计,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成立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完善危急值临床处理流程、加强科室间合作、合理调配人员管理等。结果: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后,2014年全年心内科病区共接收危急值报告112例,所有患者均能在15分钟内得到妥善处理,未出现漏登记、无复核、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交班记录等情况,患者满意度为99.1%。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血管内科,能够预见性地检测患者的危险情况,为实施抢救提供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内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医院心内科就职的4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11月起,采用危急值报告规范化管理,2018年4~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统计实施前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培训和管理。比较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危急值管理评分。结果: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总知晓率为67.50%。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网络维护、部门监管、危急值确认、报告形式、危急值制度考核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定期的培训和优化管理,能够明显提升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在ICU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制度,观察组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的护理管理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管理在超声诊疗科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超声诊疗科自2019年1月起实施危急值报告管理,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共有175例危急重症患者,实施危后共有188例危急重症患者。比较实施前后危急值处理时间、患者病情知晓情况、患者成功抢救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危急值处理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病情知晓情况、患者成功抢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超声诊疗科实施危急值报告管理,可提高临床医疗安性,有效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广泛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对相关的护理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危急值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需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得分、睡眠质量评分、健康行为评分等,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及预防跌倒知识,从而防止跌倒等发生。通过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稳定其情绪和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ICU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按病历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号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安全护理,双号为观察组给予危急值报告制度,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结果:在实施之前,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安全可靠,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做出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内分泌科护理中使用危急值报告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危急报告200例,收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和完善危急值报告。结果:通过完善危急值报告后,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1例危急报告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获得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好评。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中完善危急值报告,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保证了内分泌科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检验科采用PDCA管理方法应用于危急值报告的管理流程中,于2018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统计2018年度检验科危急值的漏报情况。分别计算1~3月,4~6月、7~9月、10~12月期间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设计检验科危急值管理评价体系,对网络报告系统维护、主管部门监管、报告处理流程管理、危急值确认及时、危急值报告形式、危急值制度及考核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018年期间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总体上呈逐步降低趋势。4~6月、7~9月、10~12月期间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均明显低于1~3月,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018年12月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2018年1月(P0.05)。结论:PDCA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提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危急值报告在重症监护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结合危急值报告流程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方案结合实施危急值报告流程护理干预方案在对急诊患者的抢救中,有效降低抢救时间及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肾内科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通过对既往专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促使专科管理制度持续性改善。比较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2018年)与实施后(2019年)危急值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后危急值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肾内科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护理管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7年1~6月放射科入院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放射科入院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比较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放射科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具有科学的依据,操作规程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危重患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全面提高了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危急值报告的有效管理方式及其在临床医疗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近几年来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的168名患者资料和未进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建立的155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报告方式及报告建立与否对患者的干预成功率和医患纠纷率等影响情况。结果:电子病历信息和电话通知平台共同使用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报告管理方式,且在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后,患着的干预成功率显著提高,医患纠纷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效的超声危急值报告的建立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医患纠纷,此项技术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方法:分析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10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诊治及护理管理情况,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6例,未发生便秘和压疮,再出血4例,经医生及时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一定风险,但经积极防范及纠正后,患者均得到较好的保障,且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