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学经典名方之一,是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温艳东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十分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灵活,经验丰富,效如桴鼓。本文将通过重温补中益气汤的理论渊源,详细介绍温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系统阐述温艳东教授临证思路和诊病特点,并佐以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之验案,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阳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其着眼于脾胃,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李东垣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治法,并随证制方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清燥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等益气升阳的名方,在治疗现代脾胃病及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法起源于李东垣,他吸取了《内经》的脾胃理论,通过临床实践,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以甘温之剂来补其脾胃,升其阳气,制其阴火。肛肠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所以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疗效满意,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及气虚发热等症。徐慧媛教授防治疾病多从后天之脾入手,而补中益气汤恰依后天之脾功能而立,故而被徐慧媛教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拓宽了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列举徐慧媛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之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可探知,脾胃亏虚,元气不足,阴火内生,上冲于心,即可发为心悸,治疗可以补脾胃、升清阳及泻阴火为要,予补中益气汤治疗,为临床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在过敏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在过敏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杨天荣去冬今春,本人受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派遣,前往日本东京都立丰岛医院东洋医学科进行指导及学术交流。通过近三个月的临床,本人根据脾胃学说理论,运用补中益气汤治愈多...  相似文献   

8.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强调脾胃不足、胃气升发失常而致病,因而在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药物如升麻、柴胡、黄芪等在方剂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补中益气的治疗思想.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气虚失固之证,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主方,此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有脾虚之证,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卓著,现择典型病案5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李少凤,李少中,李少莉呼市中蒙医医院(010020)近年来,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补中益气,临证治疗某些慢性顽固性皮肤病,收到显著疗效,现举病案如下:慢性荨麻诊苏某.男,29岁,干部。病史3年,每到夜间及下午发病,平时常服赛庚...  相似文献   

12.
何钦 《河南中医》1994,14(6):356-357
补中益气汤在老年疾病中的运用何钦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037008)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眩晕/中医药疗法,老年人补中益气汤是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首方。具有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滞腻之妙,既可治务倦内伤,又可疗阳虚外感。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补中...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法源自东垣,他汲取了《内经》的脾胃理论,通过临床实践,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以甘温之剂来补其脾胃,升其阳气,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举隅湖南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金卫平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创立“甘温除热”的理论。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清阳不举诸证。其方补中有升举之功,益气不忘培血之源,调脾胃以固...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是调理脾胃名方,源于《脾胃论》一书。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多种病证。中医认为这些病证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脾胃的升降出入功能失衡,从而出现以脾虚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现代研究表明脾虚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运动、分泌和消化吸收机能紊乱,通过调理脾胃方药补中益气汤的治疗获得确切疗效。因此,设想补中益气汤的基本药理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整  相似文献   

16.
常爱香 《河南中医》1997,17(5):300-300
补中益气汤新用常爱香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454550)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晕厥/中医药疗法荨麻疹/中医药疗法外科伤口感染/中医药疗法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著名方剂之一,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用于饮食劳倦,脾胃气虚诸证。笔者近年来根据辨证施治的...  相似文献   

17.
李玲玲  程丹  李鑫洁  苏磊  鲁艺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36-1038
甘温除热法为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一种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在当今临床,对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后世普遍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但补中益气汤并不能完整的体现甘温除热法的内涵及组方原则,相较而言,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补中益气类药物用量远超补中益气汤,并且紧紧围绕中焦脾胃这一内伤发热的根本病因,药物组方原则更加明朗化,更好的体现了甘温除热法的全部内涵。因此,笔者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医家虞抟,有著作七部,其主要著作《医学正传》。通过分析该书治疗内伤的论述及运用补中益气汤的医案,认为虞氏可通过左右脉大小辨别内伤,并据脾胃不足的脉象或症状选用补中益气汤;也可通过脉象辨别患者是外感夹内伤与内伤夹外感,或有余中之不足与不足中之有余,从而调整补中益气汤的用药方法。该书所阐发的辨别内伤的脉学思想对继承和发展现有脉学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侯钧宝  宋秀梅 《新中医》1994,26(3):37-46
补中益气汤临床救急举隅侯钧宝,宋秀梅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脑膜炎,病毒性/中医药疗法,麻痹性肠梗阻/中医药疗法,急性病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笔者运用该方临床救急,屡获良效,兹举验案2则。例1:病毒性脑膜炎田...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常被用来治疗中气下陷诸证。薛己继承了《黄帝内经》和李东垣重视脾胃的思想,提出凡因中气不足而引发的诸证,皆可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薛己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相关医案显示,其治疗诸病的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和诊断用药不当;病机主要为元气亏损、阳气脱陷、脾胃亏损、脾肾亏损和肝木克脾;临证治疗特色为治病求本、务滋化源,补益肾命、以固根本,脾肾同治、朝夕互补,内伤虚损、唯补忌泻,药物化裁、合方灵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