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娜 《陕西中医》2014,(2):206-206,254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对肛肠术后并发症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2例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实行具有治未病特色的中医整体护理,B组采用普通分级护理。结果 A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P<0.05)。结论中医特色的辨证护理预防肛肠术后并发症的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2020—2021年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和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患者中医体质积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量表(ECOG-PS)评分、患者对康复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患者对康复护理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积分、ECOG-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积分、ECOG-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人群中,进行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具有很好的促康复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体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一词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重视,亚健康的防治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极具特色和优势,在亚健康的防治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防治颈椎病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正确辨识和抓住颈椎病发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中医防治颈椎病的关键环节。然而,中医“治未病”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预防为主的思想还需要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反复宣传以引起大家的重视,颈椎病的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董靖  张静  章涵 《新中医》2012,(6):179-180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已被认定是一个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乙肝三步曲。乙肝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是乙肝发展的必然趋势,尽早控制乙肝的发展,阻断其向肝硬化及肝癌的转变,对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应贯穿于乙肝防治中的全过程,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刘莹  马银虎 《西部中医药》2012,25(10):86-88
从中医眼科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入手,指出治未病思想对于眼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阐述青光眼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据2012肿瘤年报显示胃癌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病死率的第三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基因改变、多因素参与及多阶段发生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其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防可控,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正式将肿瘤列入慢性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韩崇涛  李沛  李康  潘富伟 《光明中医》2014,(10):2155-2156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 OP )是指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在中医学中隶属“骨痹”、“骨萎”的范畴,《素问&#183;逆调论》所谓骨痹是指肾枯不长,骨萎是指骨枯而髓减,其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易发生骨折,现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资料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危险系数就会增加1.4~1.8倍:7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达80%~90%,男性的患病率达48%~56%;8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高达85%~100%,男性的患病率则达60%~65%[2]。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治未病”为指思想导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江琪  王国玮 《北京中医》2011,(2):123-124
中医"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和完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原则。无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发病,有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发作、加重和传变,病愈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治疗方法多、预后不理想,在肿瘤防治的各个阶段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疾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致残率高,严重危害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只要重视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防止关节畸形的发生,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笔者多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经验,从“治未病“思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防早治谈谈自己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银翘散主治上焦温病初起但热而不恶寒之证,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来讲,病在卫分,此时用银翘散疏风解表,使邪从上焦肺卫而出,防止温邪传变入里。通过对银翘散的加减方、变方的分析,若病邪已经入里,而表邪未解,一方面要辨明邪之所在,在气者清气,入血者清血,一方面以银翘散加减透表达邪。吴鞠通在应用银翘散时遵循了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指导思想,时时不忘给邪以出路,防止病邪深入传变,体现出了"治未病"中"既病防变"的治病思维;从三焦辨证来讲,对于人体的上焦而言,逐邪外出属于既病防变,对中焦而言,"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3.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多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果诊治不当,可能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急生命。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把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肛周脓肿的防治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应普及肛周脓肿的健康教育及合理的饮食起居,避免诱因。"既病防变"强调应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它变。"瘥后防复"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用“治未病”思想指导脾胃病专科疾病的防治,充分挖掘中医文化和技术优势,在脾胃病防治的临床实践中彰显中医特色,创新脾胃防治模式的同时,探索中医专科建设新模式,使“治未病”工作变得具体且富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眼是目前世界和我国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文章探讨了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的防治,强调治疗干眼未病先防,从改善环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方面着手进行调治。对己出现干眼症状及眼表损害的应本着己病早治及既病防变的原则,强调内养外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作用,其中,艾灸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是中医“治未病”常用的有效方法.目前,“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艾灸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胃黏膜、延缓衰老、抗疲劳、调整亚健康状态等方面已展现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19.
以感觉障碍为主的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临床上多表现为四肢麻木、烧灼、针刺样不适,下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起初多无症状,待临床症状已经明显时,周围神经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期进行干预,预防其发生,防止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和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系统学说,其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一方面要防止病变的蔓延,另一方面要防止在"纠偏"(治疗)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不平衡(病变),也就是防止误治或治疗不当.在使用中药之前,做到未雨绸缪,具体表现为积极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中药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