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而对特殊煎法 ,更宜“深讲”。先煎、后下、包煎为特殊煎法之最常见 ,对其中不合理之处宜需改进。中药中介壳类、矿石类药物 ,因质坚而难煎出味 ,故需先煎。通常做法是先煎 2 0 m in左右后 ,直接下其它药物煎煮。这样除先煎药物外 ,其它药物就少了一个“浸润”的环节 ,影响了药物成分的煎出。笔者认为正确方法应为 :先煎时加入煎煮全部药物所需的水 ,先煎后待凉温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浸透 ,然后再煎煮。含挥发油成分的芳香类药材 ,久煎香气挥散、药性损失 ,因此采用后下的方法。习惯做法是将后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其效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在多种特殊煎法中,尤以先煎后下应用最广,但又难于掌握。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中药先煎后下切煎煮时间及火候的选择、有效成份、疗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1先煎中药煎煮方法的研究传统煎煮方法认为:先前是为了增加溶解度降低毒性,故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有毒药物及某些植物药需先前。临床上,多数中医院根据中医药理论,要求病人在煎药时对某些药物进行先前。1.三大煎时间及火候技制传统前法[门认为: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需打碎先前30min;有毒药物先前1~Zh…  相似文献   

3.
探讨《伤寒论》中大黄的四种煎煮方法(后下、汤泡、先煎、同煎),以说明传统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中药煎煮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对中药常规煎煮过程中煎煮器具、先煎、后下、浸泡、加水量、煎煮温度、时间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指出一些特殊中药,如附片、小白附子煎煮时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门诊病员对中药汤剂煎煮法中先煎及后下法不易掌握,或嫌麻烦的问题,笔者提出由药材加工厂或医院中药制剂室将常用先煎及后下药煎制成浓缩药汁备用的设想。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又可避免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还可节约人力物力,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医门诊病员对中药汤剂煎煮法中先煎及后下法不易掌握,或嫌麻烦的问题,笔者提出由药材加工厂或医院中药制剂室将常用先煎及后下药煎制成浓缩药汁备用的设想。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又可避免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还可节约人力物力,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桂月  李连信 《中成药》1989,11(3):9-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汤剂煎煮概况,包括煎药方法、时间、次数、加水量和药材粉碎度、先煎、后下、混煎等对煎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 ,汤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它因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具有疗效显著等优点 ,二千多年来 ,久用而不衰。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煎煮法颇为重视。明·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力。”清·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乎此。”可见 ,中药煎煮法 ,对疗效影响甚大。目前 ,因煎煮方法不当 ,致使中药治疗效果下降 ,药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 ,应强调煎煮法中先煎、后下及复煎问题。现结合笔者体会 ,分述如下。1先煎法需先煎…  相似文献   

9.
张佩英 《世界中医药》2011,6(2):150-151
中药汤剂是由1种或多种中药混合加水,经过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液体制剂,是中医药史上应用最早的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合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后下药大都质轻,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宜久煎,因此需后下,  相似文献   

10.
单建学 《中医药导报》2002,8(11):692-693
中药汤剂为中医最常规的剂型已有悠久的历史 ,历代医家对煎煮方法都很重视。如明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煮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强调了煎煮方法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恰当与否 ,对临床疗效影响极大。1 煎煮前准备工作1.1 煎服法要清楚 调配处方时 ,中药师要认真审查处方中每一味药 ,看是否有配伍禁忌 ,用量是否正确 ,要准确无误调配 ,每一味药称量要准 ,分量要均匀。先煎、后下、吞服、烊化 ,冲服等具体煎法 ,要向病人交待清楚。1.2 药物清洗 ,浸泡 药物在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具有先煎/后下功能的智能煎药机与传统砂锅对附子、青蒿代表性成分煎出率的差异。方法实验分为先煎药组(附子+黄芩)、后下药组(黄芩+青蒿),每组均采用智能煎药机和传统砂锅进行煎煮,测定两种方法所得药液中3种乌头碱及青蒿素的含量,比较煎出率。结果苯甲酰新乌头碱在传统砂锅、智能煎药机中煎出率依次为0.003827%和0.002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素在传统砂锅、智能煎药机中煎出率依次为0.00355%和0.00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煎药机与传统砂锅法对先煎/后下中药的煎煮效果相当,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煎煮前浸泡时间长短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汤剂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剂型,因其制做简便,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又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中药所含成份复杂,各有不同的性味和作用,因此在煎煮的方法上从古到今都是有讲究的.如药物煎煮前的浸泡时间长短、芳香性药物煎煮时须后下,矿物类药宜先煎等等.煎煮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按照药材的性质进行煎煮,这与汤剂的质量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汤剂在临床上的煎煮质量,笔者对中药在煎煮中应注意的事项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聂安政  高梅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13):3153-3161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后下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后下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后下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剂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但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汤剂,因其有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等优点,目前作为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与汤剂的煎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煎煮方法的不当,使汤剂不能很好地发挥,既浪费了药物资源又使患者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故些,有必要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质量加认强调,以便中药汤剂发挥应有的疗效。中药汤剂的煎煮有特殊要求的不外乎火候、用水、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煮时间、冲…  相似文献   

15.
聂安政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7):1716-1720
先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先煎的中药、先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先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从减毒增效的角度剖析中药先煎的原因,从先煎时间、粉碎度等对先煎的影响来探讨中药先煎的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先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先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采用不同煎煮方法后钩藤中异钩藤碱和钩藤碱含量的变化。方法对钩藤饮片及钩藤最粗粉采用先煎30min,再煎20min和先煎10min,再煎20min的方法来模拟临床汤剂的直接煎煮和后下的方法,采用HPLC方法对煎煮液中异钩藤碱及钩藤碱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钩藤最粗粉采用先煎10min,再煎20min的方法异钩藤碱和钩藤碱煎出量最高。结论异钩藤碱和钩藤碱性质不稳定,加热时间过长容易破坏,煎煮时宜后下,而且粉碎有利于其煎出。  相似文献   

17.
龟板、鳖甲先煎法的探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325400)黄秀芝【关键词】龟板鳖甲煎服法《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故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临床药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尤其中药先煎、久煎、后下、另炖等许多特殊煎法。龟板、...  相似文献   

18.
有些特殊中药,医生开处方时,在药物右上角标出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字样,煎煮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9.
常见芳香类后下中药煎煮条件的试验李士勇金幼兰刘春海廖朝晖*骆志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中药汤剂很注重煎煮方法,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尤其是芳香性中药复方汤剂的煎煮,煎煮条件对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1]。为此,采用微量挥发油测定法对常...  相似文献   

20.
顾根网 《西部中医药》2011,24(12):21-22
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汤剂疗效的关系.从煎煮的容器、中药饮片浸泡,加水量、煎煮火候、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煎、包煎、烊化、贵重药材用法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煮方法.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掌握好煎煮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