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而中医"肾藏象理论"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充脑,且可化生天癸,主宰生殖,二者在主宰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现代研究表明补肾中药能促进BMSCs增殖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生殖细胞,基于补肾中药干预BMSCs增殖分化的研究现状来探讨其与"肾藏精"、"肾主骨"、"肾生脑"、"肾主生殖"等中医"肾藏象理论"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肾藏象理论"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并有利于以"肾藏象理论"为指导,深化补肾中药干预BMSCs研究,从而为补肾中药干预BMSCs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试论维生素D为“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的诸多研究中肾藏象理论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肾藏象理论除与解剖学上的肾有关联外,还包括与一些其功能相关的形体组织及物质,即宏观的脏器与微观的系统网络功能态。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藏象学说,而肾藏象理论则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象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诸多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肾藏象与肾的关联不只是在解剖学上,而且神经内分泌网络与中医肾的本质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宏观的脏器与微观的系统网络功能态。"肾藏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就历代"肾藏精"的观点及内涵,根据"肾藏精"与干细胞理论、NEI网络动态平衡、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微观两个方面探讨"肾藏精"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长期过食咸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形成与饮食可以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后天的饮食习惯、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紧密相关,并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据《黄帝内经》"咸走血"理论,长期过食咸味可导致血瘀体质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咸入血寒凝泄津、入肾损精伤血、入心伐脉滞血。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咸味药,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幼官》中提到:"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酸先入肝,苦先入心……咸先入肾。"明确定义咸味药归经为肾,色属黑。《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主耳。"《素问·宣明五气》曰:"肾属水,咸入肾。"肾属水脏,水为阴,间接说明咸味属性为阴。本文将咸味药在血液病中的  相似文献   

7.
生殖类疾患在中医藏象学上多由肾所主,肾中精气是其主生殖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生殖繁衍之本。根据古今中医文献,对"肾主生殖"的内涵、肾精与生殖、肾精与天癸进行阐述,运用"中医藏象辨证体系"列述生殖与五脏的相关性,总结出精血的生成与秘藏是多脏腑、多环节、动态调控的过程。"五脏之虚,穷必及肾",揭示出生殖虽由肾所主,亦常与他脏关系密切,他脏均能各自通过肾脏来主生殖,临诊当注重结合他脏辨治,审证求因,以治其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阐述"肾藏精"的"象"表征信息;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生髓主骨、通脑,起亟、主外等生理效应;"肾藏精"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中心法则、DNA、干细胞等生物学基础;"从肾论治"相关疾病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物学机制."肾藏精"如何调控基因差异表达、干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刘康丽  孙升云 《陕西中医》2010,31(12):1693-1695
中医学的许多理论跟现代医学是相通的,存在的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中医五脏六腑更强调的是功能的集合而非实质性的脏器.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 阴,通于冬气",总论了肾的实质,也即是其功能的体现.以现代研究方法研究中医的肾, 表明肾参与了生殖、遗传、免疫、衰老、内分泌和造血功能等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1].中医认为,肾为精之处,贮藏着"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即所谓"肾为 先天之本".这个理论长期指导着中医学生命观,并形成了治疗先天不足以治肾为主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医“少阳主骨”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提出了“肾藏精”“肾生骨髓”“胆主决断”“精血同源”等著名理论,后世医家基于这些理论进一步研究,用之阐释中医病因病机指导临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少阳主骨”理论,历代医家研究较少,“少阳主骨”理论从经脉功能角度出发,对于阐述疾病病机变化,指导疾病诊断于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此文对中医经典中有关“少阳主骨”的条文进行梳理,对“少阳主骨”理论内涵进行追根溯源,探讨“少阳主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对治疗筋骨疾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基础,其中肾藏象辨证论治学说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衍生,可提供临床从肾论治的辨证理论依据,开展肾藏象理论以及辨证论治的文献整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文献学角度,对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的肾藏象辨证论治做了脉络梳理分析,并总结代表性的医家的观点,为临床研究肾藏象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医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发现"脑神说"隶属中医整体观念,是基于中医经络藏象总结提出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形神一体观"的理念。脑为元神之府,其生理机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心肾二脏,在这一理论基础下"心主神明"实际上作为脏腑机能而成为其核心理论组成部分之一。心、脑之争其根本原因在于脑在中医学中定义解读的不同,而在临床诊疗中,脑神之说亦是通过整体辨证进行施方用药,符合现代心身医学"形神并调"的医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医学界已经进行这方面的发生学研究,本文从解剖学角度系统论述了古代解剖学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联系,力图证明古代解剖观察是《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经》肾藏象理论的某些重要命题的创生与古代解剖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药五味是中药性能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表示药物的实际性能,同时还反映各种药物具有的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若干规律性的联系。中医采用了五味配五脏理论,故有"咸入肾"之说。其实,咸味药的作用超过了传统的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本文以咸味药为研究对象,从咸味药与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咸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咸味药的方剂配伍规律及其在脾胃病的临床运用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内经》"肾藏象"理论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国医论坛》2007,22(4):13-14
慢性肾炎为现代医学病名,病机复杂,病情多变.运用《内经》"藏象"理论分析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证治经验,发现其病机虽与中医五脏皆有关,但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内经》"肾藏象"理论对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肾"为五脏之一,主藏精、生长、发育和水液代谢.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其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病久及肾".可见,中医"肾"在人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西医作为泌尿器官的"肾"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中西医对肾脏在解剖、生理、病理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藏象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脾脏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脾脏藏情主要是指脾藏意主思而言,其命题早在《内经》[1,2]中已提出。脾脏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笔者整理"脾藏意"、"脾主思"、"思伤脾"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旨在对脾与情志相关的藏象理论进行初步解析,以期找到健脾作为中医治疗情志相关疾病主要治法之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藏象学说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看总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似是而非.中医的藏象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众所周知,"五藏"绝不等同于西医的心、肺、肝、脾、肾.多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的藏象实质展开深入研究的各位先驱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中医藏象实质的面纱.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因此,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实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学说,从它着手,中医理论可以和现代医学的最前沿的细胞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而使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上篇介绍"五藏"与五个亚细胞结构的对应关系,下篇用这五个亚细胞结构说明"五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20.
"肾藏精,精生髓"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学者提出的肾-髓-脑,肾-髓-骨等生物轴均是以"肾髓系统"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构建中医"肾髓系统"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充实"肾髓相关"理论,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肾髓相关"理论解决重大疾病的临证问题。而历代医家并没有对"肾髓系统"做出明确的界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肾髓系统"中的"髓"包括脑髓、脊髓、骨髓,髓可化生血液,其与骨髓共同滋养骨骼,而骨髓与脑髓、脊髓相互贯通,均与血有关,故"髓化血"这一功能特点在"肾髓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肾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初步阐释和构建中医"肾髓系统",以期丰富"肾髓系统"相关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