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75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指标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与非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心律失常阳性率为62.0%(31/50),与观察组的56.0%(2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其具有迅速、无创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11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χ2=5.153,P=0.023);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图(TTM)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1周内无症状时分别予24~48小时TTM监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比较两者SMI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SMI检出率TTM(69.50%)较DCG(44.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检出率TTM(15.50%)较DCG(9.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M能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SMI以及短暂、无规律的心律失常等心电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并实施心电图检查的患者322例,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其中≥70岁年龄段患者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较常规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临床诊断心脏病的理想选择,同时更应该针对老年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79例为观察对象,均前后接受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且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64.56%、有症状心肌缺血者35.44%,与常规心电图的45.57%、54.43%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上速28例、期前收缩(早搏)3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1例,室内阻滞19例,与常规心电图的12例、10例、20例、17例比较,前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能够发挥良好的诊断及其他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AECG检测结果。结果①AECG中ST段压低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持续时间在06:00~12:00时段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多呈快频率依赖性,与慢频率依赖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演变规律,为临床心肌缺血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及检查结果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的成对、二三联律、室性早搏的成对、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房性及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室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较高,可较仔细检出冠脉缺血情况及心律失常频率、发作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心电图表现。结果常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60.0%(36/60),低于动态心电图的96.7%(58/60)(P0.05)。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心动过缓、心室内传导阻滞、各种逸搏及逸搏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ST段改变、T波改变、U波改变及QT间期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能提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对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31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相关数据制作成散点图,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室上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性早搏5组,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的吻合率。结果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吻合性较高;室上性期前收缩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期前收缩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分析受检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查结果及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的评价。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56例,阳性率71.79%,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45例,阳性率57.6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室性、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评分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监测准确性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更能得到患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7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两组均首先常规扩冠及纠正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期前收缩情况、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房性、室性以及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期前收缩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指标(室性早搏、短阵室速、ST段降低及ST段降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 3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种不同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上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均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的检测心电图的患者200例,因为检测的方式不同定义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首先给予常规的静息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再次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的诊断的检出率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在房室肥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缺血性ST-T改变、窦性停搏中的诊断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阳性率是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各心脏信号异常的检出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诊断的阳性率高,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86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老年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类型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ST段降低幅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5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为87.32%,常规心电图为7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主要集中在06:00-11:59时间段,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快频率发作率为84.97%,显著高于慢频率发作率15.03%(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 ST段压低的检出率,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381例,按病因分为对照组(36例)、室性期前收缩组(室早组,26例)、高血压组(184例)、糖尿病组(53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组(高合组,55例)和糖尿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组(糖合组,27例),比较6组冠心病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冠心病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7.83%、58.49% vs 27.78%,P0.05),而室早组阳性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合组与高血压组、糖合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冠心病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冠心病诊断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