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步态功能分析,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髌四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体针。于治疗4周前后对患者进行步态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步行速度,跨步长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提高步行速度,增加步行稳定性,进一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正骨》2017,(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面夹角与其步态的关系。方法:2015年1-12月收集72例KOA患者。男30例,女42例;年龄45~80岁,中位数56.5岁;左膝32例,右膝40例;病程2~2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拍摄其患侧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定膝关节面夹角(股骨内、外侧髁最低点连线与胫骨平台内外侧关节面最低点连线的夹角);以步态测试系统测定患者的步速、步长、步角、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等步态指标。对膝关节面夹角与各步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膝关节面夹角为3.61°±1.57°,步速为(60.86±14.16)cm·s-1,步长为(50.28±7.66)cm,步角为15.99°±4.17°,支撑期时间为(0.84±0.10)s,支撑期百分数为(63.57±1.8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面夹角与步速、步长呈负相关(r=-0.704,P=0.000;r=-0.720,P=0.000),与步角、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呈正相关(r=0.745,P=0.000;r=0.734,P=0.000;r=0.542,P=0.000)。结论:KOA患者膝关节面夹角与其步态密切相关,对其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正骨》2018,(11)
目的:探讨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KOA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左侧33例、右侧39例,年龄(62. 8±7. 2)岁,病程(12. 54±6. 37)年。拍摄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测量患侧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并进行步态分析测试,记录步速及患侧步长、步角、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等步态参数。分别依据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测量结果将患者分组,对各组患者的步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0. 2°~7. 8°,中位数3. 1°(1. 0°13例,1. 0°~3. 5°34例,3. 6°~8. 0°25例);股胫角170°~186°,中位数178°(170°~176°18例,177°~180°31例,181°~187°23例)。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28°±3. 43°,15. 43°±3. 83°,20. 50°±2. 72°,F=18. 571,P=0. 000;(70. 59±9. 88) cm·s~(-1),(62. 15±11. 47) cm·s~(-1),(41. 10±7. 90) cm·s~(-1),F=27. 621,P=0. 000;(55. 71±4. 87) cm,(51. 94±4. 17) cm,(36. 78±7. 14) cm,F=40. 272,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3. 5°和3. 6°~8. 0°的患者(P=0. 03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3. 5°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3. 6°~8. 0°的患者(P=0. 001)。膝关节面夹角3. 6°~8. 0°患者的步速、步长均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和1. 0°~3. 5°的患者(P=0. 000,P=0. 000; P=0. 00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速、步长与膝关节面夹角1°~3. 5°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3,P=0. 154)。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79±0. 06) s,(0. 86±0. 71) s,(0. 87±0. 12) s,F=0. 811,P=0. 453;(63. 92±6. 34)%,(64. 74±8. 37)%,(66. 74±7. 31)%,F=0. 421,P=0. 660]。不同股胫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 42°±4. 88°,13. 93°±3. 57°,17. 04°±5. 43°,F=1. 311,P=0. 283;(56. 71±15. 72) cm·s~(-1),(66. 24±11. 13) cm·s~(-1),(55. 38±17. 72) cm·s~(-1),F=1. 983,P=0. 154;(48. 63±9. 92) cm,(53. 51±3. 92) cm,(44. 85±11. 54) cm,F=3. 294,P=0. 051;(0. 90±0. 10) s,(0. 82±0. 08) s,(0. 90±0. 15) s,F=1. 838,P=0. 175;(64. 93±1. 37)%,(64. 54±0. 89)%,(65. 62±1. 64)%,F=1. 851,P=0. 173]。结论:KOA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越大,步角越大、步速越慢、步长越短,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则无明显变化;而股胫角的大小对KOA患者步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步六式健膝功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明确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功法组和对照组。功法组予习练三步六式健膝功;对照组予简易下肢康复训练。两组均每天习练3组,每周6 d,连续 12 w。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服用情况及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膝关节三维力矩峰值及步态特征的变化。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及WOMAC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伸展力矩增大、内收力矩降低(P<0.05);功法组伸展、屈曲、外旋力矩均增大、内收力矩降低(P<0.05);功法组步长、步速及足前进角均升高,步宽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功法组治疗后VAS及WOMAC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屈曲力矩升高更明显,内收力矩降低更明显(P<0.05),步长、步速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习练三步六式健膝功能有效改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态生物力学参数,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易筋经功法与拉伸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步态生物力学参数作用的差异。方法:自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门诊等招募KOA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按1∶1分为易筋经功法组和拉伸训练组。干预方式包括6周的线下课程训练和6周的居家自我练习。在入组基线时、干预结束后分别采集患者膝关节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功法组干预前后屈曲角度峰值、内收角度峰值、内收外展活动范围以及Z轴垂直地返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拉伸组(P<0.01,P<0.05)。结论:相较于拉伸训练,易筋经功法锻炼能够更显著地改善KOA患者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其步行能力;同时能够更显著地增加关节屈伸力矩、减小其内收力矩等参数。易筋经能够成为KOA患者运动治疗的传统功法选择,对于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的生物力学作用可能是其被应用治疗KOA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坐位调膝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理筋推拿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坐位调膝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即刻有效率80.00%、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OMAC总分、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即刻疼痛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步长、步幅、摆动相、双支撑相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调膝法即刻疗效优于传统理筋手法,对疼痛改善明显;4周后更能改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针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并没有形成共识的最佳方法。尽管缺乏这些方面的标准化,这始终表明,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步态参数。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汇总了相关文献,总结并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衡量骨关节炎特征的研究,以及步态参数的变异性对于发病率的高低的影响。文献检索结果包含七项关于对照运动学参数研究,九项针对动力学参数以及四项针对EMG分析方面的研究、六项针对步态分析治疗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将30只6月龄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动物均按照改良Hulth法对右侧膝关节进行早期膝骨关节炎造模。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动物以加味阳和汤灌胃,模型组动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对膝关节进行X线检查和解剖学大体观察,并于胫骨平台内侧取关节软骨制作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软骨改变,按照Manki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1X线观察。空白组兔膝关节关节间隙对称,关节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增生;模型组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基本消失,呈内翻畸形,股骨内侧髁变大,胫骨内侧平台不平整,股骨内髁及胫骨内侧平台可见大量增生骨赘;实验组可见膝关节间隙不平整,内侧间隙变窄,程度较模型组轻,股骨内髁、胫骨内侧平台有少量骨赘形成,但较模型组变化小。2大体观察。按软骨形态退化程度由轻至重分级,空白组Ⅰ级9只、Ⅱ级1只,模型组Ⅱ级3只、Ⅲ级7只,实验组Ⅱ级5只、Ⅲ级5只。3组兔膝关节关节软骨形态比较,空白组最好、实验组次之、模型组最差(R空白组=5.90,R模型组=21.35,R实验组=19.25;χ2=20.524,P=0.000)。3镜下观察。3组兔关节软骨Mankin评分分别为(0.550±0.675)分、(7.950±1.535)分、(4.300±1.33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33,P=0.000);空白组评分低于模型组和实验组(P=0.000,P=0.000),模型组高于实验组(P=0.000)。结论:加味阳和汤可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的退变,这可能是其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腓骨小段截骨术后步态参数特征。方法:纳入46例采用腓骨小段截骨术治疗的KOA患者。男18例,女28例。年龄58~72岁,中位数65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采用IDEEA3穿戴式智能化步态分析仪采集患者步态参数,分析患者的步态参数特征。结果:6例患者退出随访,最终纳入40例患者进行步态参数特征分析。(1)患肢支撑时间。不同时间点的患肢支撑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21.02±90.49)ms,(449.04±72.02)ms,(477.34±136.40)ms,(488.31±57.99)ms,(432.26±45.18)ms,F=9.672,P=0.000]。术后3个月、1年、3年,患肢支撑时间均长于术前(P=0.001,P=0.001,P=0.000);术后5年,患肢支撑时间短于术后1年、3年(P=0.020,P=0.000),但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4,P=0.098);术后1年、3年,患肢支撑时间均长于术后3个月(P=0.047,P=0.000);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的膝关节评分法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分析步态参数,包括支撑期时间、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等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JOA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改善(P〈0.001),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左右两侧支撑期时间均小于疗前,分别为P=0.005,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前足着地阶段时间延长,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时间缩短,左右两侧四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同侧同阶段比较,时间百分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分析可以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两者结合能更加客观科学地阐述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和口服芬必得治疗,疗程20天。观察临床疗效、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JOA评分及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87.5%(P〉0.05);两组治疗后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PT、TW、AP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增加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且能提高其股四头肌的肌力和做功等。 相似文献
14.
许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6)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缓解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早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固始县信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早期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RIS)为78.0%,明显高于对照组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可有效缓解KOA患者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胆碱对软骨细胞的活性及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培养软骨细胞,采用脂多糖诱导软骨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将软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PS 8μg/m L)、龙胆碱组(LPS 8μg/m L+龙胆碱100μmol/L),MT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存活率。SD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制备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5 mg/kg)、龙胆碱(20 mg/kg)组、龙胆碱(40 mg/kg)组,1次/d,连续给药21 d。排水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足跖肿胀体积,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IL-6、IL-1β、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存活率降低(P<0. 01),龙胆碱干预后增加(P<0. 01)。龙胆碱干预后,膝骨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减轻,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 01),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龙胆碱可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滑膜炎症,减轻足跖肿胀的症状,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紫康膝冲剂对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端粒酶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紫康膝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对丹紫康膝组、西药组、模型组大鼠运用改良Hulth造模法进行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模,于造模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给药治疗.丹紫康膝组灌胃丹紫康膝冲剂,西药组灌胃硫酸氨基葡萄糖,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以等容积蒸馏水,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4周.肉眼观察大鼠膝关节大体形态,用TRAP-ELISA法检测关节软骨端粒酶活性.结果:肉眼观察下见模型组膝关节软骨明显退变,局部溃疡,关节边缘增生,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可见膝关节有新生软骨生成,空白对照组膝关节软骨光滑润泽,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软骨端粒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高(P<0.05),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软骨端粒酶活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紫康膝冲剂能提高大鼠膝关节端粒酶活性,从而延缓大鼠膝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21)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的时空参数指标、膝关节支撑期屈伸角度及地面反作用力与正常老年人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23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按K/L分级分为轻度组(n=13)及中重度组(n=10),并招募10名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使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AMTI对三组受试者进行步态采集,并对其步态时空参数指标、地面反作用力、膝关节支撑期内屈伸角度峰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重度组的步速、步幅、患侧支撑相时与轻度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组、中重度组的患侧支撑相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时相与支撑相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第一峰值、第二峰值、谷底对照组与轻度组、中重度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肌群力量下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降低,造成患者步速、步幅、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等明显低于身体健康的人群,缓冲体重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述指标均可判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在医学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对100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技能以及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躯体疼痛,改善生理以及心理功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屈伸肌群的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针刺取穴主要为内膝眼、鹤顸、犊鼻等,推拿治疗主要手法为攘法、揉法、拿法、擦法及关节被动运动等;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JOA评分以及等速测试系统评估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②两组患者等速测试示,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肌力、做功等,其疗效优于口服芬必得.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assage on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conduct the analysis on the functions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 in patients. Methods Eighty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one. In observation grou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assage was applied. The main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were Nèixīyǎn(内膝眼EX-LE 4),Hèdǐng(鹤顶EX-LE 2),Dúbí(犊鼻ST 35), etc. In Chinese massage, gun-fa (rolling), rou-fa (kneading), na-fa (grasping), ca-fa (rubbing) and passive movements of joints were applied. In control group, Fenbid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JOA score and the result of isokinetic testing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 (36/40)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was 87.5% (35/40) in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equivalent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JOA score after treatment increased remarkably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both P<0.01).②It was indicated in isokinetic test of two groups that peak torque (PT), total work (TW) and average power (AP)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P<0.01) and the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remarkable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assage can improve significantly in the symptoms,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flexors and extensors as well as motor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achieved with Fenbi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太极拳锻炼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太极拳锻炼。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及10 m行走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73.9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受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10 m行走所耗时间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