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春中医药大学不忘初心,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体性教育改革坚定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履行育人使命;实施书院式经典教学、中医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中药拔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也是新时期育人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阳光体育教育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针灸推拿是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中医临床运用最广的科目之一,几乎每一个中医院都设有针灸科和推拿科。针灸推拿实践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衡量一个针灸推拿医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系统研究针灸推拿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意义重大。针灸推拿实践技能的内容主要有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和临床病症的针灸推拿诊治方法等。针对这些内容我们拟定一系列教学资料和规范的标准化系列考试,并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3.
4.
基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近6年研究生毕业就业状况分析,结合医学院研究生就业特色及就业形势,总结出研究生学科建设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继续强化学科影响力、深化学科内涵、加强推拿专科建设、强化区域诊疗中心等五个方面内容,以期对推拿学科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药》2021,(2):F0002-F0002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团队,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围绕本学科特点及学科前沿问题,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建设一流针灸推拿学科团队为目标,强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加学术骨干”体制构建。团队发扬追赶超越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以针灸推拿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协同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6.
高校二级学院是就业工作的主体,开展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估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科学发展与规范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全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精准就业,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一套体现系统性、导向性、可行性、兼顾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二级学院领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十分关键。一个完整的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应包含组织保障、指导服务、市场建设、信息化建设、就业实效、调查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内经选读课程是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四大经典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深度挖掘内经选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使课程与思政互相交融、互相补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门学科务必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程思政"的建设及实践过程,提出融入思政内容的内经选读教学的实践改革方案,以期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高校建设"调整规模、提升质量、充实内涵、办出特色"的发展思路,结合院部专业特色,明确高校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实验教学平台的条件优势,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具有基础宽厚扎实、操作动手能力过硬、实践水平高、开拓创新竞争意识浓、实际应用能力强、适应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9月19日,由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承办,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杂志、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协办的2018世针教育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在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区体育馆隆重开幕,经过两天的激烈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针灸》2004,24(8):F002-F002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历史悠久。始创于1956年,吴棹仙、蒲湘澄等一批国内知冬针灸推拿专家为针灸推拿学科点创始人。1960年开办全国首批针灸专业。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针灸学硕士学位授位点,1986年成为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针灸推拿博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四川省本科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四川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96年成为四川省首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1999年学科点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学科点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汤继芹  韩涛 《世界中医药》2013,8(9):1108-1109,1112
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高等院校针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模式,确立以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以传承、实践、创新、应用为主干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并验证了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校内过程评价与社会认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微格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实习护生32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以微格教学模式为基础实施教学,对比两组护生实习后考核成绩、护士核心胜任力以及对带教老师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针灸、推拿课程理论考核及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结束时观察组护士核心胜任能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格教学模式为基础实施针灸推拿临床教学可明显提高其教学质量,实习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探索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能力的途径,建立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迫在眉睫,长春中医药大学对青年教师按照教龄分为入职适应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采取各有侧重的综合措施进行培养和考核。通过这种阶段性的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不但提高了教学水平,而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教育研究是高水平教学成果的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院校教育研究对教学改革成果的促进作用,以长春中医药大学近5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为样本,对比2018年国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研究的成绩与差距,探索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的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的举办,强调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环节,推动了针灸推拿临床操作规范化,提升了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临床带教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技能大赛的情况,描述了我校的备赛安排及计划,深入阐述了开展针推临床技能大赛促进教学相长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石学科是特色中医药院校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之根基,必须加以重视,不断强化。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中医基石学科的管理机制,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是确保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内核。青年教师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力量,探讨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教师、怎样培养青年教师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当前,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发展存在教学质量文化强调不足、教师能力解构针对性不足、教师能力规范培训不足等问题。江西中医药大学通过培育教学质量文化、健全教师发展质量标准、开展教师规范化培养等措施,探索青年教师发展路径,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长春中医药大学探索并实践了"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全过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模式。"三层"即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活动;"四阶"即在大学职业教育启蒙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技能提高阶段、职业技能实战阶段四个阶段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五维"即通过师资遴选、师资培训、导师聘任、教学研究、教材建设五个维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指导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卫生资源、潜在的经济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为增强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是中医药大省,“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关键时期,中医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健康旅游等新业态的快速形成和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催生出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人才的强烈需求。近年来,山东中医药事业发展虽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缺,县级以下中医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城乡社区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需充分发挥中医药职业院校的作用,加大基层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20.
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根据当前中医人才培养形势,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并随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为培养中医人才在德育实践、中医思维培养、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国际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