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及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精髓,是中医学人成长成才必读医籍.通过阐述中医经典内涵,分析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的必要性及意义,通过广泛调研,结合高校中医学类专业中医经典课程改革情况,构建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的制度,初步探索中医经典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培养中医思维,夯实中医基础知识,为提升中医人才临床水平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体专业,招生数量大,就业范围广,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至关重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医疗改革的发展,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果不明显,现代中医学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是坚持传统中医教育的师承教育模式还是继续发展规模化的院校教育引发了一系列论战,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我校关于开设"早临床班"的课程教育实践,探讨"早临床"的有效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培养中医卓越医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继承乏人乏术,"内热外冷",应在分析中医事业可持续发展亟须关注的焦点问题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建立传统型、现代型、科研型、交流型、教育型5种中医人才培养方向,通过高校、医院、教育机构、外事交流、科研院所等部门建立分阶段、系统化的培养链条,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从容面对中医事业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高等中医学教育理念,既是实施中医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又是中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遵循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对高等中医人才的需求,依托医圣故里深厚的仲景文化优势,提出了"中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俱重、传承仲景学术与创新精神相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交互、精湛仁术与高尚仁德并举"的中医学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澳大利亚中医立法工作的逐步实施,澳大利亚针灸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本文将从澳大利亚针灸的传入史、澳大利亚针灸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针灸教育体系以及中医立法对针灸教育的促进等方面探讨针灸教育在澳大利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专业认证既是国内的又是国际的,探索中医教育特点和规律,开展中医学教育认证,将会推动全球中医教育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对指导高等中医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整体提高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水平,确立我国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从而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医学交流和竞争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历史悠久,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成为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然而,传统中医教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学术继承上,且这一特点影响至今,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作用颇为局限。要想培育未来中医人才,使中医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医教育的现代化乃当务之...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中医学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石,在中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与适应现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医学科的分化与构建、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内容与关系搞清楚,才能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视角、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认识和发展中医学,才能为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是中医学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建设的改革关系到高素质临床中医医生的培育,中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中医学更好发展的实现。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及其附属临床教学基地从强化学生管理、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活动多维度对中医学临床教学基地进行了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中医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2011年起中医教育置于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 Regulation Agency,AHPRA)的统一监督管理之下。至今为止澳大利亚共有6所院校获准开设中医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3所综合大学。本文将重点对这3所综合大学的中医教育现状、规模和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国际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庆祥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21-1022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中医学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石,在中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与适应现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医学科的分化与构建、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内容与关系搞清楚,才能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视角、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认识和发展中医学,才能为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已经形成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为中医事业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中医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但从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反馈信息来看,中医人才质量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是否存在欠缺.本文对古代中医教育方式特点进行简要回顾,探讨其对改进当前中医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医在澳大利亚立法的过程及其意义,对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简介澳大利亚的中医教育和学术团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医目前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波 《江苏中医药》2007,39(7):12-13
中医学历经两千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医疗、教育、科研、学术团体等领域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中医学却逐渐走入困境,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困惑.中医学如何解开束缚,走出困境,已迫在眉睫,不允许再等闲视之.中医学目前遭遇的困境主要有四个方面: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中医医院西医化倾向明显,中医科研与中医思维相悖,中医药行业管理淡化.中医学遭遇困境的原因与中医本身的发展完善滞后等因素有关,应加大对传统医药的宣传和扶持,规范中医高等教育,推行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帮助中医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波 《中国针灸》2008,28(3):228-230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是西方世界中第1个单独为中医立法的州,随着2000年中医注册法案的通过,该州乃至澳大利亚在中医针灸执业正规化管理、中医药教育与科研、中医针灸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在中医立法、执业注册管理、专业教育、中医针灸行业协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感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作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目前,随着医教协同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医硕士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中医辨证论证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阐释了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中医学专业按照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进行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认证.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学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专业认证有利于统一行业内部对中医人才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是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推动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中医学科过度分化、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中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师承教育的实践,提出应在原有教学板块中加入师承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有正确认识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使命感,完善学科设置与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底蕴,建立院校+师承模式、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可满足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