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影响。方法观察60岁以上的53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与500例非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根据老年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将脑梗死患者分为HUA组和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线指标的差异。比较HUA组和血尿酸正常组脑梗死发病时及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HUA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HUA组患者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脑梗死发病时HUA组的尿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治疗后恢复程度差于血尿酸正常组(均P<0.05);对脑梗死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A是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HUA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有关,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6例溶栓患者中有22例继发HT(18.99%),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回归分析表明早期CT改变、基线舒张压≥100mmHg、基线血糖≥11.1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h、年龄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h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溶栓时间窗、年龄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3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病人分为END和非END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热、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TOAST分型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发热、NIHSS评分、空腹血糖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高NIHSS评分、空腹血糖偏高以及较大的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同时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全部患者分为A(空腹血糖7.0~11.1mmol/L)、B(空腹血糖11.1~16.7mmol/L)、C(空腹血糖≥16.7mmol/L)三组,观察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脑CT扫描梗死灶大小和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的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16.7mmol/L的患者,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情况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血糖≥16.7mmol/L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脑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组、危险因素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21 d时,外周血EPCs数量均较发病24 h时间点高(均P0.05),发病后EPCs逐渐升高,且在14 d时间点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下降,在30~90 d时EPCs水平与发病24 h无差异(P0.05)。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脑血管病外周血EPCs独立的影响因素。外周血EPCs数量与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关(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14 d时,NIHSS评分随着外周血EPCs上升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NIHSS评分与外周EPCs呈负相关(均P0.01);在发病后21~90 d时,这种相关性不复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呈动态变化,且数量上升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检测外周静脉血EPCs数量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谭静  华琦  李静 《心脏杂志》2010,22(6):913-915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住院病死率性别间有无显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3年~2006年我院心内科首次发作且发病24 h内入院的1 278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年龄、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患者无发病诱因、症状不典型者多,发病至就诊时间延长,且住院期间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以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低于男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较大、并发高血压病、入院空腹血糖较高且较少接受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PCI治疗。结论:急性STEMI患者女性住院病死率较男性高,与其并发较多危险因素且未接受更积极的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7.
拜糖苹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轻度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拜糖苹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轻度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15 2例患者随机分入拜糖苹组 ,14 6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 ,采用溶栓、活血化淤、脱水、营养神经、降纤、抗凝等方法综合治疗脑梗死 ,疗程 2周。拜糖苹组予拜糖苹 ,2 5mg~ 5 0mg,餐时口服或鼻饲 ,3次 日。对照组不予拜糖苹外 ,其余治疗同拜糖苹组。 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餐后血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差异 (P >0 0 5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亦有显著差别 (P <0 0 1)。拜糖苹组治疗总有效率 86 8%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7% (P <0 0 5 )。 结论 轻度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口服拜糖苹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 ,拜糖苹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高血糖症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65%。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数、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50=6.763)的危险性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危险分层与急性脑梗死(AC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ACI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分层,评定人院治疗第1、3、7及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于第14天评定临床疗效;分析高血压危险分层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压增高者占86.4%。各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人院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随着危险程度的升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趋向加重,临床疗效变差。结论极高危组近期疗效差;高血压危险分层对评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并发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3例DM并发aCI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43例非DM并发ACI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水平、TC(总胆固醇)水平、TG(甘油三酯)水平、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TC水平、TG水平、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并发ACI患的血糖变化对ACI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黄连素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46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阿托伐他汀+黄连素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91%)对比,观察组(97.83%)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黄连素进行治疗,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获得理想效果,从而促进糖尿病伴有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尿酸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10例,随机选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与100例非梗死病人血清尿酸水平,统计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并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梗死组病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和血尿酸正常组(NUA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入院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指标的差异。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急性脑梗死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对年龄、性别、入院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进行分组后,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了解血清尿酸水平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升高病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UA组相比,HUA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首次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UA组和NUA组在急性脑梗死初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年龄65岁,三酰甘油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入院随机血糖11.1 mmol/L,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的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与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等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浆L-精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内四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根据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128例和非END组21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血浆L-精氨酸水平、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梗死体积、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及空腹血糖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患者空腹血糖、基线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END组,基线梗死体积大于非END组,血浆L-精氨酸水平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4.198,95%CI(1.364,15.482)〕、基线NIHSS评分〔OR=2.465,95%CI(1.173,15.870)〕、基线梗死体积〔OR=3.886,95%CI(1.324,16.737)〕及血浆L-精氨酸水平〔OR=7.997,95%CI(2.473,6.46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浆L-精氨酸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51,0.942)〕,当其为66.5μmol/L时,灵敏度为0.856,特异度为0.872。结论血浆L-精氨酸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n=44)、中型组(n=48)及重型组(n=32),检测3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H-FABP水平,同时按H-FABP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四分位组(Q1组)、第二四分位组(Q2组),第三四分位组(Q3组),第四四分位组(Q4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血清H-FABP存在统计学差异(F=8.259,P<0.05),从轻型组到重症组依次增高;重型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梗死体积亦高于中型组及轻型组(P<0.05);Q4组中出现重型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Q1组及Q2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H-FABP是影响NIHS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FABP预测重型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542~0.915,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80.6%。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仅行控制血糖、降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临床症状及NIHSS减分率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检测结果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具有改善脑梗死症状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脑梗死的关系,并对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收治的10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两组,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UAER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UAER、FBG水平均高于糖尿病非脑梗死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UAER(r=0.533P〈0.01)、FBG(r=0.45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和降低UAER,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分析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585例按NCEP-ATPⅢ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回顾性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代谢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585例中有290例(49.6%)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前者结构性影像(CT)大灶梗死和多灶梗死发生率和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高于后者。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程度与患者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更加聚集,脑血管病变程度更加严重,应进行全面脑血管危险因素防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分析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585例按NCEP-ATPⅢ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回顾性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代谢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585例中有290例(49.6%)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前者结构性影像(CT)大灶梗死和多灶梗死发生率和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高于后者.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程度与患者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更加聚集,脑血管病变程度更加严重,应进行全面脑血管危险因素防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该院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丁苯酞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6例,比较神经功能、空腹血糖值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与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神经功能低,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能控制血糖,改善预后与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糖水平和梗死灶面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收集并记录入院时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分为4组,比较4组病人梗死灶面积。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4组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及疗效。结果 4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P=0.000);4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5,P=0.000);4组治疗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1.48,P=0.000),其中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最高,高血糖Ⅲ组总有效率最低。结论高血糖加剧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系统损伤,且预后不佳,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