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凝血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 2 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 ;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PT、APTT比正常足月新生儿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而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两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上常出现脐部渗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表现与新生儿血小板数量无关 ,而与PT、APTT延长有关 ,可能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生后没有进行常规维生素K预防。因此 ,我们建议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 ,要注意预防维生素K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凝血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的表达差异,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凝血指标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肝硬化分为3组:乙肝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分析Child-Pugh分级相同的情况下,3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差异.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test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乙肝肝硬化组PT、INR、APTT、TT均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1),Fib、PLT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组TT水平明显增高(P值<0.001),Fib和PLT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PT、INR和APTT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明显延长(P值均<0.01).Child-Pugh分级为A级患者中,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P值均<0.05),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组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PT和INR明显延长(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为B级患者中,乙肝肝硬化组较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PT和INR明显延长(P值均<0.01).乙肝肝硬化组较酒精性肝硬化组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明显降低(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中,仅仅乙肝肝硬化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组患者其他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联合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检测和病因综合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个月内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及其胆红素水平与PT、APTT的关系。方法选取77名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及伴有不同程度黄疸的新生儿,另取56名年龄相仿无黄疸健康婴儿和30名18~25岁健康体检人员做对照。这163例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婴儿对照组):Tbil<50μmol/L,第二组(实验组):Tbil>50μmol/L,第三组(成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ALT、AST、PT、APTT、INR结果并作比较。结果三组ALT、AST均无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二组与第三组之间PT、APTT、INR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常伴有轻度或中度的胆汁郁积,即使是轻度的胆汁郁积也会影响胃肠对脂溶性V-K的吸收,从而导致PT、APTT的延长。即使黄疸水平正常,与正常成人相比,PT、APTT也显著延长。可见,新出生的婴儿注射适量的V-K有助于纠正婴儿不同原因引起的PT、APTT的过度延长。  相似文献   

4.
汪洪  巴玲丽  姚淑文  汪君  王慧  杨玲  张兵 《微循环学杂志》2014,(1):25-26,I0001,I0002
目的:检测分析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部分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4例新生儿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检查资料,分为正常新生儿组(n=32)、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n=143)、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n=85)、早产儿组(n=215)及窒息早产儿组(n=79),分析各组PT、APTT、TT、FIB结果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以上各组四项指标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1、13.18、7.30、3.19,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T、TT、FIB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只有APTT延长(P0.05);窒息早产儿组、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TT明显延长而FIB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窒息早产儿组PT、APTT、TT较早产儿组显著延长而FIB浓度降低(P均0.05)。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较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延长,FIB水平较轻度窒息新生儿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a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家兔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IC组、PCA干预组(n=8),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兔脑粉浸液建立DIC模型,检测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IC组PT、APTT延长的百分率、TT缩短的百分率、Fbg、PLT显著升高(P0.01);PCA干预组PT、APTT延长的百分率,TT缩短的百分率与Fbg、PLT降低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蝮蛇毒PCA对家兔实验性DIC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CA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筛选可用于临床监测并提示出血可能性、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本院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动态收集患者中3个月前未出血(53例)、入院第一次和出院前最后一次凝血(172例)指标,比较自身对照数据,分析其对于患者出血可能性提示作用.并根据入院时出血量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凝血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脉搏、血压等指标,筛选出对患者出血严重程度有意义指标.选取本院同期肝硬化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3例)凝血检测作为对照组,同出血前3个月患者凝血指标作比较,找出有出血危险性的提示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3个月前凝血数据与出血入院时数据比较,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低于出血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出血入院时,其中PT、Fib、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凝血指标,结果提示,入院时PT、TT高于出院时,APTT、Fib、FDP、D-dimer低于出院时,其中PT、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比较时,出血组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提示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轻、中、重度出血患者各指标,提示TP、ALB、Fib变化同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未出血组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凝血指标比较,提示PT、APTT、TT、FDP、D-dimer未出血组低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Fib高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其中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伴出血临界状态患者应重点监测PT、Fib、TT指标.发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Fib、TT是监测凝血功能状态有效的方法.出血发生后在监测凝血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TP、ALB、Fib、TT结果,可以辅助判断出血严重程度.普通肝硬化患者应重点关注TT值,可提示有出血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输血科车祸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输血科收治的车祸多发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2000 ml,n=57)与少量输血组(输血量≤2000 mL,n=4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输血前、输血后1 d、5 d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变化趋势。结果:输血后1 d大量输血组FIB、PLT低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PT、APTT、TT长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FIB、PLT高于输血后1 d,PT、APTT、TT短于输血后1 d(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大量输血组凝血障碍发生率高于少量输血组(P<0.05)。结论:大量输血应用于车祸多发伤患者可显著增加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需密切监测凝血四项指标,适时合理补充PLT,以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4h胸引流总量是否大于500mL分为正常术后出血组(58例)及严重术后出血组(38例);术前,通过血小板计数(PLT)及全血凝固分析法(测定血凝四项),对比两组患者术前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性,综合分析术前血小板功能与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关系.结果 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70.36±38.4×109/L、PT为16.8 ±5.2 s、APTT为40.7 ±13.7 s、中位TT为18s、FIB为4.21 ±1.32 g/L;正常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96.32±50.5×109/L、PT为14.2±3.2 s、APTT为35.1 ±8.2 s、中位TT为13s、FIB为4.82±0.74 g/L;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的PLT及FIB显著低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PT、APTT及中位TT显著长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A值和血小板抑制率(INHADP、INHAA)差异显著(P<0.05);术前PLT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预测价值(OR =2.11,95% CI: 1.80 ~ 2.36,P<0.01),术前FIB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OR=1.90,95% CI:1.70~2.04,P<0.05).结论 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与术前血小板功能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PLT及FIB评价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第一次烧伤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3例烧伤患者,根据其烧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组,对各组凝血指标包括PT、APTT、FIB、TT以及DD和PLT进行检测,比较各组患者同类指标水平的差异;根据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以后是否发生DIC将患者分成DIC组和非DIC组,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FIB、PLT及DD水平,比较两组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从轻度组到特重度组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DD水平逐步增高,PLT水平逐步降低。其中特重度组的凝血指标及DD水平最高,轻度组最低,特重度组的PLT水平最低,而轻度组的PLT水平最高。四组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如下:轻度组与中度组相比,DD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与重度组比较,PT、APTT、TT、DD以及PLT有差异,FIB无差异;与特重度组相比,PT、APTT、FIB、TT、DD以及PLT均有差异;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DD有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与特重度组相比PT、APTT、FIB、TT、DD以及PLT均有差异;重度组与特重度组相比,FIB、DD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DIC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DIC组(P<0.05),而FIB及DD水平高于非DIC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烧伤患者的凝血指标、DD及PLT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较大,及时监测患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指标,对患者病情判断、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症(NS)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 NS组与对照组相比,Fbg、PLT、MPV、PCT显著升高(p<0.01),APTT明显缩短(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PT、PDW、TT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上述指标的监测对NS病情分析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疽治疗前后血清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医院生产的140例新生儿黄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黄疽类型分为病理性黄疸组(n=86)与生理性黄疽组(n=54),并选取同期于医院生产的5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采血检测血清TRF、CR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病理性黄疸组于治疗前后均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TRF、CRP与胆红素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生理性黄疸组、病理性黄疸组血清TBiL、DBiL均高于对照组,TRF低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组血清CRP、TBiL、DBiL又高于生理性黄疽组,TRF低于生理性黄疽组(P<0.05);治疗后,病理性黄疽新生儿TRF上升,CRP、TBiL、DBiL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疽TBiL、DBiL呈正相关(P<0.05),TRF与TBiL及DBiL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新生儿黄疽患儿TRF水平较低,CRP水平较高,且病理性黄疽组TRF低于生理性黄疽组,CRP高于生理性黄疽组,两者均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TBiL、DBiL水平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病理性黄疽病情评估及疗效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璐 《医学信息》2020,(1):113-114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输注血小板治疗,B组输注冷沉淀治疗,C组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治疗。比较三组输注血制品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输注前1 h三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三组Plt、FIB均高于输注前1 h,TT、APTT、PT均低于输注前1 h,且C组PLT、TT、APTT、PT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对其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光照时间对同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疗效观察,探讨光疗时间长短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我院产科2006年6月1日~2006年10月10日分娩的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不包括糖尿病母亲婴儿、母有妊高征、窒息等患儿)以随机分组方式决定此患儿第一次蓝光治疗时间为12h或16h,光疗后出蓝光箱观察,入室24h后行第二次光疗,如第一次光疗为12h,第二次改为16h,如第一次光疗为16h,第二次改为12h,分别于入室时、入室24h时、入室48h时查微量血清总胆红素。12h光疗及16h光疗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51.3±15.90μmol/l,(相当于3.00±0.93mg/dl),93.20±35.40(相当于5.45±2.07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预后: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16h对同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疗效好于12h。说明微量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时应注意有无胆红素性脑病的发生,建议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16,(2):18-20
目的:分析手术中大量失血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大出血患者(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各30例,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各组PLT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更低(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手术大出血组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延长,INR升高(P0.01);手术大出血组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LT与FIB水平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术中大量出血患者PLT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但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外周及中枢性听力损害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把68例新生儿分成A组(41例82耳,血清间接胆红素〈342μmol/L)和B组(27例54耳,血清间接胆红素〉342μmol/L)两组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测。结果A、B两组患儿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听神经损害,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外周及脑干听觉传导系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把 4 6例新生儿分成A组 (2 9例 ,5 8耳 ,血清间接胆红素小于 342 μmol/L)和B组 (17例 ,34耳 ,血清间接胆红素大于 342 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 :AB两组患儿分别有15耳和 2 2耳出现Ⅴ波反应阈轻度升高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与A组比较 ,B组患儿BAEP异常率显著增高 (P <0 .0 1) ,其中Ⅰ波、Ⅴ波异常率 ,Ⅰ -Ⅴ间期异常率显著增高 (P <0 .0 1) ,Ⅲ波及Ⅰ -Ⅲ峰间期、Ⅲ -Ⅴ峰间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听神经损害 ,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BAEP异常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 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查清楚.本文对妊高征患者(95例)、正常妊娠妇女(60名)进行血小板三项参数(PLT、MPV、PDW)和凝血纤溶五项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测定, 探讨妊高征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早期评估其预后.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UCB)把200例新生儿分成A组(128例,256耳,UCB≤342 μmol/L)和B组(72例,144耳,UCB>342 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A、B两组患儿分别有66耳(26%)和92耳(64%)出现V波反应阈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患儿BAEP异常率显著增高(P<0.01).BAEP异常表现为I、V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I、V波潜伏期延长,I-V波间期延长.UCB恢复正常后3个月复查BAEP,恢复正常者A组为85.7%,B组为4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听神经和脑干功能损害,血清间接UCB与BAEP异常程度及预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的肿瘤患者70例,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及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分析肿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0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Ⅱ期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APTT、PLT均高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高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D-D、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PT无相关(P>0.05)。血清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患者成分输血后,凝血功能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凝血功能紊反应加剧,且血清IL-6、TNF-α、CRP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