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病因相对性"原理的内涵包括病因与非病因、同一邪气作为不同病因看待两个方面。中医"病因相对性"的产生主要根源在于"辨证求因"这一在"内因论"发病观指导下确立的病因认识方法。从符合临床实际、符合普通系统论原理、符合"共生"原理以及"内因论"的特质与优势等四个方面首次论证中医"病因相对性"原理的科学性,并藉以体现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进 《光明中医》2010,25(2):189-191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病因的阴阳分类法、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和病因的"藏象"分类法。"藏象病因"认识论是《内经》的一个最有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是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象"紧密关联,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辨证思路和模式:分析病因,解析特性,"同气相求",归类五行,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医学是以哲学思想模式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从而使其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三因四缘"学说是藏医一切疾病的理论基础,万病终究不离其宗,找出病因,才能对症、对因治疗。文章用文献理论基础与辨证思维阐述藏医"达参嘎宝病"为西医的白带异常病,基于"三因四缘"辨证思想解释分析白带异常病的病因,病因分为"龙"、"赤巴"、"培根"、"寄生虫"4类,其中主要病因为"赤巴型"和"寄生虫型",白带异常病常与"培根型"白带异常病结合两因或多因发病,从而对藏医白带异常病的病因机理、分类、主次病因做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方法从"提炼、明确、强化病因病案分析的目的,结合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及其致病的临床表现分析症状体征以推求病因"入手进行病因病案分析讨论。结果圆满完成了"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课堂教学任务。结论只要明确《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引导得当,就能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本病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病理产物,如"燥毒"、"瘀血"等,既是疾病发生的结果,又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因,故被称为第二病因。笔者通过梳理"第二病因"概念,找出干燥综合征主要的第二病因,并分析其现代医学依据,表明祛除第二病因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齐向华教授依据"系统辨证脉学"将病因分层理解,详细区分为始动病因和持续病因、显性病因和潜在病因,强调脉象要素与病因的联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并以典型医案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病因分类研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阴阳分类法、三部分类法和"藏象"分类法。这三种病因分类法,对于分析病因,解析特性,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病因的"藏象"分类法,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象"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辨证思路和模式,是《内经》的一个最具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体现了《内经》理论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以"中风病"为例,通过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中风病"病因病机语言的隐喻特征,分析其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多样性的认知根源。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是主要基于一系列与"风"相关的概念隐喻建构而成的中医理论。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中风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中风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病因造模法是证候动物模型的经典研究思路,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暴露出部分问题.文章概述中医病因造模法在脾气虚证模型研制中的研究现状,从中管窥出制备思路缺乏共识、病因模拟方法多样化、"病"与"证"相互独立等共性问题,现行思路指导下的病因型模型仍难以实现"因-证-症"统一.故基于多层次逻辑角度论证关键问题探讨相...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导师党毓起主任医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证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选方等角度阐述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导师认为其病因主要有脾肾先天不足和后天亏损两大方面,也是"阴火"的两大来源,根据病因辨证从"阴火"论治,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原晓风教授创立"三因辨证为纲,五脏一体病因病机辨证为目"的诊疗理论体系,重视先天病因、后天病因、外感病因,以五脏肝心郁热外感,脾虚肝乘生痰,肺肾金水相生梳理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因、病机,创立地龟益髓汤治疗取效。  相似文献   

13.
朱晓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98-1099
通过整理历代医籍中五风内障相关文献,对其病因病机发展源流进行考辨梳理。经研究发现,其病因可概括为"风"、"热"、"火"、"痰"、"湿"、"虚"、"郁"7方面;病机为肝风热盛、痰火郁结、风火攻目、肝肾亏虚、痰湿泛目、痰湿血郁等,该类疾病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其病因病机特点,为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病因致病相对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试对六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论文《中医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提出的"中医病因中的不少内容在病因与非病因之间具有相对性"问题,从医理和哲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认为中医病因致病是绝对的,不存在相对性,邪气致病具有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消渴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渴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攀升之中。了解其发病机理,对于全面掌握和治疗此类疾病是非常有意义的。祖国医学对于消渴的认识较早,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通过梳理历代医学著作,剖析消渴发病的病因病机,总结归纳如下:消渴病因可概括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禀赋因素,外感邪气多为六淫阳性邪气,内伤病因以饮食、情志及劳倦等因素单独或相兼作用为主,消渴病机皆以"燥热"或"伤阴"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景龙  邢斌 《中医药通报》2010,9(2):32-34
目的:了解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38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主治(包括"中医病"、"西医病"、症状)和病机(包括直接病因、推导病因、病位、病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中医病"14种、"西医病"9种、症状70种,涉及真实病因1种、推导病因9种、病位11种、病势2种。结论:龙胆泻肝汤类方主治以肝、心、胆及其经络的实热、湿热证为主,症状绝大多数集中在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并常用于治疗会阴部疮疡痈疽类和皮肤粘膜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关注的是"之变之化"后的反应状态,注重的不是"体"而是"用",是据"用"来推"体"。病因与病机,一个为体,一个为用。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是病机,不是病因。中西结合的正确途径应是西医治病因,中医治病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生物学原理探讨,试图对蒙医"胃巴达干"病的病因、病机作新的思考,并尝试探寻蒙医"胃巴达干"病的病因、病机内涵,为丰富和发展蒙医学"三根理论"及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肌衄"、"葡萄疫"、"血证"、"发斑"等范畴.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气血瘀滞、久病气虚为主,根据其病因病机及其临床特点.其治疗采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