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气虚血瘀组30例、风痰瘀阻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前两组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 g,每日3次,疗程14 d。在治疗前后观察3组病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IL-6、TNF-α、hs-CRP浓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NIHSS分值、C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分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ADL分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总有效率(71.87%与76.87%)较对照组(6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风痰瘀阻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证型属于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的病人,在内科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能进一步降低病人炎症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好转,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续命汤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评价,并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趋势,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续命汤能有效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中医证候的缓解亦有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豁痰祛瘀通络方法治疗,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5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不同相应时间点的血液进行D-dimer和hs-CRP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地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进展组的D-dimer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7天>3天>24 h内>14天,在发病1周内,进展组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的hs-CRP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3天>7天>24 h内>14天,发病第3天和7天,进展组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叭);进展组发病3周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非进展组为差(P<0.01)。结论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的升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对照研究,基于病症结合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北京五家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试验组)和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在卒中单元治疗的基础上,介入融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卒中单元组。两组疗程均为21d,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个月NIHSS积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第21天、第3个月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第14天、第21天、第3个月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第21天、第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提示运用病症结合理论可更好地指导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和拓展,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探讨各项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脉血康胶囊干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67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另选取3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入组病人入院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LPA、hs-CRP、TLR4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试验组第1天、第7天LPA、hs-CRP、TLR4水平以及第14天hs-CRP高于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LPA、hs-CRP、TLR4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第1天明显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试验组第14天的LPA水平降至正常,对照组第14天LPA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血清hs-CRP以及TLR4水平第1天明显升高,两周内逐渐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4天hs-CRP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试验组第14天TLR4水平降至正常,对照组第14天TLR4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LPA、TLR4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0,P=0.024;r=0.043,P=0.000)。结论 LPA、hs-CRP、TLR4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升高,呈动态变化,LPA和TLR4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并且脉血康胶囊可以通过降低上述指标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本病急性期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WBC、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及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风痰瘀阻证比例最高,且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组各中医证型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风痰瘀阻证血浆CRP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FIB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风火上炎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NIHSS评分高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CRP、FIB、D-二聚体及NIHSS评分均升高,且风痰瘀阻证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复元方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非急性期病人(气阴不足、痰瘀阻滞型)18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在常规阿司匹林及他汀预防、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神经复元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神经复元方安慰剂颗粒剂,两组均治疗270 d。在治疗前、治疗后90 d、治疗后180 d、治疗后270 d分别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90 d较治疗前NIHSS、mRS评分均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 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 d、270 d时NIHSS评分、mRS评分、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复元方能够有效改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对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方治疗ACI的适宜证型。方法 150例ACI患者辨证分为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组。各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同等基础治疗及口服扎方,1剂/d,2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阻络证组疗效最优;与治疗前比较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积分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痰瘀阻络证组治疗后6个月时改善程度较其他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予以扎方治疗有助于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梗死(CI)后活动不利及提高ADL,其中对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尤为明显,其作用与扎方化痰逐瘀的功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规范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药"病证结合"治疗(针灸+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第7天、第14天(或出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第30天、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BI评价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与治疗前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两组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第90天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显著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改善病人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病证本质的客观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客观化研究,以揭示缺血性中风的病证本质。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辨证分型分为3组: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4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的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病人血ICAM -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缺血性中风3证型组之间,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疾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3证型组中以痰瘀阻络型组的ICAM-1、CD62p升高为最显著。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比率(MONO%)及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IS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均给予AIS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MIF、MONO%水平(入院第1天、第14天)及神经功能评分(入院第1天、第14天、第90天)。所有病人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第1天、第90天)。结果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与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NIHSS评分及动脉硬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率明显偏高(P0.05),动脉硬化指标显著好转(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血清MIF、MONO%水平,并降低动脉硬化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脂、颈动脉血管流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且中医证型属于痰瘀互结型病人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行饮食干预,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涤痰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均改善,且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象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型)病人采用加味涤痰汤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8例诊断为进展型脑卒中病人,按随机贯序抽样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期除静脉输注14 d外,其余治疗均持续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能显著改善对进展型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涤痰汤辅助神经保护类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依达拉奉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辅以通腑开窍涤痰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88.10%与69.05%,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MDA及MIP-1α和GFA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MDA及MIP-1α和GFAP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及ADL评分、SOD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GCS评分及ADL评分、SOD高于A组。结论通腑开窍涤痰汤辅助依达拉奉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可抑制病人脑部炎症和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6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100例)采用阿司匹林常规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216例)在阿司匹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记录治疗后14 d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评估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入院时,治疗后第90天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90天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联合治疗组脑卒中复发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均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促进脑卒中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麝香四黄汤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四黄汤,连续5d口服或鼻饲。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后,两组NIHSS评分、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四黄汤联合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降低血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其中4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病人作为观察组,43例行常规抗血栓方法(非静脉溶栓)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均在多模式MRI辅助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观察两组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闭塞血管再通率为53.19%(25/47),高于对照组的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24h、3d、7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治疗后24h、3d、7d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病人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