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测对特发性腕管综合征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名特发性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测及腕部磁共振成像,所得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除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面积外,其它MRI参数、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参数之间无相关性。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面积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P<0.01),与感觉潜伏时呈正相关(P<0.05),与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conduction velocity,SCV)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腕MRI测量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面积,是评估病情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3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结果35例41侧CTS电生理检查,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MULD)异常率10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85.4%,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9.3%,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14.6%。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CT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ULD测定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30例CTS患者共有50条患病神经,其中7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43条正中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0例患者的36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9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指感觉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 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正常的患者19例(29侧)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3名(25侧),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法分别测定环指(指4)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中指(指3)正中神经SCV。结果 环指尺神经SCV>45.2 m/s,正中神经SCV<44.1 m/s,和(或)尺神经SCV与正中神经SCV差值>8.1 m/s(x+σx),考虑符合CTS诊断。CTS组中指正中神经SCV测定异常率为66%,环指为76%,环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SCV差值异常率为93%。环指刺激在8例(14侧)患者腕部正中神经处记录到双峰电位,但对照组均未见。结论 比较环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在鉴别轻度CTS方面是敏感的方法之一,在怀疑CTS时,该项检查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均未诱发出电位即重症CTS者38例(44只手),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手腕处刺激,在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起始潜伏时差.结果:重症CTS 44只手中,40只手(91%)在正中...  相似文献   

6.
10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表现与电生理的相关性,以期获得对腕管综合征较全面的认识。方法对10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0%的患者为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优势手受累为主。典型表现为腕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疼痛与感觉异常,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后加重,甩手活动后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104例148只手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末端运动潜伏期和波幅、肘至腕的运动传导速度、腕部至中指的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等5项指标检测异常率分别为83.1%、20.3%、6.1%、92.6%及53.4%。结论CTS的诊断除病史、神经系统体检外,电生理检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是诊断CT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疗效判定.方法 对33例中度及18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和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时(Mlat),示指到腕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腕到拇对掌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将以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恢复十分明显,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8.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48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共测定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电位、感觉神经电位及80块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查。结果本组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83条受累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测定异常明显,表现为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SNAP)潜伏期(LAT)差值增大75条(94%),感觉电位波幅降低74条(8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53条(64%)。而运动电位检测则以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延长明显有37条(45%)。80块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检查中有28块(35%)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为放松状态出现自发电位且伴募集时电位数量减少。同时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期,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中属于正中神经早期受累47条,中期受累33条,晚期受累3条。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临床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期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采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18例,单侧病变42例.60例CTS患者中7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6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7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58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CTS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结果 CTS局部封闭及手术疗效差的患者豌豆骨、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豌豆骨、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差;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1.
诊断腕管综合征的6种神经电图检测方法的比较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在穿越腕管时受到挤压所引发的一种嵌压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神经嵌压性疾病。神经电图检测对CTS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神经电生理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选择性腕远侧段正中神经的局部传导阻滞,神经电图检测对  相似文献   

12.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于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C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26只手)轻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和15例(30只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测定了腕部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指正中神经SCV的异常率为50%,腕部正中神经/桡神经(刺激拇指)SCV差值的异常率为84.6%,明显大于用常规检查方法组(刺激中指),有8例12只手腕部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刺激拇指)中出现双峰电位,而对照组则无。结论:在腕管综合征肌电图的诊断中,比较正中神经和桡神经SCV的差值是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腕管综合征(CTS)的显微减压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CT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特发性CTS组患者20例(20侧)、糖尿病相关CTS组患者16例(26侧)、透析相关CTS组患者18例(22侧)。所有患者均行正中神经显微减压术。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时采用波士顿腕管问卷调查表(BCTQ)对3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进行评分, 同时检测3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中可见3组患者均存在神经卡压, 但糖尿病相关CTS组患者相对特发性CTS组与透析相关CTS组患者神经病变范围更广泛。与术前比较, 3组患者术后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后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 3组患者术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 3组患者术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糖尿病相关CTS组患者感觉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腕管卡压(CTS)神经电生理检测价值。方法对临床的症状及体征符合CTS的45例患者行正中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尺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检测;桡神经与正中神经拇指-腕感觉潜伏期时差值;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无名指-腕感觉潜伏期时差值;双侧正中神经F波的检测;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 45例患者中63只异常,双侧病变18例,单侧病变27例,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及)传导速度减慢异常率31.5%,波幅减低异常率28.3%;正中神经拇指-腕感觉神经潜伏期延长异常率71.5%;合并波幅减低者异常率占79.3%;正中神经环指-腕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异常率81.6%,合并波幅减低异常率89.4%;正中神经F波异常率33.6%;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改变异常率20.1%。结论神经电生理的常规检测联合运用感觉神经潜伏期时差值法对CTS有更敏感、更精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134例患者均具有手部疼痛表现,其中29例具有典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36例出现大鱼际肌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其中90例患者存在肯定或可能的诱因.13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夜间加重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神经性受损(腕部)可以确诊,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主要症状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伴有夜间疼痛或麻醒,通过甩手或局部按摩可缓解,严重者可出现手腕或手指无力,对掌困难,大鱼际肌萎缩等症状。目前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诊  相似文献   

18.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在穿越腕管时受到挤压所引发的一种嵌压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神经嵌压性疾病。神经电图检测对CTS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神经电生理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选择性腕远侧段正中神经的局部传导阻滞,神经电图检测对这种特征性改变具有明确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意义,因而成为临床诊断CTS最重要的辅助检测手段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传导表现,以明确其对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9例CTS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诊断标准.对CTS患者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功能进行检测,并探讨CTS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和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联合腕部夹板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轻中度CTS患者70例,随机分成夜间腕部夹板组、口服药物组、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包含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的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包括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波幅(SNAP)在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BCTQ评分、VAS评分及DML、SCV、SNAP指标改善,12周时较4周SSS及VAS评分及DML、SCV值进一步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的BCTQ评分、VAS评分及电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夹板组和(或)口服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夜间腕部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能在短期内缓解CTS患者病情,并能长期持续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可应用于临床CT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