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肾移植术后静脉补液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4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分为3组,A组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2 500~<4 000 mL,术后6 h进食流质;B组每24小时补液量4 000~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C组每24小时补液量>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压、尿量和血糖以及平均特护时间、平均住院日和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受者性别、供肾类型以及术后高血糖、伤口延迟愈合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和C组受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10±23)、(114±22)和(118±22)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05)。A组受者术后1周CVP、收缩压、尿量和血糖均低于B、C组(P均<0.05),平均特护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短于B、C组(P均<0.05)。3组受者术后高血糖和DGF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581和0.404,P均>0.05),A组受者伤口愈合延迟发生率低于C组(χ2=7.303,P<0.017)。仅C组1例受者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死亡。 结论ERAS适用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静脉补液策略,鼓励受者尽早饮水进食,在保证血压正常或偏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静脉补液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受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Remuzzi评分供肾移植后受者/移植肾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接受单肾移植的81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Remuzzi评分将81例受者分为低分组(Remuzzi评分0~3分,n=38)及高分组(43例)(Remuzzi评分4~6分,n=43)。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Graphpad 8.0.2绘制受者/移植肾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低分组38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2.23±0.87)分,高分组43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4.56±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P<0.05)。低分组术后1、3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43±92)和(136±75) μmol/L,高分组分别为(138±80)和(123±39) 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7和1.031,P均>0.05)。低分组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107.5(60,821) μmol/L]低于高分组[113.0 (67,224)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71,P<0.05)。低分组术后1、3和6个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24)、(59±26)和(61±27)mL/min,高分组分别为(64±25)、(64±21)和(66±20)mL/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3、-0.903和-0.756,P均>0.05)。截至2022年2月14日,受者随访时间(29±6)个月(1~36个月)。低分组16例受者(42.1%)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分组12例受者(27.9%)移植术后发生D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两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5)。低分组发生DGF、低分组未发生DGF、高分组发生DGF和高分组未发生DGF受者术后生存率及移植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Remuzzi评分作为供肾病理学评估的重要部分,为肾移植受者术后治疗提供一定指导,评分较高供肾移植后受者也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施行的DCD供肾移植74例(DCD组)以及同期施行的SCD供肾移植143例(SCD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体诱导和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短期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和受者短期存活情况,并追踪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指标。两组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5年8月,DCD组随访时间平均(23±13)个月,SCD组随访时间平均(25±17)个月。肾移植术后6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存活比例分别为93.2%(69/74)和94.4%(135/143),移植肾存活比例分别为90.5%(67/74)和93.0%(133/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和0.41,P均0.05)。DCD组和SCD组DGF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和7.0%(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术后6个月内DCD组和SCD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13.5%(10/74)和7.0%(10/143),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11/74)和21.0%(3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8和1.19,P均0.05)。术后1、3个月DCD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49±65)、(132±78)μmol/L,均高于SCD组(t=4.74和2.95,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结论与SCD供肾移植相比,DCD供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较高,急性排斥反应增加,短期内移植肾功能较差,其远期存活效果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心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的69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并根据受者年龄(相差10岁以内)、移植次数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按1∶2的比例匹配同期138例传统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资料比较.结果 DCD肾移植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9.0%和2.9%,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为13.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r-Meier分析结果表明,DCD肾移植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7%、95.7%和93.3%;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分别为97.8%、97.8%和96.8%,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存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d,DCD肾移植组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传统尸体肾移植组(P<0.05),但术后1个月至1年,两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术后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但DCD肾移植的长期疗效与传统尸体肾移植相当,DCD供肾可以作为替代传统尸体供肾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扩大标准供者(ECD)和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9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按供肾来源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9例)。所有受者均应用免疫诱导及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或麦考酚钠肠溶片+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甲泼尼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比例、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CD组和SCD组肾移植受者术后Scr水平逐步下降。术后1个月内(术后1、3、7、14和21 d)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6、0.905、0.670、0.893和0.048,P均>0.05);术后1~12个月,除术后9个月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7,P>0.05),其余各时间点ECD组受者Scr水平均高于S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1%/80.6%和91.5/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 χ2=0.246,P>0.05)。ECD组和SCD组AR发生率分别为12.9%(4/31)和18.6%(11/59),DGF发生率分别为22.6%(7/31)和22.0%(13/59),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8%(8/31)和11.9%(7/5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9%(13/31)和28.8%(17/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与SCD相比,ECD供肾移植仍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在目前供器官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ECD的合理选择可以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受者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术后并发TRAS的16例受者(TRAS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16例未发生TRAS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介入治疗前年龄、等待移植时间、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峰值流速(PSV)和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TRAS组治疗后与TRAS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PSV、段间动脉RI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糖尿病、高血压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RAS组受者中13例行球囊扩张,2例置入球扩支架。随访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除1例受者因慢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术外,余15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均稳定。两组受者年龄、性别、移植前糖尿病、移植前高血压、等待移植时间、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移植前血清肌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及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5.6±3.5)mg/dL、(144±9)mmHg(1 mmHg=0.133 kPa,下同)和(3.4±1.6)m/s,均高于对照组[(1.9±0.8)mg/dL、(130±19)mmHg和(1.3±0.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2.35和4.73,P均<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18±15)mL/min和0.5±0.1,均低于对照组[(49±20)mL/min和0.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和-3.88,P均<0.05)。介入治疗后,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和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3.2±1.5)mg/dL、(128±16)mmHg、(76±8)mmHg和(2.0±1.0)m/s,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4.40、3.72和3.03,P均<0.05),但平均血清肌酐高于仍高于对照组[(1.5±0.5)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26±13)mL/min和0.6±0.1,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和-3.25,P均<0.05);但平均eGFR仍低于对照组[(58±1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怀疑发生TRAS的受者应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再根据血管动脉造影进行确诊。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TRAS受者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维护策略并评价其供肾移植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的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供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总结此类供者临床维护策略、吻合方式及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尿崩症供者治疗前后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等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系统性抗尿崩治疗后,12例尿崩症供者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供肾获取时均灌注良好,颜色和质地佳,无血栓和瘀斑等情况。修整后复灌均采用输血器灌注,灌注良好。24例受者中,19例移植后移植肾立即发挥功能,血清肌酐恢复至133 μmol/L以下,平均时间为术后(10±3)d;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为(9±3) d,DGF恢复[eGFR≥30 mL·min-1·(1.73 m2)-1]平均时间为术后(23±4) d。1例发生DGF受者于术后第2天因移植肾出血,二次手术止血后于术后第19天恢复。术后3个月,24例受者平均血清肌酐为(105±43) μmol/L。2例受者于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后逆转。截至2018年12月,7例受者出现移植后并发症: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2例经甲泼尼龙+rATG治疗后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3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移植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恢复。 结论尿崩症是颅脑损伤供者常见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可能会影响供肾质量,对尿崩症进行全面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助于供肾功能的维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肾移植时是否同期切除多囊肾以及切肾对肾移植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3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3例中,合并多囊肝者43例,胰腺囊肿者2例.对多囊肾体积较大影响手术操作、术前曾有血尿或泌尿系感染的31例患者,在肾移植的同时切除患者的多囊肾(切肾组),另32例保留多囊肾,仅行肾移植(保留组).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情况、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切肾组的手术耗时为(300±31)min,肾周引流管持续时间为(4.6±1.4)d,明显长于保留组(P<0.01,P<0.01),红细胞输注量为(4.31±1.05)U,明显多于保留组(P<0.01).切肾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31),明显高于保留组的6.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31.2%(10/32),而切肾组只有6.5%(2/31),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因术后多囊肾感染而须再次手术切除多囊肾者占12.5%(4/32).切肾组和保留组术前各有24例血压偏高,切肾组术后8例(33.3%)血压恢复正常,而保留组只有2例(8.3%)血压恢复正常,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GF发生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1年和5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操作细致,多囊肾患者接受肾移植时同期切除多囊肾是安全的,但切肾与否与人/肾存活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间应用加速康复理念(ERAS)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ERAS组",对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失血量、术后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满意度进行研究。纳入标准: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初次TKA患者。排除标准:炎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需要特殊假体者。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时间相关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ERAS组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67.67,P<0.05)、术后3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146.30,P<0.05)均比常规治疗组低,术后7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05)。ERAS组术后1月的HSS评分(F=485.83,P<0.05)、术后3月的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F=512.39,P<0.05),术后6月两组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05)。ERAS组在失血量(t=4.27,P<0.05)和输血人数(χ2=4.36,P<0.05)上较常规治疗组低。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χ2=4.32,P<0.05),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RA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1.3)d,常规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5)d (t=7.40,P<0.01),ERAS组比常规治疗组住院费用减少(t=2.09,P<0.05)。ERAS组满意度较常规治疗组高(χ2=5.46,P<0.05)。 结论TKA术后不放引流管、术后4 h下地可降低输血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TKA围手术期中应用ERAS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输血率、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脊柱外科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8月于我科行腰椎融合手术且融合节段≤3个的236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人意愿分为对照组(117例)及加速康复组(ERAS组,119例),分别对两组病人围手术期采取常规干预和ERAS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评分,以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内再次住院率、病人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ERAS组在术后3 d内、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阿片类药物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使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 d)与对照组(6.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术后1个月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3.4±0.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P=0.368)和ODI评分(P=0.2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ERAS可以在不影响腰椎融合手术病人再次住院率的情况下,缩短了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改善了病人术后疼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值得在脊柱外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于阆中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71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ERAS组36例,应用ERAS策略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35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3 d时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WBC)水平,随访评价患者预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同对照组相比,ERAS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拔除T管/腹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有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3 d时,ERAS组患者的血清PCT、IL-6、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4,P=0.010)。随访10~32(17.4±4.2)个月,两组结石残留患者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8,P=0.539)。 结论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应用ERAS策略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时间,节约住院成本,降低应激反应,且不降低长期疗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及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理念组(对照组)255例、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试验组(ERAS组)276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ERAS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4.89±93.02)min比(362.90±95.62)min]及术中出血量[300 ml(100,500)ml比300 ml(200,500)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ER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61±0.62)d比(2.76±0.72)d,P<0.05]、胃管拔除时间[(3.07±0.82)d比(3.52±0.66)d,P<0.001] 、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7±1.08)d比(5.58±2.14 )d,P<0.001]更早;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31±1.07)分比(4.90±2.00)分,P<0.001]更低;胃排空障碍[4.3%(12/276)比8.6%(22/255),P<0.05]、术后腹腔感染[1.4%(4/276)比4.3%(11/255),P<0.05]、术后肺部感染[0.7%(2/276)比3.9%(10/255),P<0.05]发生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15.36±3.26)d比(17.90±5.66)d,P<0.001]更短;住院费用[124 153.00元(112 437.75,136 604.50)元比133 604.00元(115 086.00,150 758.00)元,P<0.05]更少。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熟练掌握LPD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促进LPD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